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销售化肥农药(聚焦食品安全,提案建议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实施养殖业无抗战略)

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热议的一个焦点。

全国两会期间,有提案建议推动中国减量使用化肥农药,在农村普及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危害性知识,在源头上提高化肥和农药的质量,加大查处力度、防止有害物质超标的化肥和农药进入市场。

也有提案建议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禁抗、产品无抗的行动计划,制定减抗、替抗、无抗养殖体系顶层设计,建立检测认证制度,通过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以法规的形式加强市场监管。

此外,还有提案建议深入参与全球抗生素耐药性治理行动。

农业减量使用化肥农药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主委张妹芝在一份名为《关于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水体与土壤污染, 危害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网上销售农药化肥赚钱吗

目前,农民在化肥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民依靠使用化肥农药保证产量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造,成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作物吸收之外的剩余部分,随着空气、水流到处传播,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造成部分动物种群灭绝,破坏生态平衡,增加人类致病风险。

二是施肥中存在“三重三轻”现象。所谓“三重三轻”,是指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这造成了农作物病害加剧,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了食品安全。

三是使用劣质的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市场鱼目混珠,种类非常多,质量参差不齐。受价格影响,农民多使用小厂家生产的劣质化肥农药,因担心肥效和药效不足,便超量使用,导致土壤结构改变(如板结)和环境污染。

对于这些问题,张妹芝建议:

首先,提高农民对双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她指出,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双减工作的引导推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农民的意愿,应注重发动、教育、组织农民。

她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通过培训、墙体标语、宣传手册和广告等比较实用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对基层双减工作的的重要性入脑入心,认识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的危害性,增强做好双减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从源头上把关,提高化肥和农药的质量。张妹芝表示,优质合格的化肥农药在保证药效和肥效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远远低于劣质化肥农药。

她建议农业部门、工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源头上把关,保证市场上化肥农药质量。一是加大查处力度,防止有害物质超标的化肥和农药进入市场;二是积极研发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农药,推动化肥农药优化升级。三是选择部分质高价优的化肥农药产品作为推荐产品,供农民选择购买。

其三,建好示范点,让农民主动减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张妹芝建议,由政府牵头,农业和科研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建好示范点,在村委会的配合下,选择合适的农户,针对当地主要作物,制订标准的施肥和田间管理方案,通过科学配方施肥和优化田间管理,让农民看到在化肥农药减少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增产或不减产,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实惠,提升农民减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内生动力。

其四,农业部门和科研部门进行化肥农药使用技术集成,为双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张妹芝建议农业部门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农民科学施肥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平衡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对农民使用农药进行综合病虫防治的指导和培训,以减少药物残留的危害。在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基础上,指导农民先考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此外,她还建议,禁止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加大生物农药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使用。

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战略

而在畜牧食品安全方面,全国工商联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战略的提案》。

提案指出,近年来,有关严格控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抗生素在畜禽、水产养殖上,对疾病防治和促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剂量的加大和滥用,不但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而且还蓄积在动物体内,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水源土壤的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去年生产的21万吨抗生素中有18万吨用于国内消费,其中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约占54%。另据联合国世卫组织发布一项新的调查报告说明,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机制协调小组公布的结果显示:如果不采取限用抗生素行动的话,到2050年耐药性疾病每年将导致一千万人的死亡。

提案认为,针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养殖业减抗、替抗,产品无抗已是大势所趋。为此,该提案建议:

一、围绕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禁抗、产品无抗的行动计划。

提案建议,进行减抗、替抗、无抗养殖体系顶层设计,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组成专家组进行调研,掌握分析第一手资料。对现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地方和企业,给予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费减免以及技术支持。

提案建议,以省为单位建立水产、畜禽无抗养殖示范基地,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制定标准,组织推广,通过落实示范基地的方式,带动养殖业及食品加工业向无抗产品生产的标准迈进。

二、支持建立完善的检测认证制度,通过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以法规的形式加强市场监管。

提案建议,将鼓励支持无抗产业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完善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建立全产业链无抗生产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支持相关行业商协会发挥作用,赋予相应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充分发挥全国农业信贷和担保体系的作用。

提案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建立无抗体系养殖企业白名单,进行精准扶持。积极支持企业以合适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以弥补养殖业因产程长、垫付款高的行业缺陷。允许以生产订单、农业保单等进行合理融资。

此外,提案还建议,鼓励商超建立无抗产品专区,引导高品质产品的消费,提升全民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

在减抗方面,致公党中央也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入参与全球抗生素耐药性治理行动的提案》。

提案指出,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性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银行估计,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到2050年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耐药率较高的地区每年GDP将降低3.8%、畜牧业产量将降低2.6%~7.5%。

提案称,我国开展抗生素耐药性治理及参与全球治理起步较晚,虽然临床治理效果显著,但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缺少大力度的行动和监管,同时在相关耐药信息共享方面较为欠缺,常会在国际舆论中处于被动。例如,有50多个国家加入了世卫组织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GLASS),目前我国既未加入,也没提出未来加入的计划。

为此,该提案建议我国有意识地利用联合国系统机构、G20峰会等高端论坛以及其他国际场合,充分表达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重视和关切,展示积极主动的姿态,扭转国际社会的负面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耐药性治理涉及卫健、农业、环境等多部门、多领域。

提案称,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但由卫健部门牵头的部门合作工作力度有限,缺少实质性联动。另外,卫健部门组建的专家委员会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评价为主要职能,缺少多学科、多领域的咨询专家委员会。

为此该提案建议,组建议事协调机构,牵头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促进落实部门职责,协调各部委间的合作配合。同时,尽快组建综合性的咨询专家委员会,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制定各领域抗生素使用以及耐药的监管计划和指标体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