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专业离婚律师(西安离婚律师 | 离婚冷静期寂静是否给了爱情“破镜重圆”的机会)

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变的越来越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躁的状态中,回家后和伴侣的沟通也逐渐减少,导致矛盾越来越多,最终选择结束婚姻。

根据近年来各法院发布的经典案例中,部分涉及离婚案件,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四川省的一对婚龄32年的夫妻,在女儿即将为人母的时候选择诉讼离婚,四川彭州法院的工作人员在调解阶段了解到,夫妻两人仍有感情基础,只是因为琐事两人冲动提出离婚,为了帮助这对夫妻,彭州法院发给此对队夫妇特别订制的“离婚冷静通知书”,通知书注明该夫妇有两个月的离婚冷静期,冷静期内经过法院的不懈努力,夫妻两人重归于好。



家庭是社会关系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关系的稳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离婚变得司空见惯,离婚率不断飙升,冲动离婚占比较大,离婚冷静期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运而生,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离婚冷静期

离婚冷静期是指夫妻离婚时,政府强制要求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后再行决定。目前仅仅在政府机关实施。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撤回离婚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一个月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离婚冷静期”的目的是什么?

西安专业做策划运营的公司

冲动性离婚在离婚中占比很大,出台离婚冷静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由于一时情绪激动而选择解除婚姻关系的夫妻,减少遗憾,引导夫妻拥有正确的婚姻观,不拿婚姻当儿戏,用真诚缔造婚姻、用心经营婚姻、在生活中互相包容谨慎对待离婚。

但是离婚冷静期不是对婚姻的束缚,当感情消磨殆尽没有办法继续的时候,充分尊重双发意见解除婚姻关系,还彼此自由也是对一段感情的善始善终。

“离婚冷静期”当事人会反思吗

“离婚冷静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婚姻自由,不仅仅是结婚自由,离婚也是自由的,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而不是设置离婚冷静期干涉当事人的选择。有一部分人认为有时候离婚仅仅因为两个人情绪激动而做出的不理智选择,冷静期是给彼此一个机会,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有新闻报道在法院给出离婚冷静期时,有当事人采取极端的做法,杀害自己的伴侣,网友戏称离婚冷静期冷静着就真的冷。离婚冷静期的初衷是为了让当事人平静原本激动的情绪,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进行一定的反思,但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人会在冷静期内想到伴侣的好处,反省自己的错误,有人则会想法更加极端,想到的都是不幸的过往,在冷静期内无法反思,反而激化了矛盾。

法院的积极探索为冷静期制度的设立提供了现实样本

立法吸收司法智慧

近年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家室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地法院闻风而动,家事审判中,“离婚冷静期”频繁出现。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有济南、山东、四川、临汾等法院已经在运行离婚冷静期制度,而这些法院的有益尝试,为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立提供了非常可靠的现实样本,改变了之前徒有司法实践没有法律规定的现状。关于离婚冷静期,201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40条首次进行了明确: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在冷静期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开展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冷静期结束,人民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应当说: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对法官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能再是法庭上那副严肃面孔,而要用自己深入实际的工作热情和笑脸,去细致、耐心地化解双方的矛盾和纠纷,充当一个“和事佬”来修补婚姻。

纵观世界各国,面对逐渐攀升的离婚率,各国都在通过一些措施来避免冲动型离婚,在婚姻死亡之前为其降温。冷静期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为了能给想要离婚的夫妻一个慎重考虑的机会,它们在自己的离婚程序或者离婚手续中规定一定的冷静期。其中美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法国等对于婚姻纠纷都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机制,离婚冷静期制度对于当前过度婚姻自由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经验。

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合理的探索,也是法治社会人性化的尝试,架起法理与情理之间的桥梁,是法律在普罗大众眼中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法条,而是有温度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