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呢大衣是这几年流行的颇受女性欢迎的服饰,与其它类服装相比,双面呢大衣有个特点,那就是必需手工缝制。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让爱园镇条河村的留守妇女们改变了原来闲散的生活现状,通过一针一线,缝出了幸福新生活。
7月4日,记者走进爱园镇条河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村民们正一针一线,仔细地缝制一件件羊毛尼大衣。天气这么热,为啥她们却在赶制冬天的衣服呢?
原因要从农妇刘苏平的故事讲起。今年50岁的刘苏平,自打孩子满一岁起,就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她在工地做过瓦匠、做过小工,也收过废品,生活相当不易。直到2008年,她在昆山接触到了双面呢大衣,生活迎来了改变。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刘苏平(2008年金融危机,生意不好做,他们都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闲着,就看到有人拿着手工活回来做,后来我也领些回来做做,一个月可以缝一千多元。)
那时,刘苏平每天就在租来的房子里,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抽空缝制双面呢大衣。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到了第三年,刘苏平想着,与其从别人手里拿活,不如自己干。通过儿子的牵线,刘苏平和一家新开办的服装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她作为代理商,承包该厂的部分双面呢加工生意。而那么多的活刘苏平找谁做呢,这时候她想到了老家的村民们。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刘苏平(我们老家的闲人也多,四五十岁的人回家带小孩,没有办法上班工作,他们都闲着,(我儿子说)可以把手工活拿些回家做做,我说可以。)
2013年,刘苏平带着双面呢回到了家乡。习惯了悠闲的生活,刚开始大家对于这份手工活还不是很接受,但是经过刘苏平上门劝说,大家很快就主动上门领活干了。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刘苏平(缝制这件衣服是很简单的事情,不会的人学学几分钟就学会了,只要跟这条线跑,接头对齐就行了。缝制一件衣服四五十岁快的话三个多小时,一天抓点紧的话,最少两天可以缝制五件衣服,行情好的话一天都可以赚七十多元,一个月在两千多块钱。)
住在刘苏平家附近的胡思侠,刘苏平称呼其为小娘,今年65岁了,自打刘苏平把双面呢从昆山带回老家,她就开始做这份手工活了。不耽误家务和农忙的情况下,每天也能缝好一件呢大衣。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胡思侠(我们年纪大也不能出去打工,在家缝点衣服,赚点生活费。)
本村69岁的村民任志兰,平时也在家中缝制双面呢,记者与其交流时,她都来不及放下手中的活儿。她说,今天一定要把这件衣服赶出来。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任志兰(可以赚些生活费,又能消磨时间。)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条河本村及周边村庄参与双面呢手工缝制的留守妇女,小到二十几岁,大到七八十岁,从最初的几人,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人,每年手工缝制的双面呢大衣有10多万件。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党支部书记 张赛(我们条河村已经有150多人参与了手工缝制双面呢,其中一部分还是低收入户。现在大家在一起都有钱赚了,打麻将 闲聊的人也没有什么人了,大家生活过的也非常开心。)
手工缝制双面呢,让条河村的妇女缝出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刘苏平想着,要把这项事业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享受实惠。
泗阳县爱园镇条河村村民 刘苏平(我准备承包外发出去给人家做,她们拿回家可以再分发,她们拿回家又可以带动那一片人。)
(泗阳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王汝环 赵闪 编辑/颜全)
(本条新闻版权归泗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