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行情怎样(成本走高 价格逼近历史最低点 奶牛养殖的“寒冬”特别冷)

图片来源:图片网

王勇(化名)今年从他父亲那一代就开始从事奶牛养殖30年,他说自己将无法做到这一点。“当这些饲料被消耗时,它们将不会在明年完成。”最近,王勇告诉记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夏天,由于影响牛奶生产的高温天气和低牛奶价格等因素,像王勇这样的普通奶农并不多,他们觉得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一轮原始奶制品行业的低迷中,不仅农民和中小牧场受到影响,甚至一些主要饲养奶牛的上市企业也在亏损,如中国三亩香港上市公司、现代畜牧业和原生态畜牧业。

不断上涨的成本和较低的销售价格加剧了奶农的撤离。目前,国内原料奶价格甚至接近历史最低点,为何行业如此低迷?奶农的出路在哪里?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进行了多次采访。

低牛奶价格和低产量的双重“打击”

9月7日,一家奶牛场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目前的收购价格是3.8元/公斤。对于目前的奶牛场来说,没有4.5元/公斤是很难做到的。”。

“这个行业现在错了。没有代价来确保生存。”李明(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经营着数百家大型牧场。

最近几个月正值原料奶产量较低的季节。奶牛养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从11月到次年5月,是乳制品产量高的季节。从5月到9月,由于高温高湿,奶牛的产量不仅减少,而且消除率也增加。

“南方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般在每天20公斤左右,而最近的产量只有17公斤。”李明说。

当牛奶价格低,产量又低时,这对一些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国内牛奶价格的下滑仍在继续。

根据农业和农村部的数据,从今年1月到8月,原料奶的购买价格连续近八个月下降。今年1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要乳制品生产省份(地区)鲜奶均价为3.53元/公斤,8月第三周,中国主要省份(地区)鲜奶均价为3.38元/公斤,接近历史“冰点”。记者注意到,3.37元/公斤的价格是2016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养牛的成本正在上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家中小型牧场经营者处了解到,饲料占养殖成本的大部分,每头奶牛约40~50元/天。再加上环保设备、地租、资本利息和交通费用的上涨,它们的运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南方的气候不适合养牛。牛病多,产量低,饲养成本比北方高出十多块。”一些运营商说。

对于南方的一些中小农户来说,一方面,产量下降,贬值增加,而南方的乳品企业从北方购买了更多的牛奶,这也产生了影响。

“北方的产量很高。一头牛每天可以生产35~40公斤。这里的乳品企业在北方每天至少购买150吨牛奶,价格可以达到5.4公斤/元。”李明进一步解释道:“由于鲜奶的特殊性,如果今天卖不出去,只能倒出来。你自己不能喝,也不可能卖给别人,所以你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部分地区的原料奶市场似乎存在短缺。由于中国许多地方正在“清理”牧场,南方的许多牧场被关闭,加剧了牛奶来源的短缺。自今年8月以来,出现了一些抢奶现象,一些南方奶商已前往北方抢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联系了南方的一些牧场主。有人说:“现在没有牛奶短缺,但是国内的牛奶来源非常紧张。”

虽然一些地方奶源短缺,但一些经营者表示,奶价没有上涨,今年夏天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

奶牛行情

三家原料奶上市公司亏损

在行业的寒冬中,规模较大的乳制品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亏损,一些企业的亏损扩大。

其中,中国盛木损失最大。2016年,由于非有机乳制品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调整损失以及贸易应收款准备金的大幅增加,其净利润下降了15%。2017年全年净利润亏损8.24亿元;今年上半年,神木净利润亏损高达11.86亿元。其中,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去销售费用的损失价值为8.86亿元,“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减去销售费用”是指奶牛作为生物资产的价值下降。

2016年,现代畜牧业、原生态畜牧业和西部畜牧业开始亏损。其中,原生态畜牧业上半年营业收入5.37亿元,净利润5334.2万元,同比下降210.51%。该公司表示,损失主要是由于国内原料奶价格的预期下降,导致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减去1.4亿元的销售成本损失。

今年上半年,现代畜牧业和西部畜牧业净利润分别亏损1.4亿元和4161.66万元。

此外,受今年上半年原料奶价格的影响,一直增长良好的manorranch净利润下降。

上半年,原生态畜牧业销售收入5.37亿元;销售成本4亿元,其中饲料成本2.86亿元,占71.5%。其他相对较大的成本还包括折旧和兽医成本。

产销方面,上半年原生态畜牧业原料奶总销量同比增长8.9%,达到13.95吨。然而,报告期内,根据披露的平均年产奶量11.8吨/头奶牛和目前62021头奶牛的养殖规模,上半年的产奶量约为36.59吨,表明产能明显过剩。

乳品专家宋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高端市场奶源有一定过剩。

上述牧场主还说:“现在很多企业通过增加产量来止损,但他们往往在不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增加产量。”

除了原料奶行业低迷外,在缺乏经验和渠道的情况下发展下游也是一些原料奶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2016年,西部畜牧业遭受损失。该公司表示,除了受到上游畜牧业的拖累外,在向下游转型后,在新产品和品牌的推广和市场拓展方面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导致近年来经济效益持续下降。

今年7月,西部牧业两次向关联方转让资产,共出售16家全资及关联的奶牛和肉牛养殖公司,试图进行转型。

进口导致牛奶价格下降

牛奶价格下跌的背后是进口冲击的直接影响。

2013年,中国曾一度出现牛奶短缺,但自2014年以来,由于奶农产能的释放和国外大袋奶粉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国内奶农企业开始面临原料奶价格下降、原料奶被拒收等问题。

农业和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介绍,根据海关数据,中国乳制品进口量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4.7万吨。2017年,进口乳制品转化为1485万吨鲜奶,占国内鲜奶产量的40.6%。乳制品的进口主要是原料粉。2017年进口71.8万吨,相当于570万吨鲜奶。

刘磊,中国盛木品牌总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目前,牛奶价格的痛点主要与国际市场有关。大袋奶粉在世界上非常便宜,这将对国内鲜奶产生影响。一些产品将不使用鲜奶,而是直接用大袋奶粉恢复。以前,使用鲜奶的产品已改为大袋奶粉对鲜奶市场有一定影响。"

河北廊坊一家中型牧场的老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近年来,大多数下游乳制品加工企业认为进口原料奶充足且价格低廉,因此“不缺奶”,接受牛奶的意愿不强。目前,许多牧场与下游企业签订的月度协议中的牛奶量远远低于牛奶产量,多余的原料奶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倾销。

此外,在经营效率不高的前提下,上游牧场在环保方面所需的资金也给许多原料奶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华夏畜牧兴华有限公司前员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农场的运营中,除了饲料成本占最大比例外,污水处理成本也是主要费用。在其牧场,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为31-32元。该牧场每天将产生约600吨废水,一个牧场每天的废水处理成本近2万元。

根据中国工业信息网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中国奶牛存栏量持续下降。2016年,这一数字为1413万,下降了6.3%,是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据预测,自2017年以来,由于环境风暴的影响,城市周边的许多中小牧场已被关闭,在环保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牧场扩建难度加大。2018年全国乳制品库存可能不会增加,产能收缩趋势应该会继续。

据记者报道,2017年中国乳品行业的自给率预计将降至71%左右,而今年中国乳品行业的自给率预计将降至70%左右。

面对多重压力,原料奶企业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措施:政策支持和下游反馈

目前,进一步与上下游企业整合是原料奶企业的出路之一。

苏昊说,养殖企业上岸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即纵向一体化的前进和后退。前进是依靠更多的上游饲料供应商,落后是依靠下游乳品加工企业。

记者不难在下游资本市场找到这样的案例。如现代畜牧业与蒙牛的合作,中国神木与上游饲料企业大北农业的合作。

在业绩方面,在蒙牛的支持下,现代畜牧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在合作期间,蒙牛承担了其下游业务的营销和其他销售费用,并收购了现代畜牧业的大部分原料奶。

苏昊说:“客观地说,上下游是原料奶企业的最后选择,但相比之下,下游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至少可以确保奶源尽可能多地销售。”但苏昊也表示,所谓的“避难所”并不能真正解决目前原料奶行业的问题。随着农奶退出力度的加大,2018年下半年将是大型原料奶行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苏昊建议,为了帮助原料奶企业渡过难关,在国家层面,要改变对原料奶企业的补贴方式,把各种补贴集中起来,争取专项资金,一个一个匹配。下游乳制品加工商应开始“反哺”上游原料奶产业,遏制目前原料奶产业的“阉割”过程,帮助振兴原料奶产业。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乳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玉满介绍,“对奶牛养殖用地的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养殖,是一种刚性需求。”他还指出,大规模奶牛养殖的发展不是越大越好。奶牛养殖业应与种植业相结合。

目前,一些国家政策也在支持原料奶行业和企业走出寒冬。

今年2月,农业和农村部有关单位公布了《原料奶、巴氏杀菌奶、灭菌奶和复原奶四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讨论稿》,首次提出实行原料奶质量分级制度。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新标准有利于加工企业进一步寻找优质奶源,体现国内原料奶的质量优势,规范大袋奶粉的使用,进一步保护上游原料奶企业。

刘磊还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行业仍然提倡高品质的牛奶,并试图把重点放在原料奶上。原料奶在不降低温度的情况下质量会更好。”

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再次表明了上游奶牛养殖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超过65%,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意见》鼓励政府引导乳品企业和农户建立价格谈判机制,签订长期购销合同。这将有助于提高奶农的抗风险能力,保护原奶收购价格,提高奶农的积极性。

一家奶牛场的经营者告诉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原料奶行业仍有一批实践者渴望振兴行业。

根据农业和农村部的最新数据,9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要乳制品生产省份(地区)鲜奶均价为3.4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6%。尽管牛奶价格略有上涨,但国内原奶产业走出“寒冬”的时间仍需等待。

每日经济新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爱挑食狗子
    爱挑食狗子
    发布于:2022-04-27 19:15:43 回复TA
    记者今年夏天,由于影响牛奶生产的高温天气和低牛奶价格等因素,像王勇这样的普通奶农并不多,他们觉得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一轮原始奶制品行业的低迷中,不仅农民和中小牧场受到影响
  1. 今夜星光闪闪
    今夜星光闪闪
    发布于:2022-04-27 18:38:52 回复TA
    奶企业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措施:政策支持和下游反馈目前,进一步与上下游企业整合是原料奶企业的出路之一。苏昊说,养殖企业上岸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即纵向一体化的前进和后退。前进是依靠更多的上
  1. 申屠强星义
    申屠强星义
    发布于:2022-04-27 07:33:19 回复TA
    惊呆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