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赤峰市公安局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部署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公安主业亮点纷呈、公安底盘不断筑牢、队伍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赤峰公安”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集中宣传2021年赤峰市公安机关亮点工作,敬请期待。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今年以来,赤峰公安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公安改革系列部署要求,坚持以民心民意为根本导向,以服务发展为核心追求,创新优化“四强四高”工作体系,持续做实做强公安政务提优服务“四大品牌”,着力开启公安高质量服务新篇章,用心、用情、用力把“赤峰公安”惠企便民靓丽名片谱写在新时代发展的旗帜上。
清歌一曲梁尘起,腰鼓百面春雷发
高站位深度谋划,引领“高能”公安改革强有力铺开
新一届市公安局党委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坚强领导下,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顺应时代发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把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8月3日,在赤峰市公安局2021年度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初步形成“以一个改革精神引领、一套组织构架推进、两个重点任务攻坚”的工作新格局。
明确了“不改不行、改就改好”的改革精神。根据厅党委对公安改革的要求部署,赤峰公安机关立足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全面领悟创新,总结提炼出“不改不行、改就改好”的赤峰公安改革精神,用鲜明的精神思想统一全警意志,推动形成了良好的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新局面。
构架了赤峰公安改革“2+2+5”工作体系。为更好地形成推动公安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市委层面,继续发挥好公安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公安改革联席会议两个机制作用,在全市公安机关形成市局和各旗县区公安机关“两级党委”实体化开展公安改革工作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年度公安改革重点任务,分别由市局班子成员牵头组建机构与人事管理改革、公安“放管服”改革、派出所“两队一室”及“乡村振兴”警务机制改革、“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改革、科技信息化项目推进五个重点改革工作专班,全面形成赤峰公安改革“2+2+5”工作体系,为统筹推进全市公安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部署了两个重点任务的攻坚战役。围绕厅党委部署的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警务,审议通过了《赤峰市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工作方案》《赤峰市公安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警务的实施意见》。将其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四做”“两个大抓”的具体举措,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全面深入研究部署,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工作目标。
孙海涛副市长主持召开2021年度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水平立体搭建,确保“高效”政务模式强有力覆盖
赤峰公安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为民服务暴露出的死角盲区、机制建设遇到的堵点痛点及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主攻方向,善于运用开放理念、创新思维和制度方式堵漏洞、破难题、固根本,统筹硬件软件两项建设、网上网下两个阵地,紧密结合赤峰公安工作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公安“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总结推出赤峰公安特色的创新成果,打造形成了“完善1项监督机制(即“十条严禁”制度);推进线上线下2个专项建设(即“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政务服务综合体建设);实现2个专项宣传全覆盖(即反非法集资宣传、反网络诈骗宣传);出台60项便民惠企新举措(即交管29项、治安户政20项、出入境7项、法制3项、交通运输治安1项)”的“12260”便民惠企赤峰公安服务新品牌,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赤峰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赤峰公安“12260”新举措
创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便民惠企“十条严禁”制度。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听取全市“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群众代表意见建议,立足公安机关实际,从强化市场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权益保障、切实加强监督等方面,制定推出“十条严禁”制度,并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监督问责力度,严格规范了公安服务管理行为,切实强化公安机关市场服务意识,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民辅警服务水平。此制度被市委营商办第42期《赤峰营商动态》编发全市推广。
《红山晚报》头版刊发赤峰公安“十条严禁”制度
精心打造公安政务“综合型超市”和“家门口的便利店”。在市本级和各旗县区建立起了“1+12”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人员、事项、权限的全面进驻,建成“一窗受理、一警多能”的“一站式”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在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6个公安服务综合窗口,并设立帮办代办团队,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和群众的业务办理。为推进公安业务的服务流程标准化,对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编制完成事项143项,实现了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四级完全统一,确保行政权力事项与办事指南实现100%关联。选择红山区分局桥北派出所、松山区分局向阳派出所等7个派出所作为“一站式”公安政务服务改革试点单位,下放派出所级政务服务事项156项,全面完成派出所“一站式”综合窗口建设和权限授权,有效打造紧贴群众的“家门口的便利店”。
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方便快捷为目标,强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建设采取“厅局共建”模式,快速推动“网上办、掌上办”公安政务服务上线运行,着力打造赤峰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新模式。同时,建设上线赤峰公安“24小时警局”,构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全天候”沟通桥梁。
“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积极开展反非法集资和反电信诈骗专项宣传全覆盖。大力开展反非法集资宣传,创新制定了《反非法集资“一看”“二问”“三警惕”识别法》,提醒群众准确识别非法集资人虚假夸大宣传的“画饼”“造势”伎俩,传导谨慎理性投资观念,提升广大市民防范非法集资风险意识。大力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宣传,自主研发反诈三维码,建成赤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通过全市两级反诈中心合成作战,强化预警劝阻工作职责,有效采取“电话预警+上门劝阻”的预警劝阻模式,有效扼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在“中国人民警察节”期间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宣传
着力拓展公安便民惠企服务深度。推出出入境特殊群体业务办理关爱等7项,交管违法处理、车驾管业务下放和推展服务网点延伸及信息化应用服务等29项,治安户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门槛和便民办理户政业务20项,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举措3项,交通治安营运驾驶员背景核查举措1项,共60项便民惠企服务举措,有效提升了公安便民化政务服务水平。制定市本级、旗县区级、派出所级的三级标准化行政审批服务清单,实现了各级审批权限的“应放尽放”。推进完成禁毒、交管、治安、户政、出入境等各项咨询电话向赤峰市政务服务“12345”热线融合,方便了群众咨询并实现了管理的统一归口。
孙海涛副市长在松山区香格里拉社区现场指导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水平贴心施策,赋能“高质”为民服务强有力推进
赤峰公安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精准把握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市委、市政府优化升级部署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公安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推出“一局集中、一个支部、一窗受理、一警多能、一网通办、一枚公章、一键监管、一次办结”的“八个一”政务服务新机制,以加快网办攻坚为创新点、以完善线下服务为支撑点,以精简审批流程为关键点、以提升“综窗”质效为着力点,完善“上下链接贯通、横纵到边到底”保障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协同高效“一揽子”的政务服务,努力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一局集中。全市两层级公安局将公安政务事项全部统一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形成了市级和各旗县区两级的“1+12”的公安政务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协同高效的公安一揽子审批服务。同时整合优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大力推进“蒙速办”的线上服务对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努力让群众进一次大厅办妥所有事。
一个支部。为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市本级和旗县区各服务大厅先后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实现了党建与行政审批相结合,党风廉政教育相结合,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党建与政务服务双向促进。
一窗受理。全市两级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公安办事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公安政务事项,市局统一下放各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和清单,实现了市、旗县区两级办事无差别的 “一窗受理”。
一警多能。以原有进驻警种人员为基础,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调配政治素养高、思想觉悟好、业务能力强的精干民辅警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并积极组织相关警种到政务大厅开展培训,提高了大厅民辅警的多警种业务综合办理能力。
一网通办。现有部分公安业务对接到了政务服务外网,初步实现了 “一网办理、同步审核、内部流转、数据共享”。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对接后,将加深融合统一受理、统一审批流程,实现所有网办事项的审批服务。
一枚公章。探索推出前台受理、承诺办理、后台审批的“受理审批分离”的政务服务新机制,推进 “不见面审批”,推广“一枚公章”批准办理公安业务。
一键监管。通过向责任警种部门下达年度工作任务,对照监管事项清单,将行政检查情况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做到网上可查、动态更新,形成行政权力事项办事指南,提高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次办结。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共享部门数据,融合线上线下,全面履行告知义务,群众和企业在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实现了办事全过程的“一件事一次办”。
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为群众办理业务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高质量开拓进取,跟进“高频”组合举措强有力落实
赤峰公安立足本责主业,主动融入新时代公安工作改革浪潮,把牢“筑牢现代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向,在前期“优化营商环境”、“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利民惠民成果基础上,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紧盯固本强基想办法,紧盯为民服务下功夫,紧盯求是问效见真章,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心便捷的公安服务,心无旁骛抓推进,矢志不渝抓落地,一抓到底、强力落实。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行动,10个业务警种发起了跨部门联合检查行动,制定了联合执法检查清单,相关战果即时录入市场监管系统。制发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指引手册》,将该《手册》发放至检查单位,细化了公安机关20项监督检查管理指引,公开了咨询举报电话和业务检查牵头部门,明确了抽查事项、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抽查频次、抽查依据等监管行为,实现了监管流程的全程公开透明。
严厉打击侵害市场权益犯罪。今年以来,全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煤炭领域”“林草整治”“昆仑2021”等专项行动,着力打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的黑恶势力和损害民生犯罪,净化社会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在“煤炭领域”专项行动中刑事立案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追赃挽损8.1亿余元;在“林草整治”专项行动中刑事立案6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在“昆仑2021”年度专项行动中,共侦破食药环领域刑事案件1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5名;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查获涉案资金1400余万元,侦破刑事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其中,成功侦破赤峰首起假冒注册商标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假种子”2.4万余斤,涉案金额600余万元,打击侵害市场主体权益的各类犯罪成效显著。
强化涉企案件监督管理。在“互联网+监管”项目建设背景下,创新研发“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系统”,在“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增加涉企案件监督模块,实现了办案系统的信息化闭环监督、网上督察、多维巡查,进一步规范了涉企执法行为。制定落实《涉企刑事案件办理工作规范》,加强对涉企案件的监督管理严防执法不作为、乱作为,严防粗暴执法、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督促民警依法履职,有效实现最佳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结合。加强行刑衔接,开展联动执法,加快涉企业案件办理速度,推进“挂案”清查清理,提高办案效率,严格规范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驱动反馈要求意见落实到位。结合自治区第二巡视组和市委第五巡察组指出全市公安机关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反躬自省、革除弊端,开展专项督查,形成督察问效的长效机制,全力统筹做好整改工作。特别是在整改全区营商大会提出的“39项事权未进驻”“昭乌达派出所未出具检查证明”两个重点问题上,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根据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消防工作的通知》,市政务服务局向市政府呈报《关于涉及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相关事项说明的函》,一次性减免“蒙速办·一次办”公安事项材料73项,全力释放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实在的“便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1年各项工作即将圆满收官,赤峰公安将在新一届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当下,面向未来,上下一心,齐抓共管,以“改革之中显身手、急难之中见担当”的如磐信念,探索“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优化提效,“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的进取之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长足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气,保持昂扬斗志,卯足干劲、不遗余力、充电续航,奋力跑出赤峰公安改革的“加速度”,在新起点上推动公安工作实现新突破,力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市公安局参加《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解答群众问题
来源:赤峰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