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刊发稿件 高效(【关注】本周,中央级重点媒体刊发黔南这些稿件)

中央级重点媒体刊登稿件:








1、《组织人事报》刊发黔南评论文章《秉持“初心”方能守住“民心”》




2、共产党员网刊发龙里图片新闻《贵州龙里:稻花香里说丰年》




3、共产党员网刊发三都稿件《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四大阵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4、共产党员网刊发惠水稿件《@年轻干部 赠送一份“丰收”指南》


秉持“初心”

方能守住“民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关键在于“守住民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根基于民,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守好“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涵养“以百姓之心为心”思想


从上古轶事到三代政治,从诸子百家到贞观君臣,从明清之交到近代变法,围绕“民”的问题进行探索从未断过,形成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水君舟、“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君客等系列民本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共产党人的民本情怀,让一个大国领袖的民本思想深入人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饮水思源、居安思危,尤为重要。要始终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关键命题,坚持以民心民意为导向,践行以民为本理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让党员干部思想“充电”、精神“补钙”,筑牢宗旨意识,涵养民本思想。


坚守“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怀


夙夜在公、忘我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平常的状态,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是他治国理政最真实的写照。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为群众谋实事、干好事是干部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要带着感情亲近群众,做“秤砣式”干部,沉在基层,扑下身子,真正把心思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要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地出切合实际的点子、定切合实际的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地破解难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谋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初心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吃人民俸禄、为人民负责,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本份。要在实践中强化人民公仆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敬畏人民、服务群众,真正做到谋事为了人民、干事依靠人民。要善于自我净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兼蓄并容、求社情民意之真,尤其要坚持做到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志存高远、眼界开明,脱离官气、保持平民本色。





贵州龙里:

自媒体内容高效运营工具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今年来,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将高效农业产业作为该镇主导产业来推动,有效助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龙里县湾滩河镇金批村的稻田泛黄、田野铺金,丰收在望(龙毅 摄)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

“四大阵地”推动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力度,着力阵地精品性打造、宣讲一线式倾斜等重点环节,深入打造、管好、用好红色阵地,不断在“四大阵地”上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继续走深走实。

建立“矩阵式”学习阵地,提升“领悟力”。三都县针对各类群体需求,采取讲主题党课、唱红色歌曲、听专题讲座、重温入党誓词和“给党说句心里话”等形式,融合主题党日活动,实现集中学和自主学相统一,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铸牢参学人员理想信念之基。

创新线上线下学习形式,利用“灵绣三都”“水乡党建”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学习平台,将党史学习教育搬上“云端”,通过观看党史微视频、红色电影和主播说党史等形式,让党员学习由“面对面”拓展为“人对屏”,实现“云”上学,让党史学习教育“新起来”。将红色文化运用“读书漂流箱”的形式引进社区、带进村寨,让红色书籍在党员群众中流动起来。邀请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离退休老干部等讲述红色故事,开办“板凳课堂”“院坝课堂”,让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在水乡大地传承发扬。建立“沉浸式”教育阵地,增强“感染力”。鼓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资源,开辟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浸润于红色文化的熏陶中。

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资源,打造“村级红色书屋”,每周五定期为群众开放,破解农村文化建设难题。组织老党员、教师和宣讲志愿者等宣讲力量,多频高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义务宣讲活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如何历经万千曲折、千难万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让广大党员群众学史于有形、润物于无声,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建立“多维式”活动阵地,凝聚“向心力”。多形式整合党建资源,联合各领域党支部、“两新”党组织,开展各类资源共享、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理论学习合力。

创新活动开展载体,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学英模思想 做时代新人”“我对党说句心里话”等主题活动,增强主题活动的吸引力。组织文艺志愿者、书法爱好者、马尾绣手工艺爱好者等,通过积极创作“红色歌舞”、书写党史书法、马尾绣绣100条龙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形式,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人气。建立“立体式”服务阵地,畅通“帮扶力”。引导各级各部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注重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作,深度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

依托乡村振兴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微心愿”征集“上”来,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将便民惠民举措落实“下”去。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清单》和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台账,全方位、立体式开展便民利民类、公益风尚类、补助慰问类等为民办实事活动,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年轻干部

赠送一份“丰收”指南

银棉金稻千重秀,春去秋来好丰收。大地春种秋收,党员干部躬身耕耘却不能分时节。肩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党员干部要不断创造出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交上一份合格时代答卷。


求“远”——在矢志逐梦中

绘就“丰收”蓝图


革命理想高于天,追梦逐梦靠信仰。党的事业历经百年生生不息,创造出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有一群怀抱信仰、志向高远的共产主义者。坚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学好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故事。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国之大者”,永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时刻以“小我”对标“大我”,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考”,有所为、有作为、有大为。


求“真”——在坚定坚守中

铺实“丰收”底色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对“真”的追求,在“追”和“守”中创造了不朽功绩。党员干部要做“真”党员、“真”干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有“本真”的坚守,不做“两面派”“墙头草”“好好先生”,为人处世不“失真”。有“当真”的坚定,讲原则、守底线,善辨“弦外之音”“醉翁之意”,坚决同“牛鬼蛇神”作斗争。有“较真”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知重负重中彰显“真功夫”。


求“实”——在实干苦干中

蓄养“丰收”力量


仰望星空必先脚踩大地,丰收的喜悦源于精耕细作。一些党员干部充满激情斗志,但不乏急功近利、经验不足、能力不够等情况。要敢于从自身出发,把差距找准、把问题找实、把症结分析到位,努力克服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着力提高“七种能力”,有过硬综合素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勇于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一线任务中“撞墙”“碰壁”,在一次次跨越“娄山关”“腊子口”中长知识、增才干、攒经验,以稳健步伐走出“康庄大道”。


“丰收”是目标,党员干部要在理想、信念、作风、能力上严要求、高标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托付的“中流砥柱”,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换取“功成必定有我”的收成。


来 源:共产党员网 《组织人事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