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手机成为了每个人的标配,甚至有人说,手机比老婆亲,细细思之,此话确有几分道理。如今的人们,如果一时找不见手机,便大多如丢了魂般,瞬间手足无措、心烦意乱、如丧考妣。手机在带给我们各种便利和巨大信息量的同时,却又慢慢的俘虏了我们,让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无法自拔,真是宁肯三月不知肉味,不可一日不玩手机。
手机带给这个世界的变化不言而喻,尤其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变化,许多以前不可想象的事都变的十分普遍,极大的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然而,手机时代我们不难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的淡漠,没手机的时候是千里鸿雁寄相思,而如今却是咫尺天涯口难开。似乎每个人都在手机上找到了自己的知己,自己的爱好,亦或自己的人生价值。极目望去,到处皆是玩各种手游的翩翩少年,拍美颜照片的俊男靓女,聊微信陌陌的油腻大叔,刷抖音快手的大爷大妈,似乎手机使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乐趣,填补了自己在现实世界难以消弭的空虚。
殊不知,手机上巨大的信息量,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心灵鸡汤,视角片面,观点极端,各种视频动图,良莠不齐,难辨真假。而在我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很多人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被慢慢改变。一个虚假的新闻可能被手机网络迅速传播而引发一场网络论战,大多数人都会随波逐流,对事件的当事人口诛笔伐,大加指责,却可能忽视了新闻背后的事件真相,一个偏颇的观点可能被手机群聊无限的发酵放大,从而使道德绑架法律,影响司法的公正。手机上超大的信息量却使我们有时候失去了辨别真伪、区分善恶、保持初心的本能。
手机太过方便的查阅方式和信息知识获取来源,使我们觉得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易如反掌,只要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无忧,慢慢的不再去向书本汲取知识,放弃了学习的能力,却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无意义的玩手机上。《三字经》云:“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人生要成长和进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学习应该从书本源源不断的连续性系统性的接收,而不是靠手机盲目的不加鉴别的漫无目的的去吸收。
我们是手机的主人,万不可变成手机的奴隶,它只是服务我们的的工具,而不是左右我们的枷锁。我们每个人应合理的使用手机,适时放下手机,或与亲朋好友多沟通,或从书本多汲取知识,或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用心灵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与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