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与友成基金会益教室联合主办“走进戏剧”汇报演出暨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主题交流会,以传承与演绎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并为更好地开展我国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工作建言献策。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崔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副馆长兰启彪,龙星基金中国区主席金纪湘,导演、编剧、益教室创始人周炅,周大福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助理鲁奇,芭莎公益慈善基金项目总监陈曦,网易有道少儿美术业务总监杨静,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社会推广部负责人朱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讲师杨慧,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作理论专业博士张晓峰,来自河北、湖北省各自治州、县的教育局领导、艺术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与艺术教师出席活动,观看演出并参与主题交流会讨论。
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与益教室联合主办的“走进戏剧”汇报演出中,清华附中学生表演了红色经典《红色娘子军》话剧版片段,清华附中校友受邀同台演出该剧的舞蹈与合唱片段,以两代人薪火相传、共同演绎红色艺术经典的形式,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清华附中学生《红色娘子军》话剧演出剧照一
清华附中学生《红色娘子军》话剧演出剧照二
清华附中校友演出《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片段后谢幕
在汇报演出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发表了致辞,讲述了红色艺术经典在清华附中演出的传承意义,介绍了清华附中与益教室联合开展的戏剧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向更多中小学推广该项目优秀实践研究成果的愿景。国务院参事汤敏也受邀通过视频录制发表了致辞,充分肯定了益教室与清华附中持续五年耕耘艺术普及进校园,联合打造的中小学戏剧教育试点的教学成果,并为清华附中未来通过互联网工具与教师培训方法,向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全国中小学共享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表示期待。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于汇报演出前致辞
在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主题交流会中,艺术教育领域专家、美育艺术教育公益项目资助方以及城乡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从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分享了美育艺术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交流了各自的展望和愿景,为如何落实国家的美育工作政策、未来更好地开展我国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交流会嘉宾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教育工作经验,共同强调了美育艺术教育对人的人格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作用,在学生的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展美育艺术教育的关键性,以及提高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美育艺术教育质量的必要性和意义。
各嘉宾在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主题交流会上热烈讨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进一步指出了教育管理者的理念与重视对开展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关键作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崔宁对益教室与清华附中合作的“走进戏剧”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艺术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向教育领域的学者提出了开展艺术教育相关研究的倡议。
北京人艺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崔宁于交流会发表建议
来自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在当地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经验方法,包括县域内优秀艺术师资共享、艺术教师培训和艺术教学考核,以及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与学生文化适切的艺术教学。
艺术教育公益项目资助方在交流会中总结分享了项目实践中的经验,肯定了以互联网作为工具,设计和建立包含各相关角色的系统化美育艺术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地区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城乡各地区的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交流会后,各参会嘉宾都表达了未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推进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实践工作的愿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与益教室至今已联合开设了5年的戏剧课程,形成了清华附中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作为美育艺术教育进入中小学校园的标杆,体现了美育艺术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我国中小学美育艺术教育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在与清华附中的合作之外,益教室创始团队基于二十多年对于国内外美育艺术教育的思考、研究、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育人”的根本使命,通过创新、可持续的“课程、教学、师训、测评、展示”的体系化艺术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可复制、低成本、规模化”的区、县域解决方案,践行国务院美育教育政策,致力于解决城乡地区缺乏优质美育师资及培养系统等普遍问题。截至目前,益教室项目已在8省(自治区/直辖市)13个区、县开展,合作学校1574所、培训中小学艺术教师3292人。(文、图/友成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