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为配合公司未来发展及战略规划的需要,打算在新三板摘牌。市场反应非常震惊,这家多次销量冲进淘宝女装行业前十,成功孵化出淘宝第一网红张大奕的“网红电商第一股”怎么了?
提起如涵控股,有的人可能不知道。提起张大奕,人们马上能想起那个卖什么都是爆款的网红。杭州姑娘张大奕巴掌脸,大长腿,拍照几乎不需要PS。模特这碗青春饭她吃了七八年。对这行的新人笑旧人哭她深有体会,没什么安全感,一直焦虑的为自己寻找出路。2014年,张大奕在新浪微博已有了近30万的粉丝,她想到最好的变现方式就是开个淘宝店,但她只懂衣服,不懂运营。
适逢其时,与张大奕合作6年的女装店铺“莉贝琳”老板冯敏,他的生意也遇到瓶颈,成交量一天天下滑。有人建议冯敏,借力社交媒体,利用店主魅力做粉丝经济。于是冯敏看中模特张大奕的粉丝资源,张大奕看中了冯敏的开店资源,二人一拍即合。

2014年7月,冯敏与张大奕合作开了第一家网红店,只用一年时间就摘得销量冠军,她一个人抵得上无数电商运营团队,几天就能完成线下实体店一年的销量。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 张大奕在电商网红中排名第一。她作为现象级电商案例被分析效仿,出现在各种商业媒体上。
模特职业生涯走到头,就在电商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张大奕熬出来了。她把自己的转型成功归于幸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之前做模特,张大奕自认是专业的,开淘宝店却是外行,她和冯敏各司所长,“我的合伙人有完整供应链,我们分工,我把我的审美融入到设计,他负责完成我的想法。”
冯敏也尝到甜头,组建星探团队专心做网红孵化器,把公司更名为如涵。作为以“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模式发展的网红孵化公司,如涵控股的盈利模式可以概括为:网红负责貌美如花,如涵负责赚钱养家,通过打造网红从而实现商业变现。在挑选网红时,如涵看重的并不是对方是否单身,粉丝数量,而是计算捧红她的成本。“考核她的审美、选款力、内容创造力和衣品时尚度,测试估算出打造成本。”这些才是网红的核心竞争力。
张大奕是网红里面的“爆款”。她深谙网红不仅要分享穿搭审美,更重要的是输出价值观和态度,才能和粉丝建立更牢固的关系。直播时,她不仅会穿衣服给粉丝看,还会一遍遍的讲服装的诞生过程,时不时蹦出面料名称、弯度、面料克重等专业术语。每天浏览上千张时尚服装照片,发微博、拍视频、录直播、和粉丝互动、开会,赶上双十一,张大奕一天睡不到四个小时。
网红有很多种,很多企业家也是网红,但他们不是因网络而红,也不靠粉丝赚钱。在以张大奕为代表的网红时代,网红们先靠个人魅力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再依托淘宝这个平台将粉丝变现。凭借无与伦比的变现能力,淘宝已成为国内最大网红推广平台。据统计,网红在淘宝平台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现在已有超过千家网红店铺。以张大奕为例,她在新浪微博上有583万粉丝,通过每天发照片,引流粉丝到淘宝店铺,年销售额已经破亿。
2016年5月,淘宝正式推出了“淘宝直播”平台,改变了传统销售方式。卖家通过直播向用户推荐商品,买家边看边买,对产品有了更生动直观的了解。同时直播具备社交属性,主播和消费者通过弹幕随时互动。对于自带粉丝的网红,淘宝直播增强了网红的变现能力。
2016年6月20日,淘宝直播第100天,张大奕在2小时内成交额近2000万元,创下淘宝有史以来最高记录。在直播前,当工作人员告诉张大奕,此前在淘宝直播人气最高的是柳岩时,张大奕不屑:“她有胸了不起啊。”2016年“双十一”刚启动,张大奕的店铺销量就遥遥领先,一度超过优衣库。2017年,张大奕的四家淘宝店成交额接近10亿元。
2016年4月,如涵借壳上市新三板,成为“网红电商第一股”,张大奕担任CMO。同年,阿里以3亿元入股如涵控股。2017年6月,张大奕和冯敏出现在阿里巴巴投资人大会上。风光背后,如涵的硬伤早有端倪。2016年年报显示,如涵营业收入为4.45亿元,净利润为2 419万元,但这是合并子公司涵奕电商后的净利润。涵奕电商由张大奕与如涵共同成立,前者占股49%,后者占股51%,绝大部分盈利由张大奕一个人贡献。
由于行业门槛不高,自张大奕之后,网红进入爆发期,很快竞争成了红海。如涵相继签约几十个网红,却再也没有孵化出第二个张大奕。随着广告费越来越贵,网红服务费、佣金水涨船高,供应链成本大幅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涵的盈利能力难以覆盖成本。AI财经社查询财报了解到,如涵控股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业绩亏损1531.91万元。
过去这一年,在公司重金力捧下,张大奕的粉丝增长乏力。网红的生命周期也只有三五年,还是一碗青春饭。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的张大奕偶尔感到,那种熟悉的焦虑感又回来了。她知道自己不会一直是红人:“做互联网的就是得快。失败了没有问题,但是得去试试看。”此时,她已有了下一个目标,“我要成为一个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