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鱼网招聘咖(迎接市党代会·五年回眸丨民生福祉 幸福热词)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我市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领域改革,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延伸……

民生福祉,幸福热词。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岛城百姓,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2021年12月23日,东西快速路新城段附近,舟山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工程项目正加紧建设。摄影 记者 张磊

学有优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位于普陀虾峙岛的小学,受当地“小岛迁、大岛建”趋势的影响,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如今已成为普陀区为数不多的海岛小学里最“迷你”的一所。全校仅有30余名学生,却配备了12名教师,音体美专职教师齐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虾峙学校还开辟了渔网编织、书法、空中课堂录播等多个专用教室,并收集各类海洋生物标本,全力打造海洋特色学校。

同样是离岛学校,六横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书法、铜管乐队、乡村少年宫等一系列办学特色早已在六横当地落地生根。学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在校长林岳平看来,虽然学校办在海岛上,但教学质量一点儿都不比城里的学校差。

离岛学校地处偏远,生源少、流动性强。近年来,我市把办好每一所海岛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全域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之举。

三年来,我市相继撤并、整合渔农村小规模薄弱小学9所,新(改、扩)建小学、初中6所;并通过购买定制公交专线服务、交通费补助等方式稳妥解决了因学校布局调整后入学范围较大学生的上放学问题。目前,全市偏远海岛学校育人条件基本达到或超过主城区同级同等学校平均水平,省级标准化学校比例为100%。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离岛教师定向培养和定向招聘工作,近三年共定向委托培养渔农村学校小学全科、紧缺学科教师135人,向海岛补充新教师169人,有效缓解了小规模海岛校教师总量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才有所用,就业形势保持稳中向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自从入驻普陀湾众创码头,不但房租全免、享受创业免息贷款,还有许多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让我在创业初期减轻了压力,控制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在去年4月份举行的2021舟山市首届创业集市暨直播带货活动中,舟山翁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小白如是说。

赵小白说,如今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利润逐年递增,是舟山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自己实现了“创业梦”。

五年来,我市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推出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积极做好“复工复产”“六稳六保”工作。通过“技能提升+订单就业”双管齐下,为海洋经济发展“订制”技能人才,为劳动力就业增收“订制”高薪岗位,有效推动实现“山海共富”。

目前,全市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5家,入驻创业实体682家,带动就业3418人,年产值约3.5亿元,税收2500万元,其中普陀湾众创码头成功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019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11.9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降低,保持在1.56%的低位,居全省前列。

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更普惠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兼顾撑好社会保险伞。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参保率达到72.46%,户籍人口养老参保率达到95.64%,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七连调。

五年来,我市还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23.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9万人,高技能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病有所医,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医疗是民生之需。

82岁的市民章先生是一名肺癌老年患者,两年前由上海胸科医院张杰教授主刀,顺利在普陀医院接受了肺癌根治术。目前章先生恢复良好,每日还能坚持早晚锻炼。他说:“真的要感谢张教授和普陀医院,帮我在家门口就顺利完成了手术,现在恢复也很好,否则一把年纪,我也经不起折腾啊! ”

在家门口接受上海知名胸科专家的手术、复诊和后续治疗,极大方便了许多老年患者的就医。这是我市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我市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中,共有48位省级专家对我市结对医院40个专科实行“四提升一进位”帮扶。五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甬舟两地高标准共建特色专科联盟7个、成立名医工作室23个。

不仅如此,针对我市岛屿分散、医疗设施共享性差、基层群众往往得乘车坐船前往本岛或周边大城市寻求优质医疗资源的情况,近五年来,我市通过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双下沉、两提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渔农村、偏远海岛延伸,让基层群众不离岛就能看上大医院专家门诊。

此外,为解决基层群众配药难题,2020年,我市覆盖全域的“共享药房”上线,290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为全市群众提供药品配送服务,此举尤其方便了海岛地区有配药需要的群众,我市由此成为全省最先实现“共享药房”全域覆盖的地区。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19家(包括村卫生室);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人员数达12278人(不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共有床位数6992张,全市每千人床位数5.31张。

网上钱咖赚钱是真的吗

老有所养,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断扩大

养老是民生之依。

走进海岛服务驿站,就能享受到“5+X”服务,包括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商品物流、精神文化、便民服务和其他特色个性化服务。这样的场景,在定海区长白岛、普陀区白沙岛、岱山县大长涂岛和嵊泗县绿华岛等8个偏远住人海岛上已照进现实。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又连着民心。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开头的取景在东极列岛,其中有一句台词“大岛建小岛迁”,电影中的那一幕也在真实上演。近年来,海岛老龄化程度严重,住在偏远海岛的留守老人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理发、体检等基础养老服务。

2018年10月,我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等资金50余万元,委托9家社会组织每个月对全市偏远海岛的留守老人提供生活设施维修、健康咨询、困难帮扶等养老服务,实现政府养老服务对偏远海岛的全覆盖,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美丽群岛、幸福养老”的生活。

五年来,我市按20分钟服务圈布点,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3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家,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养老机构数达到83家,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到20人。

此外,我市还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以“焕新乐园”“老爸老妈”“千手公益”等项目为载体,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海岛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服务。截至目前,我市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完成666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东海之滨,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百姓的心田。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