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搞笑领域赚钱吗(自媒体人自拍喜剧小视频,3个月却只赚2元钱,弯路历险记)

欢迎各位读者,这是一篇我的自媒体心路历程记录,暂且取名《弯路历险记》吧,呵呵。

其实我使用今日头条已经近三年了(截止起稿这篇文章时是1271天),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用户,看新闻、看咨询、看视频等等,那时我的账号昵称、头像都与专业毫不相干,认证也没做。我的职业是编剧、导演、演员,工作稳定但收入低。我是从今年2月21日起,才正式将自己拍摄制作的喜剧系列小视频投放到了网络视频平台,动机很简单:若能利用起工作之余的时间和精力,给更多观众带去欢乐,同时还能提升收入贴补家用,不就扩展了我作为职业演艺人的更多价值吗?春节放假期间,我紧锣密鼓地筹备了一个叫《爱.笨蛋》的搞笑默剧系列视频作品,拍摄剪辑了二三十个视频。节后开始正式投放,先入抖音,然后是西瓜视频同步今日头条,每周更新从3个作品增加到了4个作品,边发布边摄制,持续至今。截止日前,抖音粉丝100出头,今日、西瓜粉丝34,创作收益2.3元。是的,就是2.3元。无图无真相,喏,“啪、啪”: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此文章中的案例都不是虚构的

屏幕前的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在笑我根本不会玩自媒体,或者是发出了同病相怜的感概呢?别急,咱慢慢聊,我不是来吐槽的,我是在总结自己三个多月以来的创作历程——作品有问题,运营也有问题,我承认我是自媒体的零基础小白小小白,就像我的作品名《爱.笨蛋》,我只是去爱生活、爱创作,管别人是不是把我当成了笨蛋……

标题为什么取“弯路”?我在这几个月的路上走了哪些弯?嗯,简直是经历了山路十八弯呢,捡几个令我印象最深的“弯”来跟大家聊聊吧。

第一个弯,在大家眼里可能不是“弯”,但我回想起来却实在是个趣事,各位可以当成个小故事看看:2月21日那天我刚刚发布了第一集作品,然后就带着家人进了一所大型游乐场,那里人山人海,手机彻底没了信号,彻底!那可是我正式发布筹备了个把月的作品呀,发布完居然因为手机无信号而无法收看反馈,你们能想象到宝宝心里那种苦涩滋味吗?这就好比是,我登台开始表演讲一个笑话了,我明知道台下坐了一批观众,可是一块布突然遮住了我的眼睛,堵住了我的耳朵,使我无法感受到任何来自观众的反馈!我知道他们一定听得见我口中说出来的笑话,我却不知道他们是在笑还是在觉得无趣。这种煎熬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当我回到有信号的地方,打开抖音看到几十个赞与评论(基本上都来自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我顿时心里舒服了,背上也早已经汗湿了。

第二个弯,来自于身边朋友同事们的金玉良言,我没有全部采纳。作品内容总体上还算得到了朋友同事们的认同,他们给我提的专业性意见,我都很认真地记下来并且在作品中不断修缮。有同事让我找那些专门运营小视频的文化传媒公司,他们是为我好,希望我的作品既能够叫好,又能够叫座。这时我却有点犹豫了,我担心的是按照“运营套路”出牌而创作的作品,会不会丢失掉很多自我?导致走上一条“啥来钱快就拍啥”的纯商业片路子……喜剧虽然确实是我赖以谋生的一项生产工具,但它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神圣之地。至今,那些朋友推荐的运营公司,我都还暂时只保留在通讯录里安静地呆着。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了句话,我个人觉得不错,在这里与各位自媒体人共勉“如果你拍视频的动机只是单纯地图赚钱,那就夹着尾巴跟在商业运营思路后面走,别傲慢地谈什么情怀与个性;但凡你对作品报以情怀,希望作品能有赚钱之外的一点意义,那么就把收益看得随缘一些吧”。是啊,姜文能够说“站着把钱挣了”,那是人家本事到了,平台够级别了。

第三个弯,就十分十分关键了,有关于我作品的内容形式。默剧,尤其是黑白默片,这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娱乐宠儿,受限于当时的科技与人们对荧幕的认知水平。一个已经被“淘汰”的产物,放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看到它,更多的感受是“怀旧”,其次才会去感受剧情内容与演员表演是否精彩。这就类似于隔着一层墨镜去分辨一幅色彩画作是否优秀了,因为现今人们所习惯的观剧看视频的样式(要高清、要色彩冲击、要台词和字幕、宽屏等等。包括看西瓜视频多为1分钟以上的视频,而我早期一些作品,为了追求1分钟以内的时长而刻意提高了很多的倍速),在我的这些作品中有太多的缺失。我唯一为此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作品在同类作品中,做出了差异化,能够换取观众的某种“新鲜感”。更令我“受打击”的,是我开始将这个系列作品投入到西瓜视频和今日头条来的时候,推荐量和播放量有些惨不忍睹,一查原因——平台的系统推荐机制中“16:9宽屏”、“高清画面”等等关键要素,我的作品都不占。我的作品为了追求复古感,采取了两种名为“1930年代”、“1940年代”的滤镜进行拍摄,高清的手机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就是4:3比例还带有明显噪点和划痕的镜头画面,视频发布出来两侧有很宽的黑边。估计后台计算机在测算我的作品时,直接当成低质量视频。我真心好无语啊,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各位看官,你们想笑话我就随意吧。我现在也在一点点适应机制,努力做出改变,4:3我加工重新剪辑成16:9,以前拍的有噪点与荧幕划痕的视频,播完就没了,现在不采用那两种滤镜了。黑白基调对于我的这个系列作品,是一种仪式感,我会沿用保留下去。但故作“复古”效果,并不是默剧的本质,只是噱头,不要也罢。

复古式的视频画面效果与比例,系统怎会知道我是在效仿卓别林电影呢

再总结一个“弯”,就暂时告一个段落吧。5月18日-19日,我的一个作品迎来了我后台数据的历史新高,也是这个季度(整整三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推荐量达到5000+,播放量达到1200+,收益0.48元,这事令我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了一天,觉得自己的辛勤劳动看到了起色,看到了希望。(此刻大佬们对我的表情可能如上图那样吧,哈哈)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分析,是我通过连续多日的观看西瓜大学的教学视频、学习自媒体运营技巧知识后,在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不断优化作品内容、标题和封面,系统开始接受我了,尽管我的作品依然只是黑白,噪点和划痕依然存在,整篇没有台词和字幕,但我通过后期剪辑技术,将4:3的画面合情合理地扩展成了16:9的比例(在两侧增加了老式剧院的建筑特征,在艺术形式上我自己能够接受)。在取标题时,我使用了今日头条自带的“灵狗反低俗助手”小程序,反复编想标题,直到小程序给了我99分,我才采用。在制作封面时,我不再偷懒选取视频截图,而是在原始素材视频里找截图,再通过图片美化的软件仔细加工打磨,最后上传并编辑封面。如果我早一些学习这些知识,在不妨碍我创作表达的情况下,我当然会乐意及早做出修改。朋友们,咱们来到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的舞台上做演出,那咱就得提前知道这个舞台的一些基本规矩,并且努力遵守它,不是么?

对比上一张图,画幅比例我做出了自己相对满意的修改处理

我的作品封面、标题也在不断的提质改造

今年开始,我感受到自媒体的舞台真的很广阔,很有魅力。朋友,你愿意和我一起携手在这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风采吗?爱的笨蛋在此衷心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工作快乐,每天都有新收获!下一个季度末尾,我再来做总结,当然前提是有大家支持、喜爱我的作品,使我有动力继续为大家表演,时常为大家送去欢乐。

自媒体运营中的笑话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