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机大会#人生是什么?如何看待权和利?
很多人都在问。
我也反复思考,作为一个自然人,人的一生无非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权”,一个还是“钱”,也叫“利”。
人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聪明的人知道首先要有“权”,才能获取最大的“利”。
“权”和“利”融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生追求的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襄括了所有东西。
首先要有“权”,有“权”才有一切。
“权”能得到二种满足,一种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是物质层面的。
精神层面的就是有头有脸,无限风光,让人敬仰,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权”,掌握话语权和资源支配权。
有“权”才有“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有“权”无往而不胜,有“利”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权”、“利”有二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共产党人的态度,权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早在红军时期,爬雪山过草地,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位红军战士饿得不行了、冻得不行了,倒在路上奄奄一息。
军长喊:“他是哪个部队的?为什么军需部长不给他多发点粮多发件衣服”?
旁边一个战士立正回答:“报告首长,他就是军需部长”。
顿时军长伏下身扶起这位军需部长,潸然泪下说:“我的战友啊…我的好同志啊…”
还有,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当他被捕时,国民党官兵乐了,认为在这个“大官”身上能搜出很多银子,可以发一次大财。可是,除了一身破军装,在方志敏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搜到!
这就是共产党的干部,红军的首长!官兵一致,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第二种是把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以权谋私、自私自利的态度。
这种人秉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私念,投机取巧把权视为私有财产,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丢在一边,挖空心思专为自己捞好处。
早在进京时,毛主席就敏锐觉察到,进京是赶考。会有-部分人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住了,而在糖衣炮弹中经不起考验而倒下。
果不其然,这些人忘了初心贪图享乐,成了人民的罪人。
权和利不加约束是会传染与漫延的。
曾经有一段时期乱收费歪风盛行。
有些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疯狂地巧立明目乱摊派乱收费,引起民众不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有一学生一句话刺痛我的心灵,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九十年代未,临近高考了,学校通知高考生再要缴纳200元报考费,时间紧迫,一学生挤出时间跑步十多公里回老家问爷爷拿,父母在外打工,只能向爷爷要。爷爷一听,又要钱,胡子都气歪了,愤愤地说:“没有,看他们怎么样!”
能怎么样?可想而知,蚍蜉撼大树。
孙子深知其中利害,像跟屁虫一样缠住爷爷。突然灵感一闪,柔声柔气对爷爷说:“爷爷,您别生气,将来我读完大学也会像他们一样捞回来”。
爷爷扭头一看,孙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懂事”了。怒气烟消云散,“好…好…有这样的志气就好…”转身走进房间取出200元钱交到孙子手里。
爷爷的话是无意间说出的,孙子的话是经过考虑或被传染的。
这位学生确实聪明懂亊品学兼优,高考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三年后荣归故里,通过公务员考试,又顺利进入了体制内。
由于刻苦努力,工作积极,成绩显著,七年后就提拔为单位一把手。
从那起,他要信守“诺言”,利用权利“有样学样”狠狠捞一把。
不承想党中央敏锐意识到这一点,狠抓队伍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制度关进“笼子”里,重新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他的下场可想而知,由优秀人才变成了阶下囚。
如何看待权和利,其实是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行稳致远,不愧当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