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90后励志人物(励志!山里娃靠自学考入名校,如今成单位最年轻的90后干部)

“学霸”是他上学时的代名词。从小山村出来的他,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没有课外辅导,靠自学考上了当地最好的省重点中学,高考毕业后,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如愿走入长庆油田,继续努力学习现场知识,与理论相结合,成为一名扎根一线、技能素质较强的技术管理干部。他就是现任杨山输油站副站长王晓强

王晓强生于1992年,作为靖咸管道最年轻的“90”后干部,他积极做好场站日常工艺运行管理,善于结合生产现场解决问题,是一名技术管理干部。

敢想敢干,专注于创新

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后,王晓强就进入了长庆油田,他的工作就是与各类设施设备打交道。他作为一名专业的技术员,在外人眼里他们的工作只用动动笔杆子、画画图就能做出方案,却不知背后是多少次现场调研与试验。2017年,杨山站在密闭调节系统及站内管线方面进行了一次大改造,王晓强与同事反复讨论研究,制定出改造的施工动火方案,在最短停输时间内完成动火改造,保障输油工作平稳运行。凌晨3点钟就起床的他,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整整两日的工程改造顺利完成。“不能放松啊,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大家都不熟悉,给大家培训也是一项‘大活’。”就这样,他又开始了新工艺的培训工作……对于他来说,调研与创新的工作永远都在路上,永无止境。场站的每一次技术革新,王晓强都可以侃侃而谈,每次技术革新都会持续几天,每天也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这些对于王晓强而言,全然不在话下,他说“年轻人就要多吃苦。”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他要的就是在一次次的努力与尝试中,找到答案。

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

尽管年纪小,但是却是名副其实的“技术骨干”。扎实的理论学习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基层经验,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杨山输油站,他带领“智囊团”研究探索,提出了针对加热炉至泵进口管线的自动泄放技术,确保低压系统的安全有效;在新增3#鲁尔泵的实施方案中,通过技术手段灵活设计出口管线连接方案,大大降低了连头停输时间及连头风险;针对外输泵滴漏管线冻堵,他带领员工完成输油泵滴漏管线、油箱的改造工程。工作中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改造计划,把“降本增效”理念体现在一点一滴上。

90后10大影响力人物

王晓强除了技术能力突出,业务能力也很强,大家都形容他为“图纸控”。“画图是最能让我静心的方式。”面对杨山输油站复杂的工艺管网,老旧的地下管网,他对场站管网摸排、开挖、验证、校准,共绘制了标准图纸50余张,更新完成各类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的台账表单40余份。

不忘初心,冲锋在一线

作为杨山输油站最年轻的“90后”干部,青年党员王晓强在特殊时期的表现刷新了人们对他“年轻”的认知。2020年春天疫情来袭,他在场站坚守了60余天,在抗击疫情的前沿奋力保生产、抢维修,从解堵输油泵地漏到杨山油库供暖管线,他总是冲锋在“一线”,战严冬、控成本时他的奇思妙想一个接一个,节省费用时他带着青年员工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小改小革。王晓强曾负责牵头对场站大罐阀门实施改造。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力量下,通过自主加工铜套,通过改造2个罐的罐前阀门,为场站节约阀门更换成本约12万余元。他说:“响应处党委号召抗击疫情,除了科学的自我防护,更不能松懈了安全生产,在特殊时期不忘初心,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是我们党员最大的责任。”他的一席话让周围人刮目相看,年纪虽小,格局不小,党龄虽浅,党性不浅。带着正能量少说多做,他从思想上鞭策了自己,从行动中证明了自己。

奋力而为,逐梦前行。王晓强不断地拼搏进取,将心中的梦想化作前行的动力,践行着新一代石油人“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承诺,彰显新一代西石大人的风采。希望未来更多西安石油大学学子牢记“好学力行,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专业学习,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西安石油大学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校园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输油人联盟、长庆油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