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分析类答题思路(公考面试秘诀:综合分析类问题基本答题思路及例题精解)


大家好,我是大木老师。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综合分析类问题答题的基本思路。

上一期咱们说过,综合分析类问题主要是分析社会现象、名言警句、哲理故事、领导讲话、政策措施等等,考查我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能力。我们一起看看上期的例子:

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发展迅猛,有人认为互联网以后会取代报纸,有人认为不会,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这个问题里列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互联网可以取代报纸,另一种是认为不会。这两种观点的支持者都有各自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别站在双方的角度,给出支持这两个观点的理由。从深层次分析,这个题要考查我们的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即使我们真的是题目中某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我们也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因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成为一个合格公务员的前提,也是将来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基础;第二,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既可以证明我们具备理性思维,不会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又可以证明我们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公务员的潜质。我们说过,公考的本质是选拔将来最有可能成为合格公职人员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利用每一题,向考官展示我们不光可以成为公务员,还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公务员。大家还要注意一点,正是因为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在开始答题的时候就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要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斩钉截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基本思路有了,下面我们试着回答一下这道题。

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都不会彻底取代报纸。

第一,比起报纸,互联网确实具备很多优势:一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知道千里之外正在发生什么;二是信息承载量大,从宇宙的起源到生命的诞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社会的黑暗,到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三是交互性强,比起报纸,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交流信息更便捷。

第二,我们同样应该承认,互联网也有很多缺陷:一是很多信息往往没有经过核实就迅速扩散,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二是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有好的有坏的,很多人没法分辨什么是优质信息什么是低俗信息;三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信息,监管难度大,难以追查。

第三,报纸从诞生到现在依然保持着生命力,是因为它具备很多优点,而且,很多优点恰恰是互联网所不具备的,一是报纸的信息审查机制更为严格,不会轻易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二是因为信息承载量有限,所以很多报纸都会选择专门发布某一个具体方向的信息,“术业有专攻”,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三是凡是大规模发行的报纸尤其是党报党刊,信息的发布都会受到严格监管,新闻立场更为客观公正,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可以放心阅读。

所以,综合以上理由,我认为互联网在短时间内不会取代报纸,但我们可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提升信息的自动筛选水平,推动互联网和报纸取长补短,使这两种宣传形式都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以上答案,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补充一点,大家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去背答案,但是千万不要去背别人的答案,试着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去写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反复背诵,直到可以熟练而且自然地回答出来。

今天我们就先交流到这,上一期还有个综合分析类例题是: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带头就地过年,对这个政策,你怎么看?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这个题应该如何解答,下期我们再一起讨论。

垂直类短视频运营思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收藏和转发,我是大木老师,朋友们,下期见!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