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文化层次高、专业技能强、分布领域广等优势,创新打造1个“试点”示范、发挥5个“基地”作用、构建3个“平台”载体,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将分散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动员起来,引导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同心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新”力量。
打造“一个试点”示范,形成参与乡村振兴品牌。结合2019年以来区新专联对口帮扶团兴村脱贫攻坚工作建立的良好纽带关系,引导区新专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继续与团兴村结成“对子”并纳入全年工作要点,聚焦乡村“五个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引导区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充分发挥优势,为团兴村特色产业发展等引资引智,在团兴村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乡村振兴的“试点”。一是聚焦产业振兴,整合新专联和行业协会资源,发挥会员单位的优势作用,建立定期到团兴村实地调研机制,协调资源支持团兴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协调区青年商会中民营企业支持10万元用于完善团兴村村道,改善人居环境;利用爱武隆网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团兴村高山蔬菜,帮助拓宽销路。二是聚焦人才振兴,充分发挥新专联中法律、医疗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优势,在团兴村开展普法行动5场1000余人次,针对合同纠纷、子女赡养、遗产继承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针对高血压、风湿、急救知识等举办义诊活动10余场3000余人次,发放急救护理包等医疗物资;发挥新专联会员中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通过提案、议案、社情民意等形式为团兴村高山蔬菜、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言献策8条。三是聚焦文化振兴,依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立的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孝老敬亲”主题活动,进行感恩教育,为老人们免费体检、理发,弘扬爱老尊老敬老文化,通过趣味小游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五个基地”作用,汇聚参与乡村振兴力量。充分发挥打造的“1+4”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作用,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把乡村“产品”转变为“商品”,把乡村“沉睡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本”。一是依托羊角古镇“农村电商平台”、仙女山街道“寻味武隆O2O体验馆”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结合武隆游客量大的优势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在乡村孵化了“五农人”“后山里”“芙蓉农耕”等12个山货品牌,认证了107个品牌、4270个单品上线,有力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二是依托芙蓉街道“爱武隆网”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挥“爱武隆”本土互联网平台优势,通过爱武隆人才网为10000多名武隆农村户籍人口解决就业问题,利用“爱武隆”优选电商平台代理售卖农特产品总价值50万左右;在“爱武隆”APP开辟农特产专卖板块支持农村产品自行发布销售,大力推送乡村公序良俗等相关内容100余篇,阅读总量达70万余人次。三是依托凤山街道“哇哦艺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土坎中学、江口小学等中小学校开展“舞蹈进校园活动”30余场次,累计培养农村学生约1100名,组织参与健身操舞“规定套路”荣获重庆市首届体育文化暨校园健身操舞渝东南区域赛冠军。依托建在羊角街道清水村的“武隆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基地”,打造成为清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并成为指导乡贤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
搭建“三个平台”载体,丰富参与乡村振兴内容。通过区新专联会员成立的自组织,搭建平台载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把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等转化为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一是搭建公益活动平台。以武隆区真善美公益协会、胤宸社工服务中心为载体,组织公益人士持续在双河镇、白云乡等乡镇农村开展腾讯公益、银龄计划、志愿助残助老等活动,捐赠各类物资累计192万元,惠及20个乡镇(街道)30个村10000余人。二是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依托“润盈财务”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护航,提供政务代理、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免费专业服务800余次;律师会员主动担任芙蓉街道堰塘村法律顾问,帮助免费审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合同,联系律所分批次走访全区214个村居委进行普法宣传,发放自行编撰普法资料《民法典200问》共计660余册,开展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主的普法讲座10余场。三是搭建文艺兴趣平台。区新专联会员中文艺爱好者通过创作书画《山峦奇秀图》、诗歌《观武隆画家眼里的谭家村》等文艺作品,展示乡村美丽图景,歌颂乡村美好生活;疫情期间,开展网上免费公益课程“停课不停学”;与乐山市新联会开展“云推介”、书画艺术采风交流等活动,提升武隆乡村旅游知名度;在白马山举办“川渝街舞邀请赛”,在仙女山举办街舞表演活动,为武隆旅游注入文化艺术元素,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重庆统一战线_工作动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