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了下,按照自然日算,我做物业助理马上就3个月了,按照当初的合同规定,试用期三个月,我即将转正。公司规定,转正的时候,自己要写个人总结,里面内容必须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成果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公司的建议。
之前在入职的时候问过公司行政,问能不能因为工作能力强提前转正 —— 因为之前的行业和所在公司都有这个政策 —— 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提前转正一说,只能按部就班。其实,这句话信息量相当的大,因为没有提前转正一说,起码意味着你的工作不是量化考核,只能靠日积月累的认可、评价。
马上3个月,据我观察,客服助理的工作只能说是按照岗位职责来写工作总结,就是说你所了哪些事、是否胜任、完成的质量如何几个方面阐述。做了哪些事,这个其实还算比较好界定,我因为写了日记,所以知道每天都干了什么,然后把所有的事情列出来,再按照轻重缓急(权重)滤了一遍,筛选出top10,记录在上面了。
此项里面有个特别说明,就是把这3个月来,对我工作帮助最大,手把手教我的几个同事、领导列到上面,这不是拍马屁,确实是大家帮助的结果。我有问题就问,做错了同事都能指出来,很幸福,因为这样成长快。
列出来top10之后,我在每一件事后面都写上这个周期内这件事做了几次,多少次是0失误、多少次之后就能独立操作、多少次之后就能讲究效率和结果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完全是得益于之前的行业和岗位思维习惯。
第二项是列出工作成果,因为客服助理的工作几乎很难用量化输出,所以我采用了好评和肯定的描述方式,比如哪些工作是我独立完成即可的,哪些工作是必须有上下游环节同时支撑的,哪些工作是我要在某个时间结点前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并写上了当时汇报人的态度。我想,如果工作不能用量化和结果考量的话,那么汇报人的态度和肯定,也算是一种比较权威的肯定了。
最后一项是写出来一些对公司的建议(主要是发现的问题),这个对于我来说不难,因为从第一天来就是带着思考的,每每接触一件事,我都要思考下,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流程做,如果我去做,里面有哪些流程可以优化,哪些环节合理或不合理,其实我心里都有数。
对公司的建议这块,我只是提出一点:应该撰写一份有岗位特色的新员工入职手册,因为,不管你之前是否在这个行业,只要到了新公司,起码要有一段时间为适应期(即插即用岗位除外)。如果向之前的公司是导师制,那么还好点,因为他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你带进整个工作流程和角色了,因为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不是抽时间,是消化在时间里。
但像目前公司,没有导师,只是先给你一大本材料让你慢慢看,里面的东西比较杂乱,如果没有一点接触的话,几乎就是看不懂,体会不到。
所以,我的建议是,给新员工看到是办事流程,比如,客服助理务必胜任5件事,写清楚这些事的办理流程,这样,在没人带的时候,新人可以先去读,然后可以自己走一遍,或者等着同事带,这样印象绝对深刻,而且效率还高。
我就是这样,拿着一套材料自己慢慢整理出一套流程图(当然,因为认知的局限会有误区,但出现错同事一纠正,你记得就特别清楚),自己走了两遍就掌握了其中的奥妙。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将近60个工作日的磨合期很满意,它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希望这段时间沉淀的,能让我的物业路走得更远。
用日记形式分享物业经理成长的过程,每个工作日,持续更新……
- 050天,物业公司停车场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 051天,写字楼物业,最喜欢哪几类的租户
- 052天,快到年底了,绝大多数的物业公司赚钱吗?
- 053天,长假临近,体会到公司的关爱
- 054天,长假过后一上班,发现很多事都乱套了
- 055个工作日,当租户屡次违反环境卫生协议时,物业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