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提起他总是让人想起他的奸臣形象,但真的是这样吗?崇祯主持完最后一次朝会下密旨让人重新收敛魏忠贤的遗骸并埋葬在香山碧云寺,这一举动足以表明魏忠贤此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大奸大恶之人。
我们现在对于魏忠贤的印象全是来自于清初明朝遗留下来的文人撰写的《明史》,这些人大多是“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与魏忠贤向来是死对头,他们的评价也只能是看看就行,不能完全当真。其实从政绩上看魏忠贤上任后明朝的确国泰民安、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但就魏忠贤个人而言,他在上位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又非常残忍,且爱好腐败奢靡。不过有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身处于名利场,似乎能独善其身的人少之又少,这些能臣干吏从政绩看的确是无人能比,但在道德上恐怕没几个完人。
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魏忠贤的有功之处:第一,魏忠贤此人虽有着弄权、残害忠良等多桩罪行,但他从未劳役过百姓,魏忠贤上任后削减农业税、加大征收富商的税收、对贫困地区实行减税政策等措施都强有力的保障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并且他还在受灾地区开仓赈济、减税以此消除动荡因素,来维护王朝稳定,不过这一系列措施也得归功于明朝当时国家富裕,因此财政才没有崩塌。
第二,魏忠贤腐败的形象到底是否属实?实际上魏忠贤也确实是贪,但他的贪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在各地发生灾情时,魏忠贤减免灾区的赋税,还在国家财政紧张时自掏腰包来救济灾民,知道有些官员会欺上瞒下贪污赈灾款,严惩贪污官员,绝不姑息。
第三,明朝的关宁铁骑是一支非常强大的骑兵,优秀的骑兵自然离不开好的战马,但养马的成本极高,老百姓负担极重,魏忠贤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动用私产来帮助马匹饲养业发展;还利用规定漏洞赋予多个有钱大太监在宫中骑马的特权,拥有此等特权有个附加条件,每年得向朝廷进献一匹好马,如此一来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为边防事业做了贡献。
第四,第四,袁崇焕此人向来知人善任且赏罚分明,我们都知道袁崇焕乃一代名将,在锦州大捷中袁崇焕因害怕满洲骑兵太过强大,不敢对苦守锦州的赵率教予以救援,幸好满桂及时出手支援赵率教,取得了宁锦大捷,事后魏忠贤没有因袁崇焕往日的功绩而放过他,反而直接罢免了袁崇焕,大力奖赏满桂和赵率教,就连不识时务的毛文龙也获得了奖赏。第五,魏忠贤在位期间对于边防部署十分严密成熟,完全不给后金一点缝隙。
那为什么崇祯帝还会杀掉一个对朝廷如此有利的臣子呢?说到底还说权力欲在作祟,担心魏忠贤会影响他的统治,事实上,如果魏忠贤要反抗,在被清算时早就反抗了,以他的当时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但是魏忠贤选择的是乖乖就范,对皇权毫无野心。魏忠贤归根结底不过是天启的牵线木偶,那些所谓的残害东林党人也只是为皇家背锅,可以说魏忠贤虽算不上是个好人,但绝对是能臣,这一点崇祯没有天启明白。
崇祯杀掉魏忠贤完全是在自毁长城,当然这也是封建皇权制度下的一个必然结果,虽然有魏忠贤明朝应该能多存续几年,但灭亡是其必然趋势,明朝的故步自封是其走向消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