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报道,周二,全球最大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宣布,由于制造和运输成本增加,路易威登于周三(2月16日)在全球范围内提价,涉及皮具、时尚配饰和香水。官方价格显示,大部分品类涨幅在10%至15%之间,部分经典款式涨幅甚至高达20%。
LV在官网的价格显示,本次涨价后,LV经典卷尾款价格从4.65万元上调至5.2万元,涨幅11.8%,被网友惊呼为“差不多一万元一晚”;Neverfull medium的价格从12000元涨到了14400元,涨幅甚至高达20%。
LV官微截图
据了解这是LV近一年来的第五次涨价。这让不少购房者大呼:这个增速“比基金香多了!”。
事实上,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仅是LV,全球时尚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爱马仕、古驰、迪奥和普拉达等奢侈品牌相继提高产品价格,以减缓通货膨胀对品牌利润率的影响。
1。LV涨价前一天,消费者排长队抢购
据钱江晚报报道,2月14日,LV涨价前,记者在杭州大厦LV专柜门口排队等了5分钟才进店,店员小弟热情接待。当他要求看老式的LOOP和DIANE手袋时,弟弟抱歉地说:“这两个手袋没货了,只能预订。等待时间约为6个月。
看到货架上还有一款皇太子,记者问这款有现货吗?店员回答:“这个也没货。如果早半个小时进店,还有5个库存。”
经典款没货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在buy buy买?“我们有许多其他的包可供选择!还有配饰、围巾、香水。”小哥哥补充道,“我今天至少接待了几十个想要经典款的顾客,但是很抱歉,我只能等。我要等半年才能在官网买到。”
还有15日自媒体访问上海的LV专卖店。工作人员说,最近来买的人很多,目前货源充足。
这两天,很多网友也在微博中分享了吕排队的场景。
二是一批知名奢侈品牌在涨价。
事实上,最近宣布涨价的奢侈品牌可不止LV、香奈儿、爱马仕、Celine、迪奥等。消费者一边骂人,一边通宵排队购买。这种相爱相杀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而中国消费者真的愿意承受差价越来越大的奢侈品吗?
2022年正月,多个知名奢侈品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
今年1月,香奈儿将在去年11月提价的基础上再次对部分车型进行提价。其中Coco手柄价格将上涨2000元,BusinessAffinity、Le Boy等套餐价格上涨8%-12%。在过去的三年里,香奈儿的涨幅高达60%。
爱马仕的涨价时间基本固定在每年的1月份,此轮调价每款的涨价幅度在500元至4300元不等。呼唤mini从4.65万元上涨至4.87万元,涨幅为4.7%;Verrou 21从63550元上涨6.7%至67850元,晚买比早买多花4300元。
迪奥也不甘示弱。1月18日,小Lady Dior手袋价格从3.6万涨到4.1万,涨幅13.9%。LVMH的另一个奢侈品牌Celine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已经调整了两次价格,主要集中在全新的款式和爆款上。Celine mini腋下包的价格经历了两次上涨,第一次从6400元涨到6900元,第二次涨到7400元。
奢侈品牌涨价的规律有迹可循。年初涨价几乎成了各大奢侈品牌的默契。2021年新年第一天,爱马仕涨价5%,宝缇嘉涨价3%-10%;在第一周,路易威登全面上调了大多数产品的价格,幅度从1%到13%不等,古驰甚至将老花眼系列等热门款式的包包价格上调了20%。上半年,至少有十个知名奢侈品牌调整了价格。
除了新一年涨价的“规定动作”,各大品牌也各有特色。比如路易威登,更喜欢遵循“几次”的原则。2020年3月,LV拉开涨价序幕,平均涨幅600-2000元;5月,1000元再次涨到3000元;9月价格上涨5%-10%;11月份涨幅在15%左右。断货多年的LV“Multi Pochette accessories”款式,上市一年半,四连跳后价格上涨41.6%。
第三,网友大呼“买包比买基金香”[S2/]
此轮LV价格涨幅低则10%,高则20%,大大跑赢了基金和股市。近年来,日益活跃的二级市场将奢侈品变成了理财产品。很多网友大呼:“买包比买基金香”,“买基金是消费,买包是理财”。
前段时间考拉买断了“2021年十款理财包”,其中涨价最高的包是CELINE ROMY的腋下包,比年初的售价上涨了95%。就连排名第十的香奈儿19中号包也从年初的3.82万元涨到了4.42万元,涨幅15.7%。如果把这个成绩放到支付宝的年度财报里,中国90%以上的公民都可以被打败。
涨价的背后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些分析师认为,奢侈品行业的持续高增长并不是一个完全积极的信号。如今疫情持续反复,国际旅行状态依然低迷,导致欧洲、日本等以往主要奢侈品消费市场萧条。再加上供应链的问题,以及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积累了很多额外的不确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奢侈品牌的涨价。
伯纳德·阿诺特在谈到中国市场时还透露,该公司发现,尽管中国顾客无法出国旅游,但他们在2021年购买的LVMH商品数量超过了2019年。"尽管国际旅行在短期内不会恢复,但这一趋势将会继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高江洪)、券商中国、环球网、钱江日报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