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公司路上,听了下俞老师8号发的一篇文章,写的是自己4~6号三天时间发生的事情,类似一种自传式日记吧。其中提到,三天时间,就干了三件事: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说来惭愧,至少就我个人来说,哪怕是面对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也没有做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
而且,转眼2022年过去了10天了,我在这10天内看过的书,做过的事,思考的问题,远远没有俞老师,这样一位60岁创业者三天时间做的多。
我们且不论他和他背后新东方的功过是非,单单就这样一种精神和务实,就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一句吾辈楷模。
看了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赞扬之声。
媒体里,不遗余力地拿文中对“新东方辞退了6万员工”来吸引眼球,似乎还刷了一波热搜。
我只想说,双减+疫情叠加作用,教培行业,裁员关店的又何止新东方这一家呢。
隔壁好未来裁员9万,不是也没说啥。
▲某地满墙的培训机构清算公告
静下心来,我想梳理下最近的心态了。
坦白说,我并非讨好型人格,写文章时,随性的时候多些,包括处理人情世故其实也是我非常厌恶的。因此,得罪人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前两天发文,有抱怨反讽之词,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就觉得毫无意义。
我想了又想,确实,不如俞老师这般做点实事的好,还可以写出来供世人钦佩,但是又觉得我除了写字,好像什么都不会,这就颇为泄气起来。
这点上,和个别老师觉得自己“除了教学什么都不会”的心态有相似之处。
索性,就把写字这件事进行到底吧。
今天和大家谈谈教培行业目前存在的“左派”和“右派”。
我之前只在网络中,看到对教培态度的两极分化,但是最近以来,感觉到这种分化,越来越明显。
简单来说,就是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说教培无用论(接近有罪论)。
觉得教培其实并没有创造价值,改变的只是个别学生的命运,带来的是教育的内卷和家庭成本的增加,因此取缔是好的,清零也是对的;
还有一种声音,是教培有用论。
这种声音以教培人居多,也以报班并享受过报班带来成果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居多。他们认为教培对孩子的成长不无裨益,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升学考试、兴趣培养、技能提升等,所以,教培应该存在,大家各取所需。
这两种声音,其实都有各自的道理,就像手心手背,大家各自站位不同,思考渠道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互相打架。
这就像书店的书,同一位作者写的,左边题目是《人生应该拼搏》,右边书题目是《人生没有什么不能放下》。
所以,你问他,到底该拼搏,还是该放下?
回答:it depends. 视情况而定。
当然,对教培的两种态度,我不能都去认同,或者都反对。
我个人觉得:
站在国家最高层面,一定是希望教育回归校内主体,校外少量存在,甚至几乎不存在,那么教育这件事情就更容易监管、更容易打造公平;
但是从人性角度来看,个体永远是希望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不甘心孩子淹没于大数据的选拔中,因此采取一些”非常规“补习手段,也就会成为永恒的旋律。
从上个世纪的“大公社”和“开小灶”的历史事件应该可见一斑。
所以,私以为:这种大时代下的教培一定是以整体“趋于清零”与个体“零星存在”的方式进行的。
教培客观上不会以你觉得他毫无价值或者觉得他有所裨益而消失或者加强。
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我前面写的一篇《大时代下的教培》。
说到这里,想起来我前两天看的一个讲座,一位学者这么讲述左派和右派的问题。
他说,左派其实在国际上指的是只讲全人类利益,右派指的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左派更讲究公平,右派更讲究效率。
公平和效率其实都很重要。
那么想想,我们目前对于教培的两种声音,
一种是讲究全社会的公平,不允许个体通过金钱、补习手段完成超越;一种是讲个体、家庭的利益,希望可以保留个体补习、弯道超车的鸡娃行为。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还是教培从业者,所以更容易从教培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公平当然重要,但是个体意愿也必须尊重。
因为哪怕这个孩子是个庸才,但是他(家庭)确确实实不想被中考分流、不想被安排进厂或者下工地。
那么,他在有限的家庭经济支出中分配一部分交了“学费”,这部分学费是为了他以后少吃苦。
这种行为,你说是该鼓励还是反对?
否定掉这种个体行为,就是提倡个体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牺牲个体利益。支持这种行为,就是以损伤其他未补习孩子的利益为代价,满足个体发展需要。
所以,出发点不同,左右两派,又会得出不同结论。
没有答案。it depends。
因此,当我想通了这左右两派矛盾的不可调和,也就明白了当下,为什么同样的双减会在很多地区出现打架、反复的情况。
当然,无论怎样,这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想取缔教培的这波人,和想保留教培的这波人,其实大家都是在中国教育大环境下的产物,无论是极左派、还是极右派,都无法挣脱“国家办学为主体、中高考应试选拔为依托”的教育体制。
▲前两天开考的浙江新高考,听说题目很难!
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做和解,或者求同存异。
就像我们吃饭群,动不动抬杠、动嘴,搞得其他群友看不惯,找我申请换群、调班。
我只想说,在群里吵嘴的,无异于在大街上骂街。
大家理念不同,左右也好,上下也罢,大可一笑而过,大道朝天,各走一边,轻轻滑过也就是了,在微信里和一个人斗嘴。
无论输赢,你都是输了。
给群友们看了一场笑话。
这里,我不站任何人。
虽然有人后来被请出去还找我评理,我不想评理,不想把生命浪费在这样的鸡毛蒜皮上。
要吵架,你加他私信,你们吵去。
在我群里吵架,就是不行。
至于对错,重要么?
判定你对,你赢了,又怎么样呢?
还有说我格局小、不能容忍言论自由的,我只想说,等你自己建个群,然后大家在里面大谈政治、大谈敏感话题,将自由进行到底吧,你看看最后自己的微信号是否还能存在吧。
真真的不可理喻!
总之,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loser,并非“忍者无敌”的神人,写写文字,发点牢骚,给点资讯、发点资源,也就是了,你需要就拿去,不需要就划过。
我不需要人人喜欢我,我根本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不是俞老师,做不到万人瞩目,也做不到吾辈之楷模。
我只能,以一个普通教培从业者的姿态,在这个混乱、左右、动荡的行业大背景下,激扬文字,发表观点,留下足迹,仅此而已。
今天借俞老师的日记,引出了教培左派和右派的观点,引出了社群里形形色色的人情故事,也算表达了自己的一点点心声。
听懂也好,听不懂也罢。
都不如切实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前天看到有位校长彻底关掉校区转行了,说跳出来过得也不错,真的是恭喜了!也给还在坑里的大家提个醒,尽管我认为教培还会长期存在,但是,与其憋屈的存在,不如坦率的离开。
挥挥手,成功可能就在下一个路口。
对了,最近疫情有加重趋势,大家注意安全吧!如果线下有动作的,建议缓缓,生命第一!加上舆论对教培非常不友好,不要在这个时候冒尖了。
(全文完)
作者介绍: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笔,爱写字,不合群。跑过三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现居郑州,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