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人口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青年人才更是第一资源。近日,泽平宏观专家组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聚焦95后人才,探索95后求职者的流动趋势。
报告指出,中国现共有约2.6亿95后人口(1995-2009年出生人群,现12-26岁),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16-26岁),占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22.7%。根据智联招聘统计,在求职人才中,约41%为16-26岁人才;在95后人才中,约48%为跨城求职者。 从性别看,95后女性求职占比更高,95后、总体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分别为49%、43%;从学历看,51%的95后异地流动人才为本科学历,这一比例高于总体的49.1%;从工资看,95后为职场新人,工资水平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6K以下占比74.6%,远高于总体的58.3%;从行业看,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1%,高于总体的19.1%,而在地产、制造业合计占比27.6%,明显低于总体的31.1%。 报告推出“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榜单”,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郑州位居前十。从细分指标解读,在高学历方面,一线城市及成都、杭州等强二线城市吸引高学历人才排名靠前;在收入方面,京沪及长三角区域城市更有优势;在创新方面,粤苏两地城市创新活力较强,深圳创新活力突出。95后年轻人才生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 从人才流动趋势看,95后更向往发达城市,一二线城市人才集聚、三四线人才流出。分地区看,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更明显,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7.0%,明显高于总体求职者的11.5%。分线看,95后更向往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0.2%、8.2%,远高于总体的3.5%、3.4%。分城市群看,95后更倾向往五大城市群集聚,合计净流入占比为14.4%,远高于总体的7.9%,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95后人才集聚,成渝和长江中游净流出。 报告还显示,95后以在一线城市之间、城市群内流动为主流。一线城市对95后聚集程度更高,95后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从广州净流向深圳,主因上海落户条件放松、深圳经济发展潜力和创新动力高于广州。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对95后人才集聚程度高,由于武汉地处主要经济带中心、九省通衢,其人才来源地丰富。前十大城市来自9个不同省级行政单位。 专家建议,城市应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顺势而为;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完善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布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马薇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