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在手上画画(15岁小姑娘,用圆珠笔画画,每一幅都让人动容)

安安静静,

画好自己喜欢的作品。

初心

单看这幅作品,

你敢相信它出自

一个15岁小姑娘之手?

《期盼》

更不可思议的是,

她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

2015年,

13岁的丁梦红,

开始自学铅笔画,

2016年4月才拿起圆珠笔。

自画像

短短一年时间,

她却让众多“前辈”自惭形秽。

《关爱老人》

是梦红的第一幅圆珠笔作品,

用了50个小时,2支圆珠笔,

她想通过这幅作品,

呼吁人们关爱留守老人。

《关爱老人》的创作过程:

呼吁人们关注留守老人,

并非天真少女的矫情,

而源自她也曾是留守儿童。

梦红的家庭条件并不好,

从记事起,父母为养活一大家人,

整年在外务工,而她和姐姐,

被寄养在乡下姨妈家中。

《流浪汉》

“从六岁起我就成了留守儿童,在农村,人们干农活没精力管小孩,所以就玩得特别疯,玩得大汗淋漓,那叫一个痛快!

不过这也弥补不了,父母没在身边的那种孤独感。”

农村的老人、

流浪汉、

留守儿童。

善良敏感的梦红,

看过之后,历历在目,

尤其是他们孤独的眼神,

更是牢牢刻在心中。

“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很多留守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门前的一个老奶奶,杵着拐杖,穿着一件很多补丁的衣服,脸上满是皱纹。

哪怕再晚,她都要站在土路上盼望儿子回家吃饭。老奶奶一只闭着,用嘶哑的嗓子呼喊,整个村子都回荡着她的声音。”

老奶奶的形象,

深深印在梦红心里,

《盼望》由此而成。

而提及童年农村的生活,梦红说:“比起生活条件不好,更多的是思念父母。”每次从爸妈那回来的前几天,我都会晚上躲在被子偷偷哭。

姨妈姨父是爱我的,还有其他的小伙伴儿,不过这些也没能弥补心中的那一点空缺。

放学的时候,看着别的同学有父母爷爷奶奶来接,而自己只能一个人走路回家,虽然距离不长,但心里总还是会产生一些想法。

《留守儿童》创作过程

画中孤独又渴望的眼神,

不仅是梦红对父母殷切的期盼,

更饱含了无数留守儿童,

对父母的思念。

在农村生活的时光,

梦红最想感谢的是她姨夫,

帮她纠正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吸烟的老人》

“在老人身上我总感觉像极了我的姨父,包括神情,透过烟雾朦胧,好像为家里的琐事烦恼着,也许这也是我画这幅画的原因吧。”

《双手》

这幅是想描绘姨父的手,

他的手掌好多裂痕,

通过手就可以看出,

他是有多辛苦、劳累。

这是努力奋斗的人们,

岁月与劳动在手上,

留下的痕迹。

由于环境的缘故,

梦红没有专门的画室,

她只能趴在破旧的书桌上练习。

没有老师教,

也请不起绘画老师,

一切都靠自己慢慢摸索。

陷入瓶颈的时候,

她也会到网上搜索,

揣摩学习大触的手笔,

一发不可收。

白天时间不够用,

晚上就接着画。

“夜晚更安静,

容易进入状态,

恍惚间会觉得,

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夜里画画的时候,

她会经常想起小时候

在农村生活的场景。

到谁家打枣摘杏,

到谁家跳绳游戏,

每每回忆起这些,

她都感觉自己

比好多孩子幸福。

画下妈妈喜欢的大王小王老师

每画完一幅,小小年纪的她还会反思:这幅画“失误”在哪里,哪些细节还可以提升,然后默默记在画的背面,吭哧吭哧再画上百个小时重画一幅。

有人好奇:

为什么偏偏选择圆珠笔。

梦红说纯粹是因为家里圆珠笔多,

快手上画画怎么赚钱

随手捡起一只就画了起来。

对于自己未来的打算,

梦红考虑得非常清晰,

她希望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能专门学习绘画。

15岁的她还腼腆地提到,

自己的偶像是冷军老师,

有朝一日能跟他学习,

想想都梦幻。

“没有老师的时候,做回自己是最重要的。不忘初心,安安静静画好每一幅作品。”

《佛根》

就像《佛根》,这幅画反反复复画了很久,有时想放弃,但又舍不得,想着换另一种心态,才能把它完成,这句话勉励我自己也勉励大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她还有一个最大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把画画得更好,抓住人心。其实能画一辈子的画,她也就满足了。

《悔》

如今的梦红,

正着手留守儿童系列,

因为曾是其中的一员,

对这一切她感受更深。

相对于现在梦红住的父母打工的城市,农村的音乐、美术教育,欠缺太多。她希望自己这些用心的画作,能引起人们的了解关注。

对于出身,对于生活,

言谈间听不见梦红的一丁点抱怨。

反而是眼神清澈,脚步坚定,

像一只小鹿自由奔跑,

像一条小鱼安然入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