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五带崽崽赚大钱(《周易》里的历史之孝道之源)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上九:何天之衢,亨。

六五:豶豕之牙,吉。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九二:舆说輹。

初九:有厉利已。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庄子·外物》篇中讲到了一个人:“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说的是这个叫孝己的人以孝道而闻名,因遭到后母的谗言,被放逐而死。就是这个孝己开创了孝道、成为了孝子的典范,传承几千年而至今,如江河之水,绵绵不绝。《尸子》中有记载:“孝己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爱其亲也。”后来东汉的“黄香温衾”不就是这样的吗?

那么这个孝己又是谁?他就是《史记·殷本纪》中的“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的祖己,武丁的长子,祖庚和祖甲(帝甲)同父异母的大哥。

本来继承王位是由长子为先的,只可惜祖己的母亲早逝,父王又娶了王后,生了祖庚和祖甲兄弟。而后母希望自己亲生的儿子能继承王位,母凭子贵嘛。因此后母便使谗言离间武丁与祖己的父子感情,后背父王武丁放逐到民间。《竹书纪年》有记载:“武丁名昭。元年丁未,王即位,居殷……二十五年,王子孝己卒于野。”

后母离间陷害祖己不仅仅是因为祖己是继承王位的长子,更主要的是看到祖己太贤能了,就是妒贤。《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乃曰其奈何。鸣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弃道。”

说武丁祭祀先祖成汤的时候,有野鸡飞到鼎上面,武丁为人不吉利。祖己劝慰父王不要害怕,首先要把政事做好。民众主要是看他们是否遵守道义。人的寿命有长短,并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他们自己不遵循道德,不服从判罚,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父王继承王位后善待民众,还经常祭祀祈福,摒弃不道德的事。

祖己帮助父王武丁治理国家,修复礼仪。只可惜天妒英才,遇人不善,被后母陷害。

来看看《大畜》和《需》中是怎么描述祖己(孝己)的悲惨遭遇。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疏》解释:养之曰畜。即蓄养。

《大畜》的意思是大的蓄养为国而不为家,守持正道而可放诸四海。《大畜》其实是讲小的蓄积,小的积累,修行德行就是从小的善举开始的。

初九:有厉利已。

初九的意思是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守持正固。

九二:舆说輹。

九二的意思是车轮与车轴脱离,谓之离心离德。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舆卫:防卫的车,谓之战车。

九三的意思是将最好的马用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每日练习战车,坚持就能善战。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牯:《说文解字》为牛马牢也。即牛马圈。

六四的意思是小牛崽崽牛圈里是最安全的。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豶:《说文解字》为羠豕也,即阉割的猪。

六五的意思是阉割后的猪虽然还露着长牙,但是没有了攻击性,没事。

上九:何天之衢,亨。

衢:《註》为道也。

上九的意思是以担负苍天为己任,大道守恒。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说文解字》为须。

《需》的意思是有诚信,光明磊落,守持正道。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有危险。《需》所想要表达的就是设身处地,亲身体验,锻炼人的意志、勇气和人格。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郊:郊外。旷野。指茫然。恒:保持原状。

初九的意思是很茫然的时候,就要保持原状,才能没事。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需:身处。沙:松软的颗粒。指艰难之境。

九二的意思是身处艰险之中,要在心里告诫自己,坚持下去。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赚大钱的小本生意

泥:指危险,坎坷。寇:灾难。

九三的意思是身处危险之中不能自拔,就会招致灾难来临。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血:创伤。穴:《说文解字》为土室。指元气。

六四的意思是当身体伤痕累累的时候,要有耐力,发出丹田之气振作起来。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九五的意思是面对美酒佳肴,也不能丧失道德底线。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上六的意思是进入室内,有三个陌生人来了,恭恭敬敬待之,最终很和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