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到讲师需要几年(书画教师自述:从小白到国画教师,我只用了9个月时间)

本文是一位临风堂教务部讲师,用近2000字写下的心路历程。看完她的成长经历,你会知道临风堂对一个人的成长改变有多大。


01 我的美术启蒙

我来自山西太原的小县城,不是传说中的矿二代,虽然离晋祠比较近,但民风中也没有太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国画教师,离不开一路上遇到的贵人帮助。

我小时候成绩一般,但喜欢涂涂抹抹,升高中时选择了职高的美术班,遇到了第一任美术启蒙老师——张老师

※高中时期的素描作品

张老师毕业于天津美院,擅长国画和油画,平时就教教基础学科:素描和色彩。

有一次交作业,张老师看后说:

“你的画面感觉,比较适合学国画。”

正是因为这句话,艺考时,我特别留意了国画专业类的学校。

※大学校园


02 大学四年,对国画还很朦胧

我大学是在一所综合院校读绘画专业。

前两年主要是画史画论学习,直到大三划分专业方向时,才有机会进入到国画学习阶段。

那一年最充实:早八晚六,不断临摹,从工笔到写意,从花鸟到山水,几乎学遍了中国画的所有画法。

※上大学时期的第一幅国画作品

相比小心翼翼的工笔,我更喜欢大开大合的写意,特别是写意的山山水水,连毕业论文也选了与写意相关的课题,我能从中体会到国画的空灵透彻。

※大学时期的第一幅写意作品

可到了毕业创作时,我却脑袋空空,画什么?

没有想法。

问了周边的人,几乎得到了统一的答案:找张图照着画吧!


03 校外兼职,邂逅临盈老师

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美术机构兼职时,偶遇临风堂临盈老师。

她的写意作品清新隽永,体现着独特的个人气质。互加微信、日渐熟稔后,我发现作品真的可以看出人的心性。

我们聊山水画,也聊大学时光和未来生活,偶尔看到她站在讲台上挥毫泼墨的视频,心生向往。

※临盈老师讲课

或许我也能去临风堂当教师。

两年后,当我们再次遇见时,已经是在临风堂了。


04 毕业季,前往青岛深入学习国画

6月份毕业,我带着简历和作品,只身来到青岛临风堂总部。

面试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创始人鲁印老师:

“临风堂可以培养零基础教师,你想要在临风堂教课,必须要忘掉学过的画法。”

直觉告诉我:跟着鲁印老师没错。

入职后我开启了写意国画的探索之旅,从小红果小辣椒到葡萄丝瓜,每一笔都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

※刚入职临风堂时的作品

我兴奋不已,把在临风堂创作的作品发给我的启蒙人——张老师,他非常认可:

“你成长了很多,走国画这条路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现在的作品


05 从小白到讲师,艰难的蜕变之路

来到教务部,我才发现,除了画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克服。

《大学》读不下来,晨会分享放不开、尬在原地……

为此,

我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公司,在天台上读《大学》;

提前准备好分享内容,反复练习。

※办公室外的天台,记载有关《大学》的回忆

一次,两次,终于在第三次晨会分享时,我流利地说完三分钟内容。

话音刚落下,我能从伙伴们的表情中,读懂那些热烈的掌声,连主持晨会的老师也夸我进步很多。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是临风堂的伙伴们给了我支持和信心。

※一次师训活动,右下角是我

在临风堂,每周的过课考核,是我最重视的环节。

与教孩子不同的是,教成人需要面对台下几十位校长和老师,需要讲师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内向腼腆的我,一度成了过课“困难户”。

※过课时的照片,原来自己也很阳光

好在吕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助我。

为了锻炼我的表达力,她会在我过课考核时录音,逐句分析给我听;

为了增强我的信心,她把整个周的师训现场主持工作都交给了我,让我更快适应讲台;

为了让我不怯场,她让我做临德老师的助教,偶尔替他讲课;

……

※第二次过课,精益求精

还记得在我师训讲课的前一天,吕老师为我加油打气,临德老师教我如何开场,教务部的伙伴们听我试讲……

※第一次当师训讲师,圆满结束

从入职培训、晨会分享,到晨会主持、师训主持,再到讲师,每一次经历都记录着我在临风堂的成长。


06 感恩遇见,感谢临风堂

抖音上营销讲师有哪几个

短短九个月时间,我就从小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国画教师。

我感叹临风堂高效的课程体系,也感激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张老师、临盈老师、吕老师,是他们一步步引导我选择艺术、选择国画。

※听老师娓娓道来

特别感恩鲁印老师,每次听他讲课,都会体会到写意画更深层次的内涵。

要是没有鲁印老师,没有课程体系,我可能永远也不会了解写意画的内涵,更不用说创作。

从临摹到独立创作,从小白到国画教师,是临风堂帮助我走上艺术这条道路。

我有幸成为临风堂教师,能将鲁印老师的课程成果及大爱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2021,继续加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