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让你对生活中的各种收支了如指掌,告别糊涂账。长期坚持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
但也许是因为记账过程太枯燥,也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记账方法,记账总是半途而废。
其实小金认为记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小伙伴不需要很强的意志力,也能很好的记住自己的账号规章制度。
首先,小金不建议使用专门的记账软件记账。
一是市面上记账软件太多,选择和试用过程耗时太长;第二,这些软件大多在记账上强调“一切都是琐碎的”,记录这些琐碎的事情非常繁琐,容易让人失去耐心。第三,个人财富信息面临泄露和盗用的风险。
关于记账,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用支付中常用的支付宝和微信来完成。它简单、方便、准确、直观。
支付宝记账: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最常用的支付软件,支付宝和微信都含有“记账”功能,相当于一个记账软件。它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你花的每一分钱都去了哪里,比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投资理财等等。其中每一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多少?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支付宝。
1。基本记账功能
访问路径:支付宝-我的账单。
进去后,首先看到的是你这个月的账单收入支出日报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日常账不仅包括消费,还包括财政支出和收入。支付宝默认显示当月消费和理财明细,但实际上用户注册支付宝以来产生的所有收支明细都可以查询。点击左上角的“本月”选择查询时间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支付宝对每一笔消费都是默认分类的,默认分类不一定准确。
比如我去早市摊买个煎饼或者包子,扫描个人收款码,支付宝会把这笔支出归为“消费-其他消费”。这时,我们可以手动将其更改为“消费-饮食”或其他正确的分类。
点击上图菜单中的“分类”,可以独立查看某一类型本月的消费情况,以及当月在该物品上花了多少钱。例如,“饮食”项:
支付宝默认准备了饮食、服饰美容、日用品、交通等9种消费类型,保险、理财、薪酬、奖金等9种非消费类型可供选择。
2。饼图和条形图
小金更喜欢右下角的“统计”饼状图。这个饼状图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当月的消费和理财情况,查看自己消费的哪一方面是最大的开销。
支付宝账单的【支出】分为三部分,即消费支出、金融支出和其他支出。统计饼状图显示消费支出,用多种颜色区分不同的消费类型。一眼就能看出你花了哪种类型,哪种类型花的最多。
如果你认为某一类支出超出预期,可以直接点击饼状图进入明细,查看自己是否存在非理性消费行为。
同样,“财务支出”部分主要包括购买余额宝、保险、基金投资的费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统计理财的投资成本,确定下一步是增加还是减少理财的投资,优化投资组合。
我们还可以切换到“月”选项,以柱状图的形式横向比较月消耗量。
对比近几年的月度消费情况,一是可以了解个人消费的变化趋势;二是可以找出消费特别高的月份,分析原因,优化支出构成。
比如双11“扒手季”的10月和11月,朋友的开销往往会明显高于以往,这很正常。但如果过高,就要审视自己是否有“冲动消费”的嫌疑。
如果你想省事,可以直接看这个月消费直方图,了解一下你大概每个月会花多少钱。
此外,支付宝还帮你统计“银行卡账单”,也就是这个月你绑定支付宝的每张银行卡(包括信用卡)花了多少钱。
3。收入
月账单的【收入】一栏对商家的作用更大,可以对线上交易和线下扫码的收入进行分类。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收益部分可以关注余额宝收益、基金分红收益、保险分红、支付宝红包活动收益等等。虽然数额可能不多,但理财收益只有一点一滴积累,才能汇聚成河。
微信记账:一个亮点值得点赞总的来说,微信记账和支付宝类似,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录自己的收支账。
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微信的账单并没有默认分类,只是标注了每笔消费的收款方,很容易让人突然反应过来交易是什么。
微信也有收支分类,但分类的依据不是像支付宝一样的“消费目的”,而是“交易类型”。这个不如支付宝人性化。
但不得不说,微信的“月结账单”功能是一个亮点。
首先,月账单界面和支付宝的月消费统计非常相似,都是以柱状图的形式,横向对比月与月之间的消费情况。
微信月账单为你列出了本月10大“烧钱”渠道,让你知道这个月你在“TA”身上花了多少钱。这个亮点值得点赞。
比如小金,12月份用手看iReader最多,花了500多本书,然后给逻辑思维交了400多“智商税”缓解自己的知识焦虑~
综上所述,每个月结束后,结合支付宝和微信两个账单,就可以知道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能少花,哪些钱不该花,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成为一个理性聪明的消费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