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消费”、“只赚快钱”、“一夜暴富”。。。由于这些消费和理财理念,一些年轻人很容易落入“常规贷款”或财务欺诈的陷阱。在加强监管、整顿金融混乱的同时,专家建议年轻人树立理性的借贷和理财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这里有一个“避免陷入困境”的指南,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提高他们的“金融智商”,保持理性。
一些年轻人容易陷入财务陷阱
“要专业处理大学生贷款,你只需提供身份证信息,无利息,零担保……”这些广告信息打动了喜欢游戏机的大学生小王。他根据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在他的指导下,在一个贷款平台上借了4000元。然而,没有经济来源的小王无法按期还款,只能通过多个平台“借新还旧”。债务正在滚雪球般增加。在短短六个月内,小王的债务已增至10多万元。
近年来,借款人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尤其是随着各种消费场景产生的小额贷款越来越多,游戏贷款、医疗美容贷款和租赁贷款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
兆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少数大学生深陷高负债,这与不良贷款平台密不可分。一些非正式许可证持有人打着“小额低利率”和“无信用记录”的旗号,诱使消费者借贷。贷款利率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市场水平,甚至诱发了“以贷养贷”。此外,一些青年群体愿意尝试新事物,但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容易落入宣传诱导的陷阱。
去年,河南信阳的张女士接触到一款名为“喵喵”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通过该软件订阅并“养”虚拟猫。虚拟猫很快就能被开发和出售,并声称在短时间内为投资者赚取约10%的利润。张女士投资15万元,但喵喵应用突然无法登录。她不仅没有得到高回报,而且校长也是空的。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通过对全国约14万名成年受访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有金融投资行为的群体中,中青年群体对金融投资收益的预期存在较大程度的非理性。
专家指出,一些年轻人由于风险偏好高、经济实力不足,可能会追求“快钱”,盲目购买“保本高收益”产品,容易落入金融欺诈的陷阱。
堵塞侧门时,同时打开前门
各种互联网借贷平台和投融资管理平台是鼓励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意识和非理性投资行为的重要推动者。为了纠正这种混乱,财务管理部门继续努力。
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整顿大学生网络消费贷款混乱局面,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网络消费贷款;介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建议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名称和经营范围不得含有“金融”、“财务管理”、“财富管理”等字样和内容;发布风险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的风险
堵塞侧门需要同时打开前门。“在严格封锁‘侧门’的同时,我们应该满足年轻人合理的金融需求,更广泛更好地打开‘前门’,弥补金融服务的不足。”董希淼说。
专家建议,为了满足年轻群体的合理需求,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有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并提供适度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要正确引导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和投资行为。
央行的调查显示,消费者金融素养在年龄上的分布呈倒“U”形。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老一幼”是金融教育的重点对象。
“我们希望通过金融教育帮助消费者提高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有关人士表示,要继续对青少年进行“财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观念,明确自己的投资理财需求和可用资金。
提高“金融情报”,加强自我保护
提高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是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一项预防措施。随着年轻人进入社会,他们如何管理来之不易的收入?参考以下几点:
——量入为出,合理消费。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合理安排生活费用,不要盲目攀比。如果你真的需要借钱,你应该为你的债务计划设定一条安全警戒线。你可以参考28/36的经验法则,即个人或家庭的房地产相关支出不得超过同期收入的28%,债务总额不得超过同期收入的36%。控制债务水平。在这个范围内,个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压力。
——火的眼睛是金色的,消除了虚假,保留了真实。我们要高度警惕广告中的“免费”、“优惠”、“稳赚不亏”、“低成本高回报”等字眼,自觉抵制诱惑,坚信馅饼不会从天而降。不要相信各种QQ群和微信群的所谓“专家”和“导师”,以免上当受骗。
银监会多次建议,在实践中,承诺担保本金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的,应当打上问号;超过8%的,非常危险;超过10%的,应当做好失去全部本金的准备。
——保护自己,善于寻求帮助。如果不小心陷入不良“校园贷款”或遭遇财务欺诈,应及时与家人和老师沟通,保存相关证据,在第一时间寻求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帮助,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据新华社报道,文/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