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幼儿托管班图片(贝托邦社区家庭式幼托,解决带娃难题)

二胎全面开放到现在,新生儿和出世率双下降。出生率不升却反而下降了!这是从官方、学界到民间都始料未及的。

采访过身边的许多妈妈,大家对开放生育的看法不一。

有妈妈说我连结婚都后悔了怎么会考虑生二胎?

确实,在独生子女政策推行的20多年中,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西方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生儿育女的欲望越低。

当我们自己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养儿防老,甚至不需要婚姻防老,结婚生子也就变得不那么必要。

还有妈妈说,骗了我一次,还想骗我第二次?生第一个时说好帮我带孩子,最后活得跟单亲妈妈一样,还想骗我生第二个,没门儿!

虽然一直在喊男女平等,但主流思想依旧默认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如果选择生二胎,一个家庭中依然是需要女人放弃事业的上升期,若干年后重返职场的难度大大增加。

生育后代对于女人,是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来源,增加的压力是成倍的、以几何级数的增加,而生孩子这件事,一旦选择就要负责到底,不能辞职,甚至不能休息。

还有妈妈说,生孩子可以,只要国家给我养我就生。

有人曾经计算过,在当前的中国将一个孩子养大成人大致需要65万——200万人民币,更别说结婚成家之后的房子问题了,更是一笔完全没有上限的花费。

我们父辈那时候,多口人不过等于多加一双筷子多添碗水。但现在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 家长们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物质和精力。

有数据证明,假如一胎的抚养成本是1,那么两胎的抚养成本是1.6。当一个家庭中,六个成年人(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父母)已经把所有财富和精力都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会让第二个孩子的到来显得更加望而生畏。

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身体问题、年龄问题导致的生育难度,都令一些人对二胎抱有谨慎态度。

而对于想生二胎的人来说,生了孩子谁来带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国家将产假延长,最长也不过半年时间,孩子半岁之后到幼儿园之间这段时间由谁来带?

如今社会上有几种幼儿托育模式。

家庭式幼儿托管班

第一,早教托管模式。很多早教机构就开设幼儿园过渡班。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早教机构托管半天或一天。课程主导,收费较高。

第二,企业自办托儿所。

企事业单位或街道办托儿所甚至幼儿园并不新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不少单位、机构有这样的做法,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将托儿所交给“社会办”。如今,一些新型企业又重新办起了托儿所。

比如广州的纽诺·艾玛国际保育园,从事0—3岁婴幼儿的托管教育。与企业合办托儿所,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托育服务,从而提高员工工作和带娃的双重效率。目前,纽诺·艾玛国际已经在广州多个企业园区设有校区。

对于家长而言,最方便之处莫过于可以带着孩子上班,下班时也方便接回家。

因为离得近,家长不仅可以带着娃来上班了,孩子有什么不舒服也能马上赶到,心里踏实多了。

但是,有能力自办托儿所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

第三,社区家庭式育儿。广州的贝托邦就是一家家庭式托幼机构,致力于1-4岁幼童托管。提供可全程参与/实时监控的幼儿托管服务,配有育儿及幼教经验丰富的老师、保育阿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各阶段特点,能够提供贴心的饮食、基本护理与日常教育服务。并会开展针对幼儿和妈妈的多种体验活动,丰富幼儿与妈妈的生活。

几个创始人都是来自于媒体的妈妈,除了带自己家的儿女,还在幼儿园家委会做义工。长期跟孩子及家长打交道,了解很多家庭的难处与需求。也许是媒体人天生的自由,让几位妈妈都觉得传统幼儿园太困住孩子了,在规定时间做规定的事,虽然比较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比较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标准的乖孩子,但她们不希望孩子成为流水线的标准产品。

“我们希望至少在幼儿前这个我们还可控的阶段,让孩子尽可能快乐自由地成长。我们的师生比最多为1:3,来我们这里的孩子,会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完全没有传统幼儿园入园的哭闹、分享焦虑。几个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地来上幼儿园。”创始人米老板表示。

目前这样的家庭幼儿园正在悄然出现,这类家庭幼儿园在招生上不追求“招得越多越好”,在收入上不追求“赚得越多越好”,办园者们抱着一颗爱心,希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缺点,这种社区家庭式托幼机构多在住宅区内,缺少室外活动场地。

第四,共享育儿平台。

中国首个社区共享育儿平台——摩尔妈妈于6月1日儿童节开始内测上线。摩尔妈妈由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大鱼自助游创始人姚娜共同创办。梁建章这些年致力于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他希望能够解决中国育儿难题。

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从亚洲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姚娜搜寻到的育儿解决方案有着显而易见的共通之处:父母们想办法一起出钱、出人、出场地,共同分担育儿的时间和各种成本。

顺着这条思路,姚娜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现代城市中,重新构建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共享经济”理念与育儿行业结合起来的“共享育儿”,完全有可能集合起每个中国妈妈的力量,共同解决育儿难题。

比如,社区里的天文学妈妈开展共享育儿活动带着孩子们看星星;钢琴家妈妈共享育儿时间带着孩子们欣赏音乐;全职妈妈则共享育儿场所和时间,在家陪伴孩子们成长、做游戏……

“摩尔妈妈的共享育儿模式,通过优质的妈妈爸爸加入,共享育儿时间、经验、场所,互助教育孩子、看护孩子,共同降低育儿成本,也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社区妈妈们多样化的优质家庭早教、家庭育儿服务。首先可以改变中国育儿的供给端。”姚娜说:“优质供给大幅增加之后,共享育儿可以迅速改变中国的育儿成本,直至最后改变中国人的育儿观念。”

缺点,跟请保姆一样,安全难以保障。一个妈妈带一个孩子已经足够疲劳,同时带两个或以上,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虐待 孩子,以及能否做到对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视同仁等都是潜在的问题。

目前比较乐观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探索解决带娃难题的多种路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