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媒体(《徐州日报》1月17日媒体进法院-「法治之花」绽放在乡村)

◎徐报融媒记者 王彬

近年来,徐州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人民法庭改革,围绕主体协作、全程发力、基础夯实,探索构建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为基本要素的诉源治理“徐州方案”,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徐州样本”。

“八必进”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徐州新媒体运营

拉横幅、挂法徽、搬桌椅……

2021年4月29日,在铜山区石楼村委会,一起因耙地费用引发的农机作业服务合同纠纷如期开庭。现场,村干部、村网格员及周边群众共200余人旁听了庭审。

庭审结束后,经过郑集法庭法官肖扬的释法析理,双方达成和解。紧接着,肖扬针对类似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向村民们进行了宣讲,并耐心解答老百姓咨询的法律问题。

“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对农村易发多发的矛盾纠纷进行巡回审判,既拉近了人民法院与老百姓的距离,又可以实现‘审理一案、解决一串、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对网格员来说,还是一堂很好的解纷观摩课。”郑集法庭庭长万小永说道。

在沛县,龙固巡回法庭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庭”。

2020年10月,为给乡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在沛县龙固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沛县大屯法庭在辖区龙固镇率先建立全市第一家集“网格+警格+家事调解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审务工作站+24小时自助服务+巡回审判”等多元一体的社区善治“龙固样本”——龙固巡回法庭。

据统计,龙固巡回法庭自建成以来,共开庭审案81件,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诉累,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不断完善司法便民举措,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徐州法院创造性推出“八必进”工作法,实现人民法庭执法办案和社会治理双向互动、双向提升。

“‘八必进’工作法,就是明确法庭法官对涉群体性案件、涉矛盾易激化案件等八类案件必进网格,推动执法办案与参与社会治理、服务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机融合。”徐州中院法庭指导办副主任、民一庭副庭长杨梅花详细阐释。

多部门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在一起某运输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办理过程中,贾汪工业园区法庭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成功对该企业露天停放于工业集聚区的6辆“苯”物质运输罐体车进行灭危处置,使得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随后,运输罐车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高价变现,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保障。此案成功入选《2020年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系徐州法院唯一入选案例。

数据显示,自建庭以来,贾汪工业园区法庭共审理破产案件46件,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和当地经济“腾笼换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营商环境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11月,一起重大矛盾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进入关键期。为稳妥起见,邳州官湖法庭法官孙双请来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最终,历时一个多月,通过“背靠背”调解、“面对面”劝和、多部门联动,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如今,邳州法院已经探索形成一套以人大代表驻庭联络机制为基础的多元解纷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6家人民法庭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幸福徐州“大家庭”上下足了“功夫”。

——凝聚纠纷化解合力。睢宁魏集法庭用足用好驻在地镇政府牵头的纠纷调处“五员”会商机制,实现行政诉讼零败诉。

——畅通对接渠道。26家人民法庭实现“调解员进法庭”全覆盖,以司法局派驻、法院自聘等形式吸纳人民调解员28名。

——深化“法官进网格”长效机制。法庭网格法官与辖区网格全面对接,推动精准参与社会治理。

“徐州法院在全市人民法庭推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必请’工作法。针对社会关注、涉及重要事项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面向全社会广纳良策,收集民意,提升司法公信力,化解矛盾纠纷 。”徐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慎说。

http://epaper.cnxz.com.cn/xzrb/html/2022-01/17/content_646893.htm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