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财分货(今「貪」105)

烏貪(乌贪),◆[漢]代[西域][烏貪訾離國]的省稱。○《漢書‧西域傳下‧烏貪訾離國》:“[烏貪訾離國],王治[于婁谷],去[長安]萬三百三十里……東與[單桓]、南與[且彌]、西與[烏孫]接。”○[唐][盧照鄰]《戰城南》詩:“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貪嘴(贪嘴),◆貪吃,嘴饞。○《禪真逸史》第十回:“﹝[陳阿保]﹞從進店之後,便偷典物件,況又躲懶貪嘴,被[李秀]搶白了數次。”○《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四回:“不是貪嘴要吃他,或者借此可以多探點消息出來。”○[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老天爺也討厭他們的貪嘴。”○[蕭乾]《時代正在草原上飛躍》:“貪嘴的牛犢在母牛身邊依戀不捨地磨蹭着,巴望再咂上一口半口的。”

貪著(貪著),◆貪戀;貪嗜。○《百喻經‧奴守門喻》:“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為色聲香味之所惑亂。”○《法華經‧序品》:“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太平廣記》卷四五引[唐][盧□]《逸史‧賈耽》:“傳語相公早歸,何故如此貪着富貴。”○《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切思如此身,何處有貪着。”○[宋][陸游]《聽雪為客置茶果》詩:“平生外形骸,常恐墮貪著。”

貪主(贪主),◆貪婪的君主。○《文子‧上仁》:“貪主暴君涸漁其下,以適無極之欲。”○《荀子‧富國》:“入其境,其田疇穢,都邑露,是貪主已。”

貪重(贪重),◆謂貪戀權勢。○《韓非子‧和氏》:“當今之世,大臣貪重,細民安亂,甚於[秦][楚]之俗。”

貪爭(贪争),◆貪求爭奪。○《呂氏春秋‧不屈》:“今[施]([惠施]),布衣也,可以有萬乘之國而辭之,此其止貪爭之心愈甚也。”○[漢][劉向]《新序‧節士上》:“貪爭之端,自此始矣。”

貪着(贪着,◆見“貪著”。

貪躁(贪躁),◆謂貪進躁急。○[宋][朱熹]《答卓周佐書》:“此事首末,眾所共知,向者亦屢嘗奉告矣,今乃復見諭如此,何貪躁不思之甚耶。”○[清][顧炎武]《生員論下》:“而成進士者,不過授以簿尉親民之職,而無使之驟進,以平其貪躁之情。”

貪樂(贪乐),◆1.耽於逸樂。○[漢][王符]《潛夫論‧交際》:“凡百君子,競於驕僭,貪樂慢傲。”◆2.貪戀喜愛。○《白雪遺音‧馬頭調‧望江樓兒》:“忽想起,冤家在外把歡樂戀,貪樂女嬋娟。”◆补证条目■贪恋喜爱。○《普曜经·论降神品》:“維提種者,母性真正,其父不真,種性卒暴而不安詳,無可貪樂,其種鮮德,福不具足。”

貪飲(贪饮),◆貪愛飲酒。○[清][李漁]《比目魚‧別賞》:“我這醉翁之意非貪飲,反不若打鼓終場的樂事深。”

貪淫(貪淫),◆亦作“貪婬”。◆1.貪得無厭。○《左傳‧昭公十六年》:“若[韓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貪淫甚矣。”○《後漢書‧鮮卑傳》:“[和連]才力不及父,亦數為寇抄,性貪淫,斷法不平,眾畔者半。”○[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石亨奸黨》:“侍郎[王偉]雖有小才,貪淫狡詐,不行罷黜,安示將來?”○《清史稿‧高宗紀三》:“壬寅,追論[素誠]貪淫激變罪,籍產,戍其子於[伊犁]。”◆2.貪財好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程器》:“古之將相,疵咎實多。至如[管仲]之盜竊,[吳起]之貪淫,[陳平]之污點,[絳][灌]之讒嫉,沿茲以下,不可勝數。”○[范文瀾]注引《史記‧吳起傳》:“[起]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楞嚴經》卷八:“[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3.貪圖淫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至于貪淫縱欲,使心用腹,污穢人家女眷,沒有一個不減等奪祿,或是妻子見報,陰中再不饒過。”○《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春梅]﹞減了飲食,消了精神,體瘦如柴,而貪淫不已。”◆补证条目■亦作“貪婬”。■贪财好色。○《普曜经·出家品》:“故曰貪婬致老,瞋恚致病,愚癡致死,除此三者,乃可得道。”

貪幸(贪幸),◆貪求寵幸。○[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而臣之所附,惟在恩澤。既義異疇庸,實榮乖儒者。雖小人貪幸,豈獨無心。”

貪心不足(贪心不足),◆貪得之心永不滿足。○《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併吾界。”○《禪真逸史》第三九回:“﹝[楊廣]﹞初封[晉王],貪心不足,欲奪其兄之位,與總管[宇文述]商議謀害之策。”○《官場現形記》第三九回:“他是有善之人,很可敷衍……叫他不要貪心不足。”

貪心(贪心),◆1.貪得的欲望。○《管子‧七法》:“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應世》:“各泯其貪心而安分守節,則何奪祿敗家之有?”○《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從貪心裏又起了個飛智。”○[浩然]《艷陽天》第一二七章:“[馬齋]往辦公室走的這一路,又遇上了兩個可以說進話的人,又是一通猛煽猛點,又把他們埋在胸膛的貪心邪火給鼓搗起來了。”◆2.貪得無厭;不知足。○[金][王哲]《換骨骰‧嘆脫禍不改過》詞:“越貪心,生狠妒,百端姦巧。”○[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三八章:“除了個別貪心的人還有點埋怨之外,大多數人都很滿意。”

貪邪(贪邪),◆1.貪婪奸邪。○[漢][賈誼]《旱雲賦》:“陰陽分而不相得兮,更惟貪邪而狼戾。”○[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七》:“案[延]([繇延])質性貪邪,所在荒亂。”○[明][吳應箕]《熹朝忠節死臣列傳‧周宗建》:“工部主事[曹欽程]論劾[宗建]削籍聽勘。○[欽程]者,最貪邪無行。”◆2.貪婪奸邪的人。○《隋書‧禮儀志二》:“黜退貪邪。”○[清][吳德旋]《書<抱樸子>後》:“[葛洪]生于衰[晉]之世,閔時俗之流蕩,疾貪邪之競進。”

貪小失大(贪小失大),◆《呂氏春秋‧權勛》:“[達子]又帥其餘卒,以軍於[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於[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於[美唐]甚多。此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後以“貪小失大”指因貪圖小便宜而失掉更大的利益。○《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那[扈老兒]要討晚婆,他道是:‘白得的,十分便宜。’誰知到為這婆子,白白裏送了兩個後生媳婦,這叫做‘貪小失大’。”○《蕩寇志》第八三回:“只圖贏[狄雷],卻棄了[沂州府],豈不是貪小失大,正中[吳用]的計。”

貪小(贪小),◆貪圖小便宜。○《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前日有個客人一隻小船,裝了些布匹,一時貪小,不去投稅,徑從[張家橋]轉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只說他的底下人一時貪小,又不合偷了人家一根煙筒。”參見“貪小失大”。

貪相(贪相),◆貪婪的相貌。○[溫靖邦]《將星在狼煙中升起》四:“﹝[李培基]﹞眼睛很大,大而無當,使人感到那是兩個不長草的山洞,裏面也什麼都裝得下,嘴唇很厚很紅,顯出一種貪相。”

貪險(贪险),◆貪婪奸險。○[樊增祥]《批郭春稟詞》:“[公興長]之貪險,[韓永貞]之混帳、無良,本縣早已洞悉。”◆补证条目■贪婪奸险。○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成化三相之去》:“憲宗中葉,自首揆商文毅去後,則萬眉州安代之,最爲不才。次揆爲劉壽光翊,三揆爲劉博野吉,雖貪險稍亞於萬,其爲庸碌一也。”

貪賢(贪贤),◆渴求賢才。○[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今[戣]幸無疾疹,但以年當致事,據禮求退,陛下若不聽許,亦無傷於義,而有貪賢之美。”○[宋][朱松]《賀謝參政除萬壽侍讀啟》:“西學貪賢,方渴謨猷之苦;殊庭庀職,聿彰體貌之隆。”○[宋][王安石]《與王宣徽書》:“聖上貪賢,想必未遂高懷。”◆补证条目■渴求贤才。○《礼记·曲礼上》“自稱曰老夫”汉郑玄注:“亦明君貪賢。”

貪污(貪污),◆亦作“貪汙”。◆1.貪利忘義。○《莊子‧秋水》:“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汙。”○《淮南子‧俶真訓》:“夫聖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於己而已,貪污之心奚由生哉?”[元][柯丹丘]《荊釵記‧覓真》:“言清行濁心貪污。”◆2.指貪利忘義之徒。○《後漢書‧周舉傳》:“去斥貪汙,離遠佞邪。”○[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二:“使君選武猛,不使君選貪污。”○[章炳麟]《中華民國解》:“至於近世,則墨吏盈朝,貪污載路。”◆3.利用職權非法取得財物。○《漢書‧馮奉世傳》:“[漢]數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稱,或貪汙,為外國所苦。”○《後漢書‧酷吏傳‧陽球》:“時天下大旱,司空[張顥]條奏長吏苛酷貪污者,皆罷免之。”○《魏書‧崔休傳》:“﹝[崔叔仁]﹞以貪汙為御史所劾。”○[浩然]《艷陽天》第四四章:“我餓不着,你撐死了?噢,對啦,你趕大車,大概是貪污了牲口料。”

貪位(贪位),◆貪戀權位。○《呂氏春秋‧舉難》:“以全舉人固難,物之情也。人傷[堯]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號,[禹]以貪位之意,[湯][武]以放殺之謀,五伯以侵奪之事,由此觀之,物豈可全哉?”○《史記‧商君列傳》:“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清][譚嗣同]《報貝元徵書》:“貪位戀權之足以喪身如此,徒枉其才而已。”

貪圖(贪图),◆1.追求,希望得到。○[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摺:“那兩個蠢蠢之物,伴着夥泛泛之才,每日價貪圖花酒,潑使錢財。”○《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後,你一滿了服,就急急的要尋一頭親事,總要窮人家的兒女,萬不可貪圖富貴,攀高結貴。”徐特立《讀書日記一則》:“只貪圖個人的事功,謀個人的地位,這是自私自利者,我們應反對。”◆2.企求達到的目的。○[元][朱凱]《昊天塔》第三摺:“只我個善知識,沒貪圖,待布施與你一千枝蠟燭。”○《糊塗世界》卷六:“[梁裁縫]道:‘也不想什麼好處,我是要薦個人當當稿案,就是這一點貪圖。’”[聞一多]《死水‧你指着太陽起誓》:“愛,你知道我只有一口氣的貪圖。”

貪天之功(贪天之功),◆本謂以自然成功之事為己功。後多指攘奪他人的功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唐][劉知幾]《史通‧序例》:“[魏收]作例,全取[蔚宗],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宋史‧劉安世傳》:“自謂社稷之臣,貪天之功,徼幸異日,天下之人指為四凶。”○[孫犁]《澹定集‧成活的樹苗》:“可能是它的根,在路上未受損傷,也可能是它的生命力特別強盛。我們還是不要貪天之功吧,什麼事也不要貪天之功。”亦省作“貪天功”。○[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張鴻漸》:“勝則人人貪天功,一敗則紛然瓦解。”

貪天功(贪天功),◆見“貪天之功”。

貪天(贪天),◆“貪天之功”的省稱。○[唐][元稹]《將進酒》詩:“主今顛倒安置妾,貪天僭地誰不為?”[王闓運]《祭常都尉文》:“眾人貪天,虎步龍噓;誰謂公孫,癯守山隅。”○[張素]《感介推事》詩:“辛苦從亡二十年,仗何功力敢貪天。”參見“貪天之功”。

貪索(贪索),◆猶貪求。○《敦煌曲‧禪門十二時》:“榮華總是風中燭,眼裏貪索大癡晦。”○[清][范來宗]《逃荒民》詩:“應之髟貪索,卻之動怒嗔。”

貪俗(贪俗),◆貪求財利的風尚。○《晉書‧石勒載記下》:“賜車馬衣服裝錢三百萬,以勵貪俗。”◆补义条目■谓贪恋世俗之情。○《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四)》:“雖求願得耶殊綵女,亦似無妻一般,不曾與女同牀,日日四暮(沐)其身,夜即取于氈褥,别在一邊,并無貪俗之事。”

貪肆(贪肆),◆貪婪放縱。○[明][張居正]《答河道巡撫楮愛所書》:“前[牛希尹]與督撫同居一城,敢行貪肆。”○《明史‧宦官傳二‧李芳》:“﹝[陳洪]﹞尤貪肆,內閣大臣亦有因之以進者。”○《清史稿‧文苑傳一‧錢謙益》:“﹝[溫體仁]﹞後賄[常熟]人[張漢儒]訐[謙益]貪肆不法。”

貪私(贪私),◆貪求私利。○[明][海瑞]《禁饋送告示》:“據[卓茂]謂歲時相遺,為人之情,似亦不宜峻絕也。然律設大法,官民界限凜不可越,且貪私成風,非一朝一夕,不峻辭絕之,不可止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張廩生]是個貪私的人,怎捨得五百兩東西平白丟去了?”

貪水(贪水),◆1.[貪泉]之水。○[唐][楊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遷[合浦]兮太守,為[廣州]兮刺史。臨[漲海]兮明珠,飲[石門]兮[貪]水。”○[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嶺南二十韻》:“冰瑩懷[貪]水,霜清顧痛巖。”◆2.佛教語。謂貪愛之情能吸引物,又滋長惡法如水。○《楞嚴經》卷八:“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

貪壽,◆珍惜生命,争取上进。○《太平经·有心之人积行补真诀》:“今生見是前行之事,益復改正易節,開心相留耳。欲開音聲,善聞貪壽惜年,以是不敢解息,唯大神省其不及。”

貪勢(贪势),◆貪戀權勢。○[漢][楊惲]《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林紓]《析廉》:“貪財為貪,貪權貪勢尤貪,權勢所極,貨由之入。”

貪食(贪食),◆1.貪吃,貪嘴。○《孔子家語‧六本》:“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唐][韓愈]《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貪食以忘軀,尟不調鹽醯。”○[錢仲聯]集釋:“[魏]本引[孫汝聽]曰:‘貪食忘軀,以禽畜自喻也。言貪食而忘軀,鮮不為人所烹。醯鹽所以調食。’”◆2.指貪圖。○[清][周凱]《青鹽嘆》:“利之所在民必趨,貪食便宜較錙銖。”◆3.貪圖俸祿。○[唐][柳宗元]《懲咎賦》:“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為此戾也!夫豈貪食而盜名兮,不混同於世也。”

貪聲逐色(贪声逐色),◆貪愛歌舞,追求女色。形容生活放蕩。○《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棄德背恩行不孝,貪聲逐色縱心懷。”

貪聲(贪声),◆貪污的名聲。○[明][高拱]《議錄卻賄三臣疏》:“彼素有貪聲者,一旦卻之,是誠掩也;若素非貪,而今又卻之,則誠廉矣。”○《明史‧李邦華傳》:“奉命考試御史,黜冒濫者一人,追黜御史無顯過而先任推官著貪聲者一人。”

貪生惡死(贪生恶死),◆見“貪生畏死”。

貪生(贪生),◆過分眷戀生命。多含貶義。○《韓非子‧難言》:“言而近世,辭不悖逆,則見以為貪生而諛上。”

貪殺(贪杀),◆嗜殺。○[唐][韓愈]《元和聖德詩》:“戰不貪殺,擒不濫數。”○《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聞琴中有幽沉之聲,疑有貪殺之意。”○[曹禺]等《膽劍篇》第一幕:“[吳王][夫差],三十二歲,即位不久,喜功貪殺,驕狂自是。”

貪色(贪色),◆好色。○《左傳‧成公二年》:“貪色為淫,淫為大罰。”○《金瓶梅詞話》第二二回:“[西門]貪色失尊卑,群妾爭妍竟莫疑。”○[白樺]《吳王金戈越王劍》第三場:“貪色已經成了他致命的絕症。”

貪榮(贪荣),◆貪圖榮華。○《周書‧柳帶韋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宋][宋祁]《梁子材宰葉州鄭縣》詩:“貪榮壽母陔蘭養,不過忠臣阪道危。”○[清][姚鼐]《覆張君書》:“雖因人驟進,而不為貪榮。”◆补证条目■贪图荣华。○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常人貪榮,不慮後患。”

貪人(贪人),◆貪婪的人。○《詩‧大雅‧桑柔》:“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晉][葛洪]《抱樸子‧行品》:“睹利地而忘義,棄廉恥以苟得者,貪人也。”○[宋][何薳]《春渚紀聞‧鳳翔僧煆朱熔金》:“僧曰:‘我自度老死無日,而法當傳人。然為之者,多因致禍,非公無可授者,但勿妄傳貪人耳。’”[王闓運]《<衡陽縣志>序》:“貪人矯誣,民卒顛沛。”

貪權(贪权),◆貪圖權勢。○《莊子‧盜跖》:“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後漢書‧馮衍傳上》:“今故主已亡,義其誰為;老母拘執,恩所當留。而厲以貪權,誘以策馬,抑其利心,必其不顧,何其愚乎!”[許地山]《危巢墜簡‧鐵魚底鰓》:“現在當局的,許多是無勇無謀、貪權好利的一流人物。”

貪泉(贪泉),◆1.泉名。在[廣東省][南海縣]。○[晉][吳隱之]操守清廉,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隱之]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唐][王勃]《滕王閣詩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明][尹鳳岐]《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貪泉]。”◆2.泉名。在[湖南省][郴縣]。○[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耒水]又西,[黃水]注之……按[盛弘之]云:‘眾山水出,注于大溪,號曰[橫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謂之[貪泉],飲者輒冒于財賄,同于[廣州][石門][貪流]矣。’”

貪求(贪求),◆孜孜以求;永不滿足地追求。○[唐][韓愈]《東都遇春》詩:“貪求匪名利,所得亦已併。”○[元][尹志平]《鳳栖梧‧述懷》詞:“仍自貪求生愛戀,前頭路險如何免。”○[許地山]《危巢墜簡‧在費總理底客廳裏》:“老婆子到底是個貪求富貴的人。”

貪情(贪情),◆探求實情。貪,通“探”。○《後漢書‧郭躬傳論》:“[郭躬]起自佐史,小大之獄必察焉。原其平刑審斷,庶於勿喜者乎?若乃推己以議物,捨狀以貪情,法家之能慶延于世,蓋由此也。”○[李賢]注:“[秦彭]、[孫章]不死為推己,亡命得減為貪情也。貪與探同也。”

貪青(贪青),◆農作物到了變黃成熟的時期,莖葉仍繁茂呈青綠色的不正常生長現象。一般是由於水肥管理不當,氮肥或水分過多引起的。

貪侵(贪侵),◆貪婪侵奪。○[漢][桓寬]《鹽鐵論‧地廣》:“[周宣王]辟國千里,非貪侵也。”○[清][孫枝蔚]《詠物詩‧蠹魚》:“字汝曰蠹汝不恥,真同官吏劇貪侵。”○[王闓運]《<湘潭縣志>序》:“漕登田冊,稍啟貪侵。”

貪巧(贪巧),◆貪婪取巧。○[清][錢泳]《履園叢話‧臆論‧貪巧》:“夫貪巧而明于民事者,尚有人心者也,貪巧而懵于民事者,則禽獸之不若。”

貪念(贪念),◆猶貪心。○[清][東軒主人]《述异記‧三官示現》:“[陳]悚然自失,始知貪念之見譴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伯明]所以結交[雅琴]之故,無非是貪他一點小便宜,有時還可以通融幾文。有了這個貪念,就不免要竭力交結他。”

貪囊(贪囊),◆1.儲存貪污所得的私囊。○[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冤獄》:“祇足以破產傾家,飽蠹役之貪囊。”○[清][吳敏樹]《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未幾而營羨利;羨利甚,貪囊汙穢矣。”◆2.指貪污所得的款項。○[聶紺弩]《天地鬼神及其他》二:“有[臺灣]可搜刮,有[美]帝撐腰,有過去的儲存的貪囊可揮霍。”

貪謀(贪谋),◆猶貪心。○《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明欺弱小恣貪謀,只道孤城頃刻收;他國未忘我已敗,令人千載笑[齊侯]。”

貪墨(贪墨),◆1.貪污。語本《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杜預]注:“墨,不絜不稱。”○[唐][元稹]《敘奏》:“會[潘孟陽]代[礪]為節度使,貪墨過[礪]。”○[明][邱蕣]《陳吏治積弊八事疏》:“貪墨成風,生民塗炭。”○[清][顧炎武]《日知錄‧除貪》:“[宋]初郡縣吏,承[五季]之習,黷貨厲民,故尤嚴貪墨之罪。”◆2.指貪官污吏。○[宋][蘇軾]《繳詞頭奏狀‧陳繹》:“既以貸其除名,今復與之大郡,將使貪墨無恥,復蠹[兗]民。”○[明][張居正]《答應天巡撫宋陽山論均糧足民書》:“懲貪墨,則閭閻無剝削之擾。”○[章炳麟]《討滿洲檄》:“在昔大酋[弘曆],常善任用貪墨,因亦籍沒其家,以實府臧。”

貪命(贪命),◆貪生。○《後漢書‧第五種傳》:“故[季布]屈節於[朱家],[管仲]錯行於[召忽]。此二臣以可死而不死者,非愛身於須臾,貪命於苟活,隱其智力,顧其權略,庶幸逢時有所為耳。”

貪名(贪名),◆貪圖聲名。○《晏子春秋‧雜上十八》:“臣聞大國貪于名,小國貪于實,此諸侯之公患也。”○《史記‧商君列傳》:“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明][高明]《琵琶記‧孝婦題真》:“當初只道[蔡伯喈]貪名逐利,不肯回家,原來被人逗留在此。”

貪民(贪民),◆貪婪的人。○《左傳‧襄公九年》:“國無滯積,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無貪民。”○《管子‧大匡》:“朝之爭祿相刺裚領而刎頸者不絕。○[鮑叔]謂[管仲]曰:‘國死者眾矣,毋乃害乎!’[管仲]曰:‘安得已然,此皆其貪民也。’”

貪迷(贪迷),◆貪戀,迷戀。○[金][王丹桂]《滿庭芳‧答人問緣甚出家如何修煉》詞:“貪迷世夢,虛度二十春。”○[金][長筌子]《醉中歸》詞:“群情苦,攢攢簇簇,貪迷嗜欲。”

貪沒(贪没),◆謂貪婪。○《新唐書‧侯君集傳》:“夫將帥之臣,廉慎少而貪沒多。”

貪冒(贪冒),◆1.貪得;貪圖財利。○《左傳‧成公十二年》:“諸侯貪冒,侵欲不忌。”○《隋書‧煬帝紀下》:“貪冒貨賄,不知紀極。”○[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仁者恥貪冒,受祿量所宜。”○[明]徐光啟《漕河議》:“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見長,貪冒闒茸之倫可得著罪。”◆2.指貪圖財利的人。○《舊唐書‧職官志二》:“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權衡,明與奪,抑貪冒,進賢能。”

貪慢(贪慢),◆貪婪傲慢。○《北齊書‧外戚傳‧李祖勳》:“[祖勳]性貪慢,兼妻[崔氏]驕豪干政,時論鄙之。”

貪滿(贪满),◆謂不知足。○《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人之貪滿者多禍,其守約者多福。”

貪路(贪路),◆急於趕路。○[晉][潘岳]《上客舍議》:“又行者貪路,告糴炊爨,皆以昏晨。”○[唐][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東歸貪路自覺難,欲別上馬身無力。”○[元][王惲]《江南道》詩:“我行貪路發五更,馬上吟看亂山曉。”

貪祿(贪禄),◆貪戀祿位。○[漢][劉向]《說苑‧臣術》:“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唐][駱賓王]《自敘狀》:“靦容冒進,貪祿要君。”○[唐][王維]《送友人歸山歌》之一:“愧不才兮訪賢,嫌既老兮貪祿。”

貪流(贪流),◆指[貪泉]。○[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號曰[橫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謂之[貪泉],飲者輒冒於財賄,同於[廣州][石門][貪流]矣。”○[楊守敬]纂疏:“[宋]本《寰宇記》引此作[石門][貪泉]。”參見“貪泉”。

貪陵(贪陵),◆亦作“貪凌”。◆貪婪侵奪。○《國語‧周語中》:“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晉書‧庾峻傳》:“雖以爵祿使下,臣無貪陵之行。”○[唐][柳宗元]《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麤厲貪凌,待公順之。欺偽譎詐,待公信之。”

貪利(贪利),◆1.貪求利益。○《管子‧重令》:“取與貪利之人,將以此收貨聚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貪利不止也。”○[宋][梅堯臣]《聞進士販茶》詩:“浮浪書生亦貪利,史笥經箱為盜囊。”○[林紓]《書<杜襲喻繁欽語>後》:“天下有才之士,不猶[吳]婦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則與盜鄰,盜貪利而嗜殺,故炫能於亂邦,匪有全者。”◆2.貪圖。○《韓非子‧十過》:“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賂[虞公]而假道焉。○[虞公]貪利其璧與馬,而欲許之。”○[漢][桓譚]《新論‧祛蔽》:“如但貪利長生,多求延壽益年,則惑之不解者也。”

貪吏(贪吏),◆貪污的官吏。○《荀子‧強國》:“女主亂之宮,詐臣亂之朝,貪吏亂之官,眾庶百姓皆以貪利爭奪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國乎?”○《史記‧滑稽列傳》:“貪吏安可為也!”○《隸釋‧漢楚相孫叔敖碑》:“貪吏而可為而不可為,廉吏而可為而不可為。”○[明][方維儀]《出塞》詩:“小兵知有死,貪吏尚求錢。”○[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霹靂一聲,貪吏震懾。一府兩縣同時撤革,官方為之一肅。”

貪力(贪力),◆謂貪功。○[明][張綸]《林泉隨筆》:“如[漢]之[韓彭],唐之[李勣]、[尉遲恭]之流,皆一時貪力逐利之人也。”

貪口(贪口),◆貪吃。○[明][鄭仲夔]《耳新‧志怪》:“云是犬將軍獨自貪口,吾舉家實未破戒。”

貪刻(贪刻),◆貪婪刻剝。○《晉書‧諸葛長民傳》:“[桓玄]引為參軍平西軍事,尋以貪刻免。”○[唐][李華]《潤州丹陽縣復練塘頌》:“上無貪刻,下無冤憤。”○[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八:“凡賢材者留,其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罷之。”

貪聚(贪聚),◆貪婪聚斂。○《後漢書‧朱穆傳》:“公賦既重,私歛又深。牧守長吏,多非德選,貪聚無猒。”

貪酒(贪酒),◆貪愛飲酒。○[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摺:“你這廝貪酒溺腳跟,一世兒不得長俊。”○《水滸傳》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貪酒,失誤了哥哥飲食。”○[清][李漁]《比目魚‧回生》:“捕魚學會便貪酒,世上漁翁即醉翁。”

貪進,◆追求进取。○《太平经·大圣上章诀》:“過起於民,收攝十三於後,亦有歲數。見有心之人,不念俗事,貪進求生,故神告其心出之耳。”○又《有功天君敕进诀》:“曹以文傳視大神,下所部,各順其職,見有功善,貪進之人當進之。”

貪將(贪将),◆1.貪求將帥的權位。○[三國][魏][曹操]《舉賢勿拘品行令》:“[吳起]貪將,殺妻自伭,散金求官,母死不歸。”◆2.貪婪的將帥。○[唐][李涉]《寄河陽從事楊潛》詩:“中原膏血焦欲盡,四郊貪將猶憑陵。”

貪賤(贪贱),◆貪婪,卑下。○[清][顧炎武]《日知錄‧部刺吏》:“不以守令之貪賤而廢郡縣,豈以巡方之濁亂而停御史乎?”

貪禍(贪祸),◆1.取禍。貪,通“探”。○《國語‧周語上》:“道而得神,是謂逢福;淫而得神,是謂貪禍。”○[俞樾]《群經平議‧國語一》:“貪與探聲近而義通……探禍猶言取禍也。”◆2.喜作禍亂。謂不肯安分守己。○《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人之貪禍,寧為亂亡。”○[呂延濟]注:“言人志貪禍,乃為亂亡之道。”

貪貨(贪货),◆貪愛財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貪貨棄命,亦君所惡也。”◆补证条目■贪爱财货。○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明宗皇帝尤惡貪貨。”

貪荒(贪荒),◆見“貪慌”。

貪歡(贪欢),◆亦作“貪驩”。◆貪戀歡樂。○《敦煌曲‧喜秋天》:“何處貪歡醉不歸,羞向鴛衾睡。”○[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宋][王令]《寄洪與權》詩:“貪驩不知久,歲律忽移再。”

貪花(贪花),◆追求男女風情之事。○[唐][韓琮]《春愁》詩:“[秦]娥十六語如弦,未解貪花惜楊柳。”○[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酒態扶人太風流,貪花福分生來有。”

貪橫(贪横),◆貪婪橫暴。○《宋書‧檀韶傳》:“[韶]嗜酒貪橫,所蒞無績。”○《宋史‧高宗紀八》:“[鎮江]都統制[劉寶]以專悍貪橫罷。”○[康有為]《歐洲十一國游記‧法國革命史論》:“[法國]何為而起大革命也?[法]封建僧寺之貪橫,稅斂刑法之苛重,民困苦不聊生,其可駭可悲,實[中國]人所未夢想者也。”

貪黑(贪黑),◆猶摸黑。○[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三:“下地幹活,家裏連個做飯的幫手也沒有,貪黑回來,累不行了,還得做飯。”○[劉紹棠]《芳草滿天涯》八:“她起早貪黑,成年勞苦。”

貪官污吏(贪官污吏),◆貪財納賄的官吏。○[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摺:“一應貪官污吏,准許先斬後聞。”○《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此外有等貪官污吏,不顧官聲,不惜民命。”○[許地山]《危巢墜簡‧解放者》:“借着反[清]的名義,把[方老爺]當牛待遇,用繩穿着他的鼻子,身上挂着貪官污吏的罪狀。”

貪官(贪官),◆1.貪戀官位。○[漢][王充]《論衡‧問孔》:“然則[孔子]不鬻車以為[鯉]槨,何以解於貪官好仕,恐無車而自云?”[唐][韓愈]《唐故河南令張君墓志銘》:“刺史可為法,不可貪官害民。”◆2.貪污的官吏。○[唐][皮日休]《橡媼嘆》:“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水滸傳》第十八回:“人稱義士猶難保,天鑑貪官漫自誇。”○[王西彥]《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勝利後的[上海],成為一些貪官和奸商們的樂園。”

貪構(贪构),◆貪念。○[金][譚處端]《如夢令》詞:“日用滌除塵垢。擒縛馬猿不走。展手向街前,守一不生貪構。貪構,貪構,怎得功成行就。”

貪功(贪功),◆貪求事功。○[唐][薛用弱]《集异記‧奚樂山》:“主人訝其貪功,笑指一室曰:‘此有六百斤,可任意施為。’”[宋][周密]《齊東野語‧端平入洛》:“後世以成敗論功名,遂以貪功冒進罪之,恐亦非至公之論也。”○[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哥舒翰],武夫也,[高適]為其掌書記。○[杜]送[高]詩:‘請君問主將,安用窮荒為?’是固已薄[翰]之貪功邀寵矣。”

貪夫(贪夫),◆貪婪的人。○《漢書‧王吉貢禹等傳序》:“[孟子]亦云:‘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五:“功名者,貪夫之釣餌。”○[明][劉基]《飲泉亭記》:“見貪夫,疾之如讎。”○[清][查慎行]《題鄒舜五采蓴圖卷子次陳眉公舊韻》:“未應澤畔少清流,卻與貪夫供匕箸。”

貪放(贪放),◆貪婪放縱。○《後漢書‧第五種傳》:“中常侍[單超]兄子[匡]為[濟陰]太守,負埶貪放。”○[晉][袁宏]《後漢紀‧質帝紀》:“[冀]([梁冀])既貪放,而復納賂遺,承事國家,左右宦者與之通為姦利,任其子弟賓客以為刺史二千石。”

大财集团带货直播

貪惡(贪恶),◆貪婪凶惡。○《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漢][鄭玄]箋:“鳶,鴟之類,鳥之貪惡者也。”◆补证条目■贪婪凶恶。○宋洪迈《夷坚志补·鄱阳雷震》:“慶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晚,饒城大雷震。城下一客舟載米三百石,客子貪惡無狀,皆以水拌濕,仍雜糠殼夾和,將載往下江取厚息。”

貪奪(贪夺),◆貪求掠奪。○[元][陳天祥]《論盧世榮奸邪狀》:“既懷無饜之心,廣設貪奪之計,而又身當要路,手握重權。”

貪多務得(贪多务得),◆貪求多而志在必得。○[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清][方宗誠]《<古文簡要>序》:“而泛觀古人之文則又博而寡要,且懼夫貪多務得而遂溺於文。”○[孫犁]《澹定集‧讀冉淮舟近作散文》:“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貪多務得。”◆补证条目■贪求多而志在必得。泛指贪得无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纪下》:“至貪多務得,晦而不出,幸人之不知以成己之名者,此侯之所恥也。”

貪毒(贪毒),◆貪婪狠毒。○[宋][蘇舜欽]《杜公求退第二表》:“況今西有貪毒之羌,北有桀傲之虜,包藏凶計,窺伺中朝。”○[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在位貪毒禍敗,皆非其人。”○《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他在天上貪毒,[九天玄女]拿着他送與[羅墮闍]尊者。”

貪得(贪得),◆謂貪求財物或權益。○《文子‧守平》:“故聖人食足以充虛,衣足以蓋形禦寒,適情辭餘,不貪得,不多積。”○《呂氏春秋‧務本》:“處官則荒亂,臨財則貪得。”○[宋][王安石]《代王魯公乞致仕表》之三:“將相之權,臣之所貪得。君親之命,臣之所憚違。”○[許地山]《綴網勞蛛》:“貪得而無智的小蟲!自而今回溯到濛鴻。”

貪盜(贪盗),◆貪婪的盜賊。○《商君書‧定分》:“名分已定,貪盜不取。”○《韓非子‧守道》:“夫貪盜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則身不全。”

貪大求洋,◆贪图大的和外国的。指不根据实际情况而追求规模大的或国外的做法。○《人民日报》2006.7.24:“其三,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对未来经济和航空需求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判断,政府投资决策更加慎重,不能贪大求洋。”

貪程(贪程),◆貪趕路程。○[唐][劉禹錫]《魚復江中》詩:“風檣好住貪程去,斜日青帘背酒家。”○[明][馮夢龍]《情史‧情鬼‧錢履道》:“﹝[錢履道]﹞貪程不止,獨一僕相隨,天曛黑,不復辨路。”

貪殘(贪残),◆貪婪凶殘。亦指貪婪凶殘的人。○《逸周書‧時訓》:“歲有大寒,田鼠不化鴽,國多貪殘。”○《漢書‧刑法志》:“至於末世,苟任詐力,以快貪殘。”○[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廢強橫之藩鎮,誅貪殘之官吏。”○[葉聖陶]《倪煥之》十九:“他一方面憤恨執政的懦弱和卑污,列強的貪殘和不義,一方面也痛恨同胞的昏頑和乏力。”

貪財好色(贪财好色),◆貪圖財貨,喜好女色。○《漢書‧高帝紀上》:“亞父[范增]說[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珍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雲笈七籤》卷三九:“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色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英烈傳》第十三回:“[廖永安]數出多人,俱是貪財好色的,那裏是英雄出世之主!”

貪財(贪财),◆貪圖財貨。○[漢][黃石公]《三略‧上略》:“信讒則眾離心;貪財則姦不禁。”○[金][馬鈺]《滿庭芳‧立誓狀外戒》詞:“不得貪財誑語,詐做高賢。”○[茅盾]《子夜》四:“自從四十歲上,他生了一位寶貝兒子以後,他那種貪財吝嗇刻薄的天性就特別發揮。”

貪兵(贪兵),◆為貪求土地財貨而出征的軍隊。○《文子‧道德》:“用兵者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利人土地欲人財貨謂之貪。”○《漢書‧魏相傳》:“利人土地貨寶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唐][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樂生》詩:“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

貪鄙(贪鄙),◆貪婪卑鄙。○《荀子‧解蔽》:“故以貪鄙背叛爭權,而不危辱滅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之也。”○[漢][楊惲]《報孫會宗書》:“子弟貪鄙,豈習俗之移人哉。”○[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人之情不足於財,則貪鄙苟得,無所不至。”○[清][方文]《啖椒堂詩》:“胸懷尚灑落,慎勿習貪鄙。”○[葉聖陶]《英文教授》一:“那些貪鄙的野心家,那些殘酷的魔王,要吸人家的血滋養他們的身體。”

貪暴(贪暴),◆貪婪暴虐。○《墨子‧所染》:“舉天下之貪暴苛擾者,必稱此六君也。”○《舊唐書‧薛登傳》:“故名勝於利,則小人之道消;利勝於名,則貪暴之風扇。”○[明][李贄]《答耿中丞書》:“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貪暴者擾之,而仁者害之也。”○《郁達夫游記‧感傷的行旅》:“所以那些卑污貪暴的軍閥委員要人們,大約總已經把人性滅盡了的緣故罷,他們只知道要打仗。”

貪愛(贪爱),◆貪戀,迷戀。○《左傳‧僖公十四年》:“幸災不仁;貪愛不祥。”○[宋][王令]《思京口戲周器之》詩:“[江]南別日醉方醺,貪愛青天帶水痕。”○[許地山]《集外‧狐仙》:“貪愛是當你想着你愛一個女子的時候,心裏只為滿足自己,並不顧別人的情形如何。”

嘉貪,◆嘉許爱慕。○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郡守嘉貪,禮請署督郵、五官功曹守長。朝有申甫之節,居則曾閔之風。”

變貪厲薄(变贪厉薄),◆謂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