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商家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刷新引流,通过让用户转发链接或图片,收集好友喜欢,邀请好友“砍价”等方式,低价销售或赠送产品。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发现,一些商家推出的此类活动有猫腻。当消费者按要求参与并符合活动要求兑换奖品或提现时,经营者拒绝兑换奖品或任意更改规则。
去年年底,浙江宁波消费者朱女士在朋友圈看到一家水果店的微信活动消息:店家承诺按照活动要求分享微信广告,让朋友喜欢。当天24点前满50个赞,可享受买菠萝蜜1斤送1斤的优惠。
朱女士觉得很划算,就按照店家的活动要求在朋友圈聚集了好评。截至当日24时,朱女士已收藏68个“赞”,并截图保存。第二天,朱女士去水果店购买菠萝蜜时,店员告诉她“赞”是前一天收集的,不能作为当天的优惠依据,但商家并没有在活动通知中说明收集赞的时限。此后,经宁波市鄞州区消费者委员会横溪消保分会调解,商家愿意履行承诺,对微信上的活动及时做出补充说明。
巧合的是。今年2月,山东省日照市消费者李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张流传的图片,图片显示某楼盘在2月3日至17日开展集赞赠物活动。在转发图片并获得相应金额的赞后,李先生于2月8日前往售楼处领取礼品。没想到,工作人员态度傲慢,拒绝送礼。李先生向日照市东港区消费者协会投诉后,活动主办方补发了相关赠品。
不仅线下商家“玩这个游戏”,线上商家也有类似情况。今年1月,消费者王女士在某外卖平台某奶茶店购买团购套餐时,发现团购页面显示“分享给好友即可返6.9元,两位好友点击即可到账”,支付页面显示“帮助返现返6.9元”。
但王女士付款后,看到具体规则是“返还部分价款”,并没有具体说返还多少钱。和两个朋友分享后,王女士发现只退了0.75元,再和七八个朋友分享,发现只能退2元。王女士认为,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营销活动也广泛存在于购物、餐饮、票务、教育培训等领域,如打卡返现、朋友免费协助、“一人邀请直接提现100元”等,但实际上消费者很难获得免费或提现。
对此,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陈坚表示,经营者的“集赞有礼”、“分享返现”等活动,目的是利用消费者帮助其营销、提神、引流。如果经营者拒绝兑现承诺,或者随意更改规则,只会造成负面影响,失去信任。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策研究,及时制止和查处不良营销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工人日报记者杨兆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