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
刘小环
有人说老师在培养祖国的栋梁,而我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
——题记
韶华匆匆,光阴易逝。抬望眼,秋水长天,鸿鹄南飞,万山红遍。恍惚间又回当年,又想起我的恩师—马家骏先生。
陕师大是我的母校,在这里我深深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涵义。在这里我才知道自己学识是多么肤浅,在博学睿智的大师面前,我如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又如一棵干枯的幼苗,拼命吮吸他们的营养,以填充我空白的大脑。在这里训诂学教授霍松林教我怎样解释古语言文字,鲁迅研究教授史志谨让我认识鲁迅的深刻,西方文艺评论课齐效彬教授教会我评论鉴赏文学。在这里古代文学老师魏耕源教授的质朴与坦诚震撼着我,现当代文学课雷敢教授的热情似火感染着我……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们上课妙语连珠,诙谐幽默。下课亲切自然,和蔼大方。无矫揉造作之势,无哗众取宠之感。在这里我仰听大师的讲座,犹如高山流水,使我陶醉,使我痴迷。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洋诗歌教授——马家骏先生,他讲课的教材是他自己编写的。同时他担任十余个与文学有关的社会职务,也是博士生的导师。
老师,我喜欢你的博学强记。您的课一周四节,排在一个上午。课堂上,您用俄文、拉丁文、德文、英文轮换给我们讲课,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从泰戈尔到雪莱,谈古论今,说东到西,诗歌的流派,诗歌的章法从你口中娓娓道来,你全然不像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高大的身材气宇轩昂,整整四节课不看一眼讲义竟能出口成文。课间休息时给我们弹奏贝多芬的钢琴曲,使我这个音乐盲也深醉其中。我痴迷的享受着老师播撒的甘霖,犹如在知识的天堂遨游。先生,我敬您。
我喜欢你的博爱。你爱自己的妻子菊姐。当菊姐病重在床,你为她洗脚剪脚趾甲。用车推着她逛街,给她读新闻,陪她沐浴春阳。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菊姐病逝后,你写了一部书——《菊姐走了》,书中记载了你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容感人至深。送走了老伴,你把爱播撒给了众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我当年以一个农村人的身份走进了这座象牙塔。自卑这件外衣时刻披在我的身上,你并没有瞧不起我而是鼓励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用知识壮大自己,改变自己,不向命运妥协。请我到餐厅吃饭,使我受宠若惊。您用心改我写的文章与文学评论。您知道我英文功底好,鼓励我报考外国文学研究生,说高校外国文学方面的老师急缺,希望我能留在高校。我也一直为此而努力。随日子的推移,毕业一天天临近,我不得不离开我的母校了。与你说再见时,你仍然让我在学业上不要画句号。但是老师呀,你不了解学生当时生活的窘迫,连住学校宿舍的费用都交不起,只得在亲戚家借宿。为了一日三餐,我中断了学业,违背了自己的承诺,选择了工作以养家糊口。但是先生,我赞你。
老师,我喜欢你的诙谐幽默。您说您的战友好几个已经爬上了火葬场的烟囱,阎王爷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叫你去商量事呢,你反对为了文章而写文章。给我们举例说,桌子就说桌子,有人偏要说四条腿支起一块方形木板。壶胆就是壶胆,有人偏要说什么壳子里装的镀水银的瓶状东西。唉,文风日下呀…这些话,常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继而爆发出阵阵掌声。先生,我挺你。
老师,不知不觉间,我已在讲台上站了二十多个春秋,我不敢忘记您的教导。我一直坚持学习,以求像您一样获得我的学生的尊敬。你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形象时刻影响着我,使我不敢忘记母校的校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老师,现在您当快百岁了吧。今天,我让我的学生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又想起了您,不由得写下了以上文字。请恕学生不才,无所建树,仅能以此作为小小的薄礼敬献给我的恩师。在此请先生接受一个小县城的教师,您的学生深深的祝福:老师,祝您健康长寿,岁岁快乐,日日幸福。
(作者单位:兴平市华茂学校)
哭泣的树 ◇
秦都区彩虹小学五年级一班 张袁源
冬日
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
可是
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天气
一棵树在无声的哭泣
大人们折下她的枝桠防家门
孩子们折下她的枝桠做游戏
树在哭泣
……
寒冷的空气衬出她的伤心
寂寞的环境显出她的忧郁
(指导老师: 殷 萍)
好读书 读好书
秦都区彩虹中学高一(12)班 张滋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更欣然忘食......
——题记
书之韵
书,是文化的积淀,是智慧的结晶,是精神的财富,是情感的升华。
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韵味。像散文,诗集类的书好比一首婉转的曲子索绕在心头,等着我们细细去品味。而像一些记叙,议论性观点性强的文章又好比一首激昂的曲子,振奋人心,让读者们沉浸在作者飞扬,高亢的个性和崇高精神世界里。每本书,都有他自己所传达的情感,这些不同的情感揉杂在一起就形成了书本独特的韵味。
书之乐
"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书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我们不能只看见书中烦琐的字眼,成篇的语句,而忽略了它其中所传达的含义。我相信,如果我们抱着一个好的心态认真的读完一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读书,久而久之,我们的灵魂和品质都会得到升华,也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爱上读书带来的欢乐。记得还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学问。"在闲暇之余,不如读一本好书,体会其中的乐趣,滋养我们的心灵。
书之香
"不是每本书都能培养之雅和仁爱的品质,只有读好书,才能真正发挥书籍的作用。"
书籍本应能提高人的眼界,升华人的情感,但在当今这个繁华的年代,更多的青少年愿意买一些名人杂志,娱乐书刊,搞笑漫画等。这些书籍不但不能散播阳光向上的正能量,还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消磨了我们的意志。不好的读物,就像一扇沾满油污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什么也看不清。所以我希望我们青少年在选择读物时有着正确的观点,不要让我们的心灵之窗沾满油污。让书的香气弥漫在大家心中。让它消散的更远,让我们沉浸在书墨香气里,用心感受它的美好。让那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拖走我们终日疲倦的身影,让坚韧不拔的品质战胜懦弱胆小的性格。让书本中的精神洗涤心中的尘埃。
微信情缘
马佩建
2015年的春节,从三线城市回到县城的姐夫为我开通了微信。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不怎么用微信,一方面在于思想保守,认为经常玩手机不好,另一方面是周围的朋友用得也比较少缺乏交流。后来不知不觉中有熟悉的朋友开通了微信,要求增加为好友。慢慢地,我的微信朋友圈建立了。有亲朋好友,也有素不相识的微商。
对微信开始真正重视是从2016年的1月起,那时正值严冬,天气寒冷,再加上经常有雾霾。晚上不能出去散步。只能窝在家里,闲来无事就玩起了微信,慢慢地玩出了门道。通过朋友转载的文章,我知道了许多微信公众号,我成了它们忠实的粉丝,每天阅读它们的最新文章,关注它们的最新动态。它们实现了"我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心愿。
同时还有一些公众号,实现了我自娱自乐的愿望。通过它,我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了美轮美奂的音乐相册。
与一些公众号的互动也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使我有了与县委书记、县长同桌吃年夜饭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县领导,这次接触改变了我对官场的一些世俗的想法,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
后来我又知道了卡妞微秀公众号。通过它和讯飞语音输入系统,我将自己写在纸上的文字,瞬间变成了一篇篇具有背景音乐和插图的美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些文章发送到朋友圈,受到了朋友们的关注和好评,他们的鼓励激发起了我潜藏已久的写作与表演欲。于是,我爱上了写作,经常写我的所思所想。渐渐地,我发现我写的都是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教育教学类的文章。这也难怪,这20多年来我都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回想以前完成领导分配的教研论文时,我都觉得很难,觉得那是高大上的事情,打心里很排斥写论文。现在我觉得那只是我的一种错误的想法,画地为牢约束自己。现在,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写教研论文时我就实实在在地写自己的一些教学随想、教学反思。
不久我又知道了红蜻蜓、喜马拉亚等微电台,他们满足了我爱听广播的嗜好。以前为了听《有声小说》、《名家朗诵》,我托人到大城市买了许多碟片,可这些碟片总有听完听烦的时候,而且只能在家里通过电脑、VCD等放出来,有时因为听节目耽误了做家务,受到了家人的责怪。现在可好了,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按,上百部、上千部小说、散文、访谈录……任你挑选,这时我真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于是我在上下班的途中、散步的路上、做家务活时、临睡前都会随时收听节目。他们如同我的挚友与我形影不离、日夜相伴。不久我又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微电台把自己录的节目发送出去,这个发现让我欣喜若狂,祈祷有一天自己能以最好的朗诵吸引来大量的粉丝,圆自己多年的主播梦。
现在我生活的忙碌而充实,在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练习写作与朗诵.期待自己能有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发表,能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有声作品上传。
由衷地感谢微信,感谢微信的发明者。他让我这名默默无闻,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女教师有了丰富而充实的人生。
(作者单位:武功县普集镇甘皇殿小学)
欢迎老师和学生赐稿,体裁:
诗歌、散文、随笔等,字数千字左右。
投稿邮箱:jyzkxjz@tom.com
「 精彩回顾 」
(文字编辑:薛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