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媒体有哪些(户外广告的“宝藏媒体”,谁才是品牌背后的引爆者?)

马云说,未来最珍贵的资源是数据;阿里集团战略顾问曾鸣说,未来商业的核心是精准。而对广告主来说,数字化媒体正好解决了“数据”和“精准”的两大问题。


提及数字化媒体,广告主们往往容易关注到信息流广告、SEM推广等线上的流量,然而,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是个不争的事实。拿现金贷业务来说,2017年,发展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只有2-3元,能达到放款条件的通过率一般是20%左右,也就是说,当时的获客成本是10-15元。


而仅1年之后的2018年,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已变成20元左右,通过率只有10%,这意味着,获客成本,已涨到了200元左右。还有在线教育行业,特价课的获客成本就已经达到了3-700元,正价课的获客成本则攀升到了3000元以上。


针对线上流量成本暴涨的情况,大家都意识到了“线上流量到顶,线下流量重生”的趋势。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也在通过布局线下门店、发力下沉市场来抢占线下的流量。那么这对于广告市场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户外广告成为广告主的投放重点


我们每天70%的时间都待在户外,针对这点,户外无疑是广告投放的好场景。继国内知乎蓝和网易红相继在各地地铁投放线下广告后,不少app也更加注重线下投放,纷纷开始布局线下广告。户外广告具有触达率高、视觉冲击力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是绝大多数线上广告不具备的。


户外广告的营销更注重地点场景与消费者体验的结合,行之有效、富有创意的户外广告可以超越原本单对单传播的局限性。比如,Drake多伦多执行的户外广告案例,单块广告牌获得了超过7800万次曝光;可口可乐美国时代广场的一块屏幕上也曾投放过一则名为#cokemyname的营销活动,这则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2.5亿次的曝光。


户外广告的曝光度更高,触达人群体量更庞大,这也使得流量获取成本相对较低。在这个互联网广告饱和导致流量获取越来越难的时代下,广告主们更应该重点发掘线下营销的价值。


■ Drake在多伦多的单块广告牌获得了超过7800万次曝光



交通出行是户外广告不可忽视的场景


就像电视朝着视频整合方向发展,电台朝着音频整合方向发展一样,户外广告应该更多的发挥地理位置属性,并根据地理位置移动化营销。


研究数据表明,在户外广告营销中,楼宇电梯、交通出行和影院是排名前三的头部场景。其市场份额占比于2018年分别达到35.6%、47.7%和11.6%。主要是因为这三大场景在人流量和广告环境密闭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关键的,它们遵循了城市居民“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轨迹。其中,交通出行广告在2019年户外广告市场中就已经占据42.9%的份额,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的暂时下跌,2021年必将迎来高速增长。


交通出行广告的占比之所以会不断增大,一方面是因为这三大头部场景中,它是作为连接工作与生活的桥梁,联通楼宇电梯与影院两大头部场景的必备方式,另一方面是它可以随时随地跟着地理位置移动营销。而相比于高铁、飞机、地铁、公交车等路线固定的出行方式,网约车、出租车覆盖的人群更庞大,覆盖的城市面积也更大。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和【交通部数据】可知,全国网约车出租车日均订单可达7000万单,这个庞大的蓝海市场,是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都想占据的领地。


户外自媒体人如何运营



车内广告将成为交通出行广告的大趋势


传统的车载广告,比如车身贴纸、车后窗投影、车顶LED灯牌文字等,这类广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面向的都是车外的路人,而不是车内的乘客。人们在开放的环境下,各类广告展现量过多,注意力是无法集中的。而这类传统的车载广告,传播的场景难以确定,面向的受众也不明确,在这样模糊的特性下,广告费无疑是浪费了一大半,转化效果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车内封闭式场景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公交地铁这类大空间,私密性更强的打车场景优势更加明显。


数据表明,人们平均打车时长为22分钟,在这样一个狭小封闭的车内空间,人们容易感到无聊,这时候如果有一些有趣的事物,他们就很容易被吸引,也会更多的进行互动。这种情况下, 广告宣传的场景利用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并且,打车的人群一般都是城市主流人群,这类人收入高、消费能力大、消费意愿强,面向他们做营销,广告的转化率也会比一般的高。



流量争夺永远是广告主的营销重点,而流量的转化更是重中之重。在数字化媒体不断更迭、交通出行的营销优势日益明显的趋势下,选择合适的车载广告媒体,将是品牌广告营销的突破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