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结构与规模是什么意思(企业融资干货:投资人最青睐的股权架构)

很多经历过做企业的人都应该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去融资,所以融资是做企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必备的技能。

在融资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知道,相比之下,投资人更喜欢哪种股权架构,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一、投资者喜欢的股权架构

投资者反对分散或平均的股权架构

分散或平均的股权架构,首先是无法确保公司核心人员(比如说创始人,或者是CEO)对企业的控制权,影响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和决策效率。

其次,投资者会担心核心人员对公司业绩发展是否足够努力,是否能够将100%的精力投入到公司中去。只有让核心人员控股,才能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使得投资人的投资能够有兑现的可能。

对于刚创立的规模较小的公司,投资者更偏向于让公司的核心人物拿到的股权应该比其他所有人所占的股份之和还要稍多一些,比如在67%以上或者至少51%以上比较合理。

创始人一股独大也不是好的股权架构

有些公司的创始人,因各种原因不愿意给予团队股权,比如认为已经给予市场化的薪资而没有必要给予股权,或者担心公司控制权、财务数据公开或者员工离职等情况下的股权退出等问题而不敢给予股权。

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公司可能缺乏对真正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再者公司团队作为职业经理人,其凝聚力、工作积极性都会不如有股权的团队。

投资人倾向于有明显梯度的股权架构

公司给各种资源配置的股权,如果能够有明显的梯度,则更受投资人的青睐,一般而言,可以采取“创始人持股60%~70% + 联合创始人持股20%~25% + 预留股权池10%~15%”的股权结构。

为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投资者还看重初创企业在创业初期有没有给股权调整预留空间。也就是说,考虑有没有给之后的员工激励和风投预留股权。

因为创业者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考虑企业往后的发展还需要引进什么人才什么资源,而不能在开始的时候就把股权分完。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股权池或期权池的概念,为未来需要配置的资源预留股权。

二、关于融资过程中的控股权

1、保持绝对的控股权

在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掌握企业的绝对控股权,而不是相对控股。如果投资人对这一点提出异议,我们建议中小企业放弃这次融资,或是以较好的价钱将企业全部转让,然后自己再重新敲锣鼓另开张。

2、分段融资,将股权逐步摊薄本

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为了保持绝对的控股权,可以采用分段融资的方式,将股权逐步摊薄,这样的融资方式,一来容易成功,二来可以确保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且只要成功融资一次且项目有发展潜力,就可以实现一次股权的溢价和升值。

最后,我们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的企业占据技术优势,在融资时就拥有了主动权,只要你不放弃控股权,那么一般情况下投资方是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你的企业在技术或知识产权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那么一味地坚持企业的控股权其实也没太大的益处。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既要遵循保持控股权的原则,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取舍。

三、股权九条线及法律依据(股东必知)

1、绝对控制线——67%

相对控制线——51%

安全控制线——34%

要约收购线——30%

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20%

临时会议权——10%

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5%

临时提案权——3%

股本结构与规模

代位诉讼权——1%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