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美国做什么行业赚钱(美国的平民是怎样致富的,个人是否可以战胜资本与垄断?)


背景

十九世纪末,美国三大商业巨头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中。怎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成为了他们不死不休的新目标。

JP摩根为代表的垄断资本家,通过对公司的整合与优化,来减少内部竞争,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种被称之为摩根化的管理模式,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效仿。

洛克菲勒与卡内基相继采取了同样的方法,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大量解雇工人、降低员工薪酬,并延长了工人的工作时间。

JP摩根、洛克菲勒与卡内基的事业达到巅峰时,三人的财富总和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亿美元,超过了现在全球前四十名富豪的净值总和。

这段资本主义没有受到监管的年代,正是美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美国各地的工人也进入了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每年11个工人中,就会有1个人死在工作岗位上。对于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说,上班成为了具有极大风险的事情。

当时的工人和失业者生活艰难,即使工薪阶层的收入,也被资本家榨取的只能维持温饱,贫富差距令人震惊。

超过90%的美国人,每个月仅靠不到100美元的收入生活,平均日薪不到一美元,远远低于贫困线。

对于美国的工人来说,商业巨头的垄断,已经成为了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

在1896年的总统竞选到来前,政治家布莱恩利用公众的愤怒,将竞选的口号指向了美国三巨头,发誓要消灭垄断。

在很多人看来,公民的利益遭到了商业巨头的极端剥削。于是,就出现了《谢费尔曼反托拉斯法案》。

为了保证利益最大化,JP摩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三人联手,花费了大量美元支持威廉麦金利参加总统竞选,并使其赢得了1897年美国第25任总统。

麦金利上台后,不但为大资本家保驾护航,同时还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取了原本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并怂恿西方列强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派兵参加八国联军,大肆对中国进行掠夺。

1901年9月14日,麦金利在水牛城遭遇失业者刺杀,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在任期间遇刺身亡的总统。离世前,麦金利用微弱的声音说道:上帝,我离你越来越近了。

几个小时后,42岁的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26任总统。

在美国实施反垄断法之前,洛克菲勒麾下的标准石油帝国掌控了世界80%的原油开采和90%的炼油市场。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896年 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汽车。内燃机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崛起,使石油成为了生产汽油的主要原料。

这时候的美国人才发现,石油是国家工业不可或缺的血液。


由来

1927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尔和妻子在西格拿尔山地区,亲眼目睹了原本规划为度假村的地方,改建成了油田。从石油冒出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整个社区就陷入了彻底疯狂的状态。

辛克莱尔说,他看到的是赤裸裸的贪婪,就像所有人都在走向癫狂的边缘。

于是,他根据当时的场景创作了小说《石油》。而故事的历史背景,正是19世纪末,美国的大资本家尚未受到任何监管的那段时期。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朋友就能理解,为什么电影《血色将至》会被《英国卫报》评为21世纪100部最佳电影的榜首。

《血色将至》改编自辛克莱尔的小说《石油》,由保罗•安德森担任编剧和导演,讲述了平民丹尼尔•普莱恩维尤,如何成为石油大亨的故事。从宗教和资本的两个极端出发,向资本主义发出了最为严峻的挑衅。


1898

电影的开始,打出了1898这个年份,孤独穷困的丹尼尔正在开采银矿。整个片段,除了一口深井和一个始终背着一把枪的男人,就只剩下简易而又危险的起吊装置。丹尼尔装好炸药后,甚至没有力气再吊起开采工具。这说明他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连饭都没吃饱。

炸药爆炸后,脆弱的木梯在他下井的过程中突然断开,丹尼尔坠入了井底,左腿骨折。这些片段都表现出,在巨头垄断美国经济、操控整个国家的时代,贫苦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

可以肯定地说,丹尼尔是个铁了心要赚大钱的主。

身处西部荒凉地带,坠落井底,连个救命的人都找不到。常人遇到这种情况,必定是挣扎之后就此丧命。丹尼尔却咬着牙,靠着吊绳和单腿的力量,爬出了坟墓。他忍受着剧痛,用一条腿和背部,从满是碎石的丘陵地带,一直爬到了冶炼作坊。

在绑好断腿之后,他用骨折的代价,拿到了微薄的34.2美元。


1902

转眼到了1902年,罗斯福垄断企业进行了起诉和分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依旧贫苦不堪。同年,丹尼尔开始挖掘石油。电影画面中,丹尼尔找到了几个帮手,油井的起吊架比从前结实了一些,但也只是多了几根脆弱的木头。

在潮湿和不通风的深井中,丹尼尔和伙伴一起挖掘着井中的泥土。因为空气不流通,他很快就要晕倒。在伙伴的搀扶下才勉强抬起头,大力呼吸着上方的空气。

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泥土中渗出了黑色的油脂,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采集到石油。

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小队,搞来一张简单的油井图片,图中没有注明任何标准和尺寸。丹尼尔照着图片,随手创作出一张设计图纸,并和伙伴们造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家伙。

随着钻头砸入泥土,井底冒出了源源不断的石油。

钻头被拉到井口的时刻,丹尼尔的双眼露出了渴望的神情,他向天空举起了沾满石油的左手,仿佛石油和金钱已经滚滚而来。画面中,有人抱着婴儿在工作,还有人在井口抽烟。原油被倒入了附近的坑,贫穷与无知依然捆绑着这群卑微的采油者。

一桶桶原油被吊到了地面,黑色透光的油桶折射出石油的金贵。但灾难也随之而来。一根横梁散架后坠入油井,当场砸死了坑里的工友,死者正是婴儿的父亲。坑里的另一位伙伴,缓了很久,才从惊魂未定中抬起头,死死地盯向了遇难者。黑暗中,一只闪闪发亮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鲜血在横梁重力的作用下,喷出了井口,与石油混杂在丹尼尔的脸上。坑里除了石油,还留下了开采者的鲜血。

丹尼尔收养了失去父亲的婴儿,试图用掺了酒的牛奶让孩子入睡,但婴儿始终没有喝下拌好的混合物。

接下来的画面,是身着西装和礼帽的丹尼尔带着婴儿,前往西北部更为偏远的北达科达州,寻找更多的石油地。显然,他从石油中赚到了钱。代价是一条人命和抚养一个孤儿。


1911


(1)西部

1911年5月15日,美国在持续的繁荣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标准石油正式被法院解散,被拆分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

三年后,美国政府对《谢费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进行了补充,相继出台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与《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让抱有侥幸心理的垄断企业,彻底失去了操控整个行业的希望。

在这种大环境下,丹尼尔这种没有任何背景和优势的人,才能依靠自己的胆量存活下来,甚至从石油产业中赚得盆丰钵满。

这一年,工友的孩子已经九岁,丹尼尔给他取名HW。

在北达科达州转悠多年后,丹尼尔只找到了当地人发现的油井。他试图利用已有的收获,以及与HW建立的所谓家族企业,来说服人们把石油开采权交给自己。

电影画面中,丹尼尔的脸霸占了整个屏幕,双眼透出了商人的精明和贪婪。这是九岁的HW,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一言不发,静静地充当着丹尼尔的门面。

当地的居民似乎也并不相信丹尼尔的演说。在一片混乱和吵闹声中,丹尼尔直接带着儿子离开了会场。

他已经意识到,这个因为发现石油而疯狂的小镇,不但赚不到多少钱,还可能因为纠纷给自己带来麻烦。

会场外的小镇上,人们聚集在油井附近,兴奋地干着各自的事情。

这个画面,正是作家辛克莱尔在创作《石油》前,看到的那一幕。因为发现了石油,人们走向了癫狂,所有人都暴露出了内心的贪婪。

但这次行程还是没有白来,丹尼尔与当地居民签下了附近的一块油地。


(2)保罗

新油井喷出原油时,一位叫保罗的年轻人,来到了丹尼尔的办公室。

保罗希望把石油地的信息卖给他,精明的丹尼尔却想套出具体位置。但保罗并不傻,他告诉丹尼尔,那正是我要卖给你的消息,标准石油也已经在附近买了地。

这句话让多疑的丹尼尔,彻底相信对方带来了可靠的消息。

丹尼尔猜出了油地在加利福尼亚。但当时的加州尚未开发,四处都是荒野,他根本无法找到具体的位置。于是决定以1100美元的价格,买下保罗的信息,但小伙子并不贪婪,只要了600美元。

看到保罗这样实在,丹尼尔和他的助手汉弥顿,又打起了花花肠子,想通过当地的植被和矿产,窃取到准确位置。但保罗的回答,却令他们感到失望,那里除了石头和杂草,没有可以种植的农作物。丹尼尔见无法套取信息,这才向保罗支付了六百美元。

这段场景中,保罗询问丹尼尔属于哪个教堂?丹尼尔的回答是,我不排斥宗教,没有属于哪个教堂。我喜欢所有教派,喜欢一切。

这句话反映出,丹尼尔既不属于哪个阶层,也不信仰任何宗教。因为他的人生目标是赚到更多的钱。而对于他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采石油。

HW依旧保持着那份安静,瞪大双眼,看着眼前的小伙子。


(3)踩点

1911年的美国,除了标准石油被拆分。同年的1月,亨利福特也取得了对汽车制造商协会的胜利。他的T型车摆脱了汽车垄断联盟的约束,进入到美国的普通家庭,售价仅为825美元。

于是,我们很快就看到,丹尼尔带上HW,开着福特T型汽车,前往小波士顿镇的画面。

当时的加州仅有一条铁路,导演用汽车作为道具,说明此时的丹尼尔已经比较富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展落后的西海岸。

两人徒步来到保罗的家,丹尼尔与老爷子寒暄了几句后,开始搭建帐篷。

保罗家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起来的简陋住所。尽管他们种植了马铃薯,但这里除了低矮的灌木,根本看不到其他农作物,更像是一片荒凉之地。

因为没有淡水资源,淳朴热情的老爷子用羊奶和马铃薯,招待了来自远方的客人。保罗的弟弟伊莱送来了柴火。如此平静的一家人,让丹尼尔放心大胆地开始了实地勘探。

HW在狩猎过程中,不小心被绊倒,但他惊喜地发现,鞋子上沾满了石油。丹尼尔对原油进行了简单的测试,他用鼻子闻了闻气味,又用火柴点燃了石油。

两人为此感到开心和振奋。丹尼尔告诉儿子,他计划用输油管,把原油输送到100里外的港口,并与联合石油公司进行交易,以减少运输成本。

HW问他,会给保罗家人多少钱?丹尼尔的回答很干脆,我只会给他们鹌鹑价。

共进晚餐后,伊莱的家人发生了奇怪的一幕。

丹尼尔说有事要跟老爷子商量,伊莱立刻就要求母亲和妹妹回避。按理说,这句话原本是老爷子说的,但伊莱却脱口而出。显然,一家之主并非是父亲,而是保罗的孪生兄弟伊莱。

丹尼尔以打猎和儿子治病为由,向老爷子提出了买地的请求。老爷子想了几秒后,叹了口气,并低下了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而伊莱却出乎意料地给出了每英亩六美元的价格。丹尼尔希望用3700美元买下牧场,伊莱立刻表示了反对。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地下埋藏着巨量的石油。于是揭穿了丹尼尔的谎言,提出了一万美元的价格。

谈判过程中,导演运用了人物的头像特写,突出了表情、语气与目光,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丹尼尔的狡诈。

伊莱与丹尼尔四目相对,沉默了一会儿后,丹尼尔给出了五千美元的价格,但伊莱并没有动摇。

眼见对方死不还价,丹尼尔只好转头征询老爷子的意见。老爷子模棱两可地答应了这个价格。但又加了一句,伊莱说什么都好。

丹尼尔见有机可乘,顺势提出了签约。本想与伊莱握手,对方却牵起了他们的手,向上帝祈祷。

紧接着,丹尼尔快速找到了中介,了解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地价,决定买下周边所有的土地。

因为他从谈判中已经确信,这里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黄金之地。通过中介,丹尼尔了解到土地的市价为每英亩六美元,刚好与买下伊莱家牧场的预算相差无几。

这说明,此时的丹尼尔已经相当精明和老辣。

走进中介的那一刻,电影中响起了急促的配乐,一场掠夺石油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4)买地

面对强大的标准石油公司,丹尼尔只能争分夺秒,尽快买下附近的土地,加速开采的进度。

他开着福特来到火车站的电话亭,用了简短的三句话,通知助手尽快赶到小波士顿镇。

远处一列老旧的燃煤机车,冒着滚滚浓烟缓缓地驶入站台,由远景切换到火车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福特汽车和HW走进了站台。

洛克菲勒使用了管道运油的方法,长期垄断运输的铁路行业正在衰退。以福特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家,也即将在美国的商业舞台大展拳脚。而标准石油解散的两年后,JP摩根也在睡梦中去世。

丹尼尔随后遇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直接了当的告诉对方,这里的土地已经被人全部买下,建议他去东边看看。

老友非常生气,当着HW的面,揭穿了丹尼尔利用他,作为买地道具的把戏。并暗示九岁的HW,丹尼尔榨取了他的利润。尽管HW当时并不理解这番话,但这一幕却成为他长大后,离开丹尼尔的前奏。

接着,工人们开始丈量土地。丹尼尔召集了镇上的居民,为他们画了一个人人都能吃到面包的大饼。

大家安静地听着他的演说,只有伊莱提出了疑问,马路会不会通往教堂?为了不出意外,丹尼尔麻利地做出了保证。

与之前的小镇相比,这里的居民看不出有半点兴奋和贪婪,他们用沉默接受了丹尼尔的到来。而丹尼尔的笑容,表露出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几天后,大批工人来到这里。他们搭设了帐篷,建起了井架和办公室。

开井仪式的前一天,伊莱带着信徒来到油井,引导工人前往教堂做礼拜。

随后,他独自来到丹尼尔的办公室,恳请对方在仪式上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他为油井进行祈福。丹尼尔也爽快地答应了伊莱的请求。

第二天中午,开井仪式如期举行。丹尼尔却出乎意料地拉着马瑞的手,站在木梯前进行了演说。当HW告诉他,如果马瑞不进行祈祷,老爷子就会揍她时,丹尼尔就已经看出,伊莱利用宗教操控了家人和居民。

保罗的出走、老爷子的懦弱、马瑞挨打以及居民们的沉默,都是他不希望看到的。正如他的演讲,钻油不能只靠一个人,要靠整个社区的善良百姓。

丹尼尔将油井命名为马瑞一号井,把对伊莱的承诺抛在了脑后。他对儿子寄予了期望,希望HW的童年有个好玩伴,通过他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也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真正成为他的接班人。

同时,丹尼尔也想借此告诉大家,即使不去教堂祈祷,你们也可以过得更好。

HW登上了井架,为开井仪式拉下了手闸。随着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喜悦与欢快,油井正式动工。

少数居民留下来品尝了食物,马瑞穿上了丹尼尔为她买的新衣服,兴奋地和孩子们一起围着餐桌奔跑。丹尼尔当着老爷子的面告诉马瑞,今后不会再有人打她。老爷子虽然不高兴,但也只是一边吃着食物,一边懦弱地望向对方。

当天夜里,丹尼尔累得趴在地板上睡了过去。死亡之门在半夜被打开,汉弥顿跑来告诉丹尼尔,钻头砸死了一名工人。

丹尼尔躺在地板上问了问情况,并特意问了下钻头在哪里?过了半晌,他才穿好衣服来到井架,草草的安排好死者的后事,就结束了对事故的处理。

出于对油井的担忧,丹尼尔第二天去了教堂。但在这里,他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棍的表演,全身抽搐的伊莱,正在人们的眼前装神弄鬼。

他的虚张声势和手舞足蹈,带动了教堂里的居民,一起为患有关节炎的老太太驱魔治病。

丹尼尔终于搞懂了伊莱的真面目,顿时感到可笑和厌恶。伊莱就是这里的恶魔,假借神灵的旨意 操控小镇的居民。

礼拜结束后,丹尼尔把事故的责任推给了伊莱。因为伊莱引导工人来教堂做礼拜,导致了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工人,休息时间不够,于是犯下了低级错误。

口舌如簧的丹尼尔,最终让试图辩解的伊莱感到了心虚,额头直冒冷汗。只好答应丹尼尔,把工人的物品送环给家人。

临走前,丹尼尔依然不忘告诉对方,他的表演糟透了。

这是惩戒伊莱的最好机会,但是丹尼尔并没有下手。或许,此时他的良心还未泯灭,又或是魔鬼尚未附体。

在1911年之前,美国工人的工作时间都超出了极限。一般不会低于12个小时。自从罗斯福上台,政府开始对垄断企业进行监督。亨利福特从卡迪拉克分离出来后,建立了自己的福特汽车公司,并实行了8小时的流水线作业方式,美国的就业环境才有所好转。

因此,这次事故也是对资本家和宗教的揭露与讽刺。

随着缓慢刺耳的大提琴音乐响起,下班的工人走进了夕阳的余晖中。

丹尼尔远眺油井,继而转头用望远镜察看扩建中的教堂。这段短短的镜头,预示着斗争在加剧。伊莱受到丹尼尔的惊吓后,希望通过扩建教堂,来吸收更多教徒,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5)矛盾

尽管油井的设施比从前更好,但管理并没有得到改善。HW依然在危险的工地四处玩耍,他爬到机器的挡板上,好奇地看着工人的作业。

钻头忽然抖动起来,瓦斯破地而出,并急速喷向天空。黑色的石油紧随其后,源源不断地涌出地面。HW瞬间被强大的气流抛到了旁边的屋顶,惊恐万分的大声呼喊。

眼见事故发生,丹尼尔和汉弥顿分别从办公室和附近狂奔到油井。汉弥顿不顾一切地救下HW,而丹尼尔在冲刺的同时,还不忘叮嘱工人把火灭了。

在节奏分明的鼓声中,强烈的金属感与慌乱中奔跑的工人,相互衬托,呈现出了让人无可适从的压抑感。

丹尼尔被石油浇得湿透了全身,他迅速将HW抱回办公室的桌面上,反复询问儿子哪里不舒服。HW告诉他,我听不见了。

随后,远处的油井燃起了大火,熊熊火焰燃烧到井架的上空,染红了宁静的天际。丹尼尔不得不放下儿子去处理事故。但受到惊吓的HW,却紧紧搂住了他的脖子。

工人们奋力跑向油井的右侧,整个场景都在告诉观众,丹尼尔和他的工人被打乱了阵脚,无计可施。刺眼的火光中不断飘出浓烟。过了很久,丹尼尔才缓过神来,安排工人去处理问题。

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口油井已经无法再使用,但脚底却蕴藏着无尽的财富。他提醒身边的汉弥顿,应该为脚下的石油感到开心。井架倒下的那一刻,丹尼尔忽然大笑起来,想要与对方拥抱。

汉弥顿问起HW的情况,丹尼尔却只淡淡地说了句,他不好。得知消息后,对方急忙去餐厅看望孩子。只剩下丹尼尔带着强烈的渴望,孤独地站在漆黑的夜色中,一直守到了天亮。

第二天,丹尼尔身上的石油已经晾干,背部的夹克闪闪发光。他指挥工人将井架炸毁,这才回到屋里抚慰双耳失聪的儿子。

急促的大提琴音乐中,医生为惊魂未定的HW进行了检查。

此后,丹尼尔又在废弃的油井附近,建起了三个新的油井。HW变得安静起来,甚至都不愿意开口说话。丹尼尔只好联系旧金山的朋友,找一位老师前来照顾儿子。

过了一些天,伊莱找到丹尼尔,想要回对方拖欠的购地款。丹尼尔却狠狠地扇了伊莱几个耳光。

因为儿子失聪无法治愈,他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在了对方的身上。无论对方怎样挣扎,丹尼尔都没有停止对伊莱的羞辱。他将伊莱拖到泥泞中,疯狂地将泥浆灌入他的口中。直到筋疲力尽,才慢慢走出泥潭。

回到家中的伊莱,沉默地望向了父亲。在他沾满泥巴的脸上,掉下了一滴眼泪。终于,他按奈不住被人蹂虐的屈辱,爬过餐桌,将老爷子按压在地,把满腔怒火都发泄在父亲的身上。

他埋怨父亲,生了个愚蠢的兄弟,将丹尼尔带回小镇,贱卖了家里的土地。不但动摇了自己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还让自己饱受外人的羞辱。

小镇发现石油的消息迅速传开,大量外地人来到这里寻找工作和机会。丹尼尔也迅速成为了新闻人物。

这时候,一位名叫亨利的男人找到了他。对方自称是丹尼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了丹尼尔的消息。于是,前来投靠自己的哥哥。

丹尼尔深知人性的阴暗,并不相信这位忽然出现的弟弟。直到对方说出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并拿出妹妹写的信,这才放心让对方安顿下来。

亨利在吃饭时,向丹尼尔述说了自己的遭遇。他曾打过油井,但最终一无所获。还莫名其妙地被逮捕,干了半年苦力。

对于这个慕名而来的弟弟,丹尼尔始终不是那么放心。他在羊奶里混入了白酒,强迫儿子喝下后睡觉。这样就可以与亨利单独聊天,对他进行深入了解。

儿子入睡后,丹尼尔走出房间,与亨利聊了起来。他问对方想要什么?亨利回答他,只是希望得到一份工作。存到钱后,他会回到故乡继续自己的事业。丹尼尔了解了对方的目的后,反而希望他能够留下来,帮助自己发展事业。

HW趁着两人聊天的时间,打开了亨利的行李。他想知道这个人来这里干什么。因为这么多年来,只有自己陪伴着父亲。忽然间多了一个人,他担心父亲对自己的爱,会被别人夺走。于是,翻开了亨利的日记本,知道了对方是爸爸的弟弟。

两人从下午聊到深夜,被酒精麻痹的丹尼尔,对这个陌生的弟弟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

因为与父亲的矛盾,丹尼尔从来都没有回过家。他喜欢出头,不希望别人成功,也看不到别人身上的优点,痛恨大部分的人。赚到足够的钱后, 就会远离所有人。

经过多年的打拼,丹尼尔逐渐明白了人性的黑暗与弱点,并建立起了自己的防线。而亨利却恰恰相反,惨痛的失败与低调的示弱,让丹尼尔建立起了对他的信任。面对强烈的孤独,丹尼尔决定让亨利成为自己的帮手。

两人的促膝长谈,引起了HW的妒忌。趁着丹尼尔和亨利睡觉的时候,HW将酒精洒在了地板上,火势顺着酒精点燃了亨利的衣服和床单。亨利被火势惊醒,他叫醒了丹尼尔,两人急忙拿起衣服扑打火焰。

丹尼尔原本计划找个老师来照顾儿子,但恶作剧却激起了他的愤怒,他非常清楚儿子纵火的目的。

为了亨利能够安心工作,他狠下心,安排汉弥顿把儿子送去了旧金山。无论HW如何吼叫,丹尼尔都没有再望儿子一眼。毕竟亨利是自己的亲生兄弟,他还想赚更多的钱。

从这一天开始,HW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过话。


(6)斗争

送走儿子后,丹尼尔带着亨利参加了一次谈判。标准石油委派提佛与他进行会谈,希望买下他拥有的土地。

此时的标准石油,深陷垄断案的泥潭。官司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很快就会被强制拆分为34个小公司。这种情况下,还在买地和搞吞并 可见洛克菲勒的势力有多么强大。

提佛打算以1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丹尼尔的土地所有权。但丹尼尔反问对方,如果你是我,会不会去思考,为什么标准石油会花100万美元,买下你所拥有的一切?

显然,丹尼尔清楚地知道,这里的石油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他提醒对方,应该自己去找油,并且改变运输成本。但提佛却回答他,运输成本是由铁路决定的。

实际上,对方是想给丹尼尔下套。因为,早在1870年,洛克菲勒就开始收购输油管公司。在石油与铁路的大战中,他成功摆脱了范德比尔特对运输的控制。

两人都想利用铁路运输,来掩盖使用输油管运油的方法。

提佛也很快意识到,眼前的这位石油商人并不简单。于是,他警告丹尼尔,你可以建输油管,与联合石油合作。但如果无法取得成功,即使脚下有再多的石油,也卖不出去。我们能让你发财,拿到钱后,你就可以专心去陪伴你的儿子。

提佛的话术激怒了丹尼尔,他的底牌被揭穿,私隐受到了侮辱。于是,丹尼尔用最恶毒的话回击了对方,当心我摸进你的家进行报复。并誓言要解决石油运输的问题。

丹尼尔与提佛的谈判,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个体经营者与垄断大财阀之间的斗争。这个离经叛道的男人,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源头。

金钱至上,早已成为资本主义深根蒂固的价值观。石油,变成了美国的原罪。并成为了困扰整个人类的世纪梦魇。而盘旋在石油和美元中间的家庭,却成为了垄断者的筹码。

丹尼尔开始着手解决输油管的问题。

当初买下小镇的土地时,有位叫班迪的老头没有签约,而是让丹尼尔去找他洽谈。可丹尼尔认为,班迪不过是想谈个好价钱。大家都签了约,他就会主动来找自己。

因为工作的忙碌,丹尼尔逐渐忘记了这件事。但这次修建通往港口的管道,必须经过班迪的农场才能完成整个工程。因此,他和亨利一起来到了班迪的家。但老爷子不在家,两人只见到了他的孙子,他们只好一周后再来。

在等待的时间里,两人开始丈量土地、四处勘探,并与联合石油达成了协议。准备妥当后,丹尼尔带着兄弟来到海边休闲。

他们聊起了老家,但亨利对老家的反应却表现得相当平淡,反而希望和丹尼尔出去痛快一下。这让丹尼尔想到了桃树舞厅。他告诉弟弟,把她们灌醉了再带去跳舞,但亨利对寻欢作乐却没有什么反应。

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让丹尼尔对亨利产生了怀疑。在忧郁的小提琴音乐与海浪声中,丹尼尔困惑地望着自己的兄弟,独自走入了大海。

被阴影笼罩的亨利抬起头望向远方,却看到丹尼尔正用憎恨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画面一转,兄弟俩出来寻欢。

风流快活后,囊中羞涩的亨利带着卑贱猥琐的表情,向哥哥借钱支付小费。这让丹尼尔感到了厌恶。

丹尼尔决定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搞清楚亨利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兄弟。他用枪抵住了亨利的下巴,要他说出房子旁边的牧场叫什么名字?

但亨利对此一无所知。可怜的亨利知道自己已经败露,只好说出了真相。

他只是个冒牌货,真正的亨利已经死于肺结核。他们曾经是朋友,亨利曾对他说起丹尼尔的成就,并留下了一本日记。所以,他才知道这么多丹尼尔的事情。

听到自己被一个流浪汉欺骗,丹尼尔狠狠按住了对方的脸,在他大脑的边上开了一枪,以此来解心头之恨。而那张恐惧绝望的脸,更像是一头猪或者狗的造型。

这也恰恰说明,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年代,底层平民甚至不如一头随时待宰的羔羊。

刺耳的音乐声中,丹尼尔结果了对方的性命。他掘出潮湿的泥土,将尸体埋在了坑里。掩埋了对方后,他翻阅着亨利的日记,那是他的兄弟唯一留下的记忆。

丹尼尔曾经多么渴望,有个真正的亲人来帮自己。但最终却发现,身边的兄弟只是个卑鄙的冒牌货。

夜晚,丹尼尔在树林中昏昏睡去。醒来时却发现,一位手持猎枪的老人坐在眼前。老人慈眉善目,须发皆白。丹尼尔被吓了一跳,询问对方是谁?

老爷子说,自己就是他要找的班迪。班迪对丹尼尔的事情了如指掌,并带着微笑对他说,上帝叫你在伊莱的教堂接受洗礼,成为教堂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丹尼尔试图用钱来买通对方,但班迪执意要他加入教会,这样才能免除他的罪过。丹尼尔以为老人是在吓唬自己,没想到对方却从口袋里掏出了他杀死亨利的枪。

为了掩盖罪行拿到土地,丹尼尔在班迪的监督下加入了教会。他放下面子向伊莱屈服,并在他向来憎恨的教堂进行了洗礼和忏悔。

伊莱也没有放过报复的机会。他满口胡言,强迫丹尼尔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罪过。假借恶魔附体的谎言,狠狠地抽了对方几个耳光,并拿回了属于自己的5000美元。

丹尼尔终于开始建造通向港口的管道,并把HW接了回来。他向儿子强调着曾经的计划,并紧紧地拥抱着他。HW却给了丹尼尔一记耳光,抱怨父亲把他送去聋哑学校。

随后,他们来到了餐厅。丹尼尔点了牛排、威士忌、水和羊奶。他告诉儿子,老师会帮他打理一切。

因为发现了石油,小镇逐渐有了水源和更多的食品。餐厅里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在个体经营者与垄断巨头的斗争中,丹尼尔靠着忍耐与无情战胜了对手。

没过多久,提佛和他的朋友也来到餐厅 ,他面带笑容向丹尼尔和HW问好。但丹尼尔认为,提佛的示好还远远不够。

为了发泄心中的憎恨,他用白色的餐巾罩住了头和脸,大声说出了提佛谈判失败的往事。

看到对方毫无反应,丹尼尔直接走到提佛身边,又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进行了羞辱。但提佛始终保持着克制,并不断地示弱。因为他知道,一旦让丹尼尔得逞,自己将面对更多的纠缠。丹尼尔只能毫无颜面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美国十年前新兴行业

时间在夕阳的余光中慢慢流逝,丹尼尔看着伊莱蒸蒸日上,却又不知道如何才能报复对方。在老师和马瑞的陪伴下,HW也长大成人。


1927

转眼到了1927年,美国的经济空前繁荣。

25岁的HW与马瑞 在老师的见证下举行了婚礼 但婚礼中却没有出现父亲的身影。

此时的丹尼尔,终于成为了石油大亨。他盖起了豪华别墅,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某一天,HW来到办公室与他道别。他感谢父亲交会自己开采石油的工作。希望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他要带着马瑞去墨西哥,成立自己的石油公司。

但这些话对于丹尼尔来说却如同背叛。他们将成为竞争对手和敌人。

HW觉得,他和父亲对很多事情的意见都是背道而驰的。他宁可丹尼尔是父亲,也不想他成为事业伙伴。

听到这里,丹尼尔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狂躁,要求HW亲口说出来。

HW见自己的话惹怒了父亲,而自己又下定决心要离开这里。于是,他在失聪十多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口向丹尼尔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要带着妻子离开父亲,前往墨西哥生活。

话已至此,丹尼尔终于恶毒地揭开了真相。他告诉HW,你不是我的儿子 只是篮子里的孤儿。领养你 只是为了方便购买土地。你一点都不像我 只是篮子里的废物。

眼见无法沟通,HW只好用手语向丹尼尔做了道别,感谢上帝,你不像我。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


1929

1929年,美国的市场出现了极端的供过于求。汽车销量下降了30%,大量没有售出的汽车被堆放到了废品站。

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市场下跌了11%。两个小时内,损失了90个亿。10月29日,交易所进入了全面下跌模式。一夜蒸发掉250亿美元。

华尔街和美国各地的银行相继关闭,1400亿美元的储蓄凭空消失。美国进入了最黑暗的时代。大萧条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无数美国人陷入了绝望。

众叛亲离的丹尼尔,开始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他只能用酒精麻痹自己。好在这之前他为自己找了位忠实的管家,尽心尽力地帮他打理着日常生活。

有一天,伊莱来到丹尼尔家。他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丹尼尔的朋友和亲戚。弄醒对方后,说了一堆漂亮话,并自行自画的到了两杯酒,要与丹尼尔叙旧。

可丹尼尔明白,他来找自己,无非是为了钱。伊莱希望用10万美元签约金,帮对方拿下班迪孙子的地。

丹尼尔爽快的答应了他,但提出了条件。他要伊莱亲口说出,自己是个假先知,上帝是个迷信。于是,两人开始了一场令人作呕的表演。

面对金钱,伊莱不断重复地喊着,我是个假先知,上帝是个迷信。他的尊严和信仰,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丹尼尔感到满意时却告诉伊莱,因为抽水效应,地下的石油已经开采一空。班迪孙子的地,现在毫无价值。

被丹尼尔尽情玩弄和羞辱的伊莱,最终向对方说出了实情。因为经济恐慌,他的投资化为了乌有。而这一切,都怨上帝没有提醒过他。

丹尼尔却意犹未尽地告诉伊莱,因为你不是上帝的兄弟 。保罗才是先知,你只是个笨蛋。

癫狂入魔的丹尼尔并没有因此而解恨。他用保龄球不停地追打着对方,并用球瓶将伊莱砸死在球场。

此刻的丹尼尔,已经完全变成了魔鬼。他瘫坐在地板上,直到管家喊出他的名字。丹尼尔这才气喘吁吁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完了。

欢快的小提琴音乐响起,经历了奋斗、孤独和荒诞的丹尼尔, 终于不用再为了财富,而去讨好和迁就任何人。


尾声

电影《血色将至》 ,在塑造丹尼尔黑色人生的同时,强化了石油大亨和乡村牧师之间的斗争。

通过魔鬼与神棍的对比,展现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甚至是早期资本家建立商业帝国时的身影。同时,又对宗教伪善的一面进行了有力的嘲讽。

电影从美国商业巨头的垄断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演绎出一部承载着个人、企业和国家,迅速崛起又迅速崩盘的灵魂蜕变史。

在电影的结尾,恶魔横空出世,神棍原形毕露。丹尼尔与伊莱为了各自的利益,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对金钱的痴迷和对宗教的狂热,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泯灭。

丹尼尔的创业故事,不仅代表了西部大开发的个体经营者,也代表了美国社会中,没有受到政府监管的创业者和资本家。

这部从头至尾都以黑色为主的石油大亨发家史,用生动的故事情节,描绘出了人性的贪婪、腐朽与罪恶。

正如《纽约时报》对影片的概括:安德森的电影,不是美国梦,而是美国的梦魇。观众将随着影片进入烈火熊熊的地狱,每个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腾和诅咒。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你能喜欢。视频请点击《最悲情的21世纪创业史,石油和垄断是怎样把贫民逼成疯子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