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受害人徐女士打电话给骗子四个小时后,从多个网上借贷平台借了20多万元,所有的钱都被她打给了骗子。近日,常州市反欺诈中心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警惕此类骗局:骗子冒充京东金融客服,以注销京东白单为借口,让受害者在各种网上贷款软件上贷款。
关键案例
这名女子涉嫌取消京东白票诈骗,并携带了20多万元贷款
上周,常州市反欺诈中心接到受害人徐女士的报警,徐女士说他接到一个冒充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另一方谎称国家将对该网贷业务下架整改,并要求徐女士按照指导意见注销京东百条等网贷账户,否则将影响信用调查。
不久前,徐女士确实使用京东白名单支付网购费用。此外,“客服”准确地说出了她的个人信息,所以她相信“取消网上信用账户”的说法。毫无准备的徐女士根据“客户服务”的要求下载了nail应用程序,参加了“客户服务”的视频会议室,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这个骗局最强大的部分就在这里。骗子通过屏幕共享知道受害者手机上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监视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警察介绍。
之后,骗子引导徐女士激活京东金条,并将余额转入银行提供的对接账户,称这样就完成了京东金条的注销。事实上,这个余额是徐女士的个人信用额度。取消流程是允许徐女士从网上贷款中提取现金,并将其转移到欺诈账户。为了进一步混淆徐女士在其他网上贷款平台上的操作,骗子还反馈了“个人贷款和消费结算证书”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安全系数”等文件。事实上,这些都是捏造的,没有任何识别意义。
在骗子“手”的引导下,徐女士在手机银行app上操作信用贷款和微信微贷,不知不觉携带了几笔贷款,并将贷款转移到骗子提供的银行对接账户。在整个过程中,徐女士被蒙在鼓里,以为自己在操作“取消网上信用账户”。
骗子的电话持续了四个小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意。他们说话时软硬地按着,问受害者:“你能负担得起吗?”。在此期间,徐女士总共携带了20多万元的网络贷款,所有这些贷款都被称为骗子。“骗子不断地使受害者惊慌失措,因此她不知所措,选择跟随他们。”警方表示,当时其实只要徐女士多想一想,就可以揭发谎言。“京东金融的客服如何有资格引导客户注销银行信用卡、微信微贷等账户?”
市反欺诈中心提醒:
1.如果你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说你是京东金融等平台的客服,想注销你的在线信用账户,你应该注意屏蔽,登录官网进行验证,不要听。
2.“视频会议”和“共享屏幕”的功能被许多欺诈者使用。当陌生人要求下载应用程序来启用这两项功能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层出不穷的欺诈手段。
3.本行从未开通过“征信对接账户”。当你看到客服提供的栩栩如生的文件时,你应该怀疑它是否是PS。多想想,多分辨。不要把钱转到不熟悉的账户。
警察周报
频繁的投资和金融欺诈
根据公安平台警务情报数据库的统计,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6日共收到318起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同比下降7.8%,按月增加19.1%。对11817个境外语音欺诈电话进行了警告和截获,新冻结涉案资金2860多万元,持续冻结涉案资金4162多万元。
就案件类型而言:274起网络欺诈案件、38起电话欺诈案件和6起短信欺诈案件。
从犯罪手段来看:投资金融诈骗47起,虚假赌博诈骗42起,兼职票据诈骗42起,虚假服务诈骗40起,冒充领导(熟人)诈骗22起,虚假购物诈骗21起。
其他情况
白领野味的皮肤很难看
1月1日22时许,武进区居民付某报警。他通过游戏认识了对方,并被拉进了QQ群。另一方表示,它可以免费获得游戏皮肤,但其游戏账户存在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家长的手机删除。付某相信福音真理,通过QQ视频在母亲手机上展示微信和支付宝的余额,然后根据对方的要求扫描代码。之后,他发现钱被转移了,损失总额为5万元。
1月5日13时许,市民金某报警。凌晨12点左右,他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另一方表示,他在一个平台上购买的护肤品存在问题,并要求他退款,这可能会使他的赔偿增加一倍。她根据对方要求下载“腾讯会议”app聊天,在对方指导下多次向对方转账,后来发现自己被骗,共损失3万元。
来源:常州晚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