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刷信用卡算次数吗(每5分钟一次!微信、淘宝、QQ、美团要干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淘宝刷信用

方便用户和侵犯隐私是有界限的,应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方便之门不是偷窥之门,绝不能让APP偷窥用户。监管部门要提高技术水平,不能让监管对象“开跑车”,而监管人员还在“蹬自行车”,要依法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直怀疑被App偷窥的消费者似乎找到了证据——近日,有网友使用苹果iOS15的“记录APP活动”功能发现,美团APP连续24小时定位,每5分钟一次。网友忍不住问:“太可怕了。这是干什么用的?”

网友供图

拥有12亿用户的微信也被发现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此外,不少用户发现,淘宝、QQ、微博、搜狗输入法等通过“记录APP活动”的功能,在后台反复为用户定位或阅读相册。

对此,微信回应称,是系统在相册更新时通知了微信,提醒微信提前做好准备,这显然是变相承认已读信息属实,但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户”。美团“工程师”的回应集中在这个阅读软件部门是由海外人员研发的,对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存在质疑,但并没有否认真实性,只是强调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主流app都会被检测到,并不是他们是唯一的“出头鸟”。

一段时间以来,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早已不是新闻,主管部门也多次通报相关案例。一些企业打着“方便用户”的旗号,凭借技术优势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但用户对此一无所知或找不到真实证据。这引起轩然大波,一是因为涉及的主流应用很多,而且阅读频率太高;第二,普通消费者终于有了自己能看懂的工具,技术抓住了技术的小尾巴。用户这才发现,APP其实爱自己是如此之深:美团每5分钟定位一次用户,忧心忡忡的老父亲想念回家晚的女儿。微信在后台悄悄读取用户相册多次,让总想看孩子日记的老母亲羡慕不已。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亲情,不会随意跨越孩子隐私的边界。

APP背后的企业比家长更关心用户吗?显然不可能。那么你要问了,app 24 24小时定位用户的意图是什么?谁来监督?消费者如何维权?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是内卷。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在不考虑用户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采集。收集的信息越多,用户画像越精准,可以开展的商业活动就越多,利润也就越丰厚。还有少部分企业因为无知或者懒惰,使用现成的集成服务开发app,里面嵌入了信息采集功能,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当然,根本原因是之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用户信息收集行为,企业越界不违法,很少受到处罚,缺乏整改的意识和动力。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法》已于今年9月1日生效,《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1日生效,其中明确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限制在最小范围内,以达到处理目的;个人信息的处理应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应采用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法。即使用户授权“总是允许”应用程序收集信息,用户也不能总是看照片或一直点外卖,也不需要该应用程序随时袖手旁观。APP要求的“始终允许”,实际上违背了上述的“最小”原则。

对于一些顶风作案的app,监管部门应要求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并以此次曝光为契机,普法执法。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提高技术水平,不能监管对象“开跑车”,而监管者还在“蹬自行车”。店铺和第三方平台也要负起主要责任,帮助用户和监管部门发现违规操作。方便用户和侵犯隐私是有界限的,应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方便之门不是偷窥之门,绝不能让APP偷窥用户。(作者佘颖)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山村傻根
    山村傻根
    发布于:2022-04-27 03:08:34 回复TA
    能让APP偷窥用户。(作者佘颖)
  1. 深海迷航
    深海迷航
    发布于:2022-04-27 23:51:52 回复TA
    消费者终于有了自己能看懂的工具,技术抓住了技术的小尾巴。用户这才发现,APP其实爱自己是如此之深:美团每5分钟定位一次用户,忧心忡忡的老父亲想念回家晚的女儿。微信在后台悄悄读取用户相册多次,让总想看孩子日记的老母亲羡慕不已。但父母对孩
  1. 莫兰保克
    莫兰保克
    发布于:2022-04-27 23:02:12 回复TA
    郁闷时,生人勿扰,熟人勿找。
  1. 阙涛贝保
    阙涛贝保
    发布于:2022-04-27 23:02:12 回复TA
    婚姻是一台冰箱,它的目的是为把爱情保鲜,但结果往往把爱情放凉了。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