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增长:以终为始,利用一切资源让更多用户更高频地使用核心产品功能。本质是通过数据驱动的迭代测试把主观认知变为客观认知,用测试的冗余性换取增长的确定性。
在公司或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战略重点不同,用户增长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战略是起始点,决定中短期目标;增长项目是在这个路径上行驶的车。
如何做用户增长?
五步招法
01 确定增长的阶段性目标
先明确当前战略目标是什么,再确定选择当前阶段需要做的增长项目。例如:短期内提高日订单量、用户量;提高课程的付费购买率;提高短视频的播放量等等
02 确定增长项目
目标明确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增长项目。对于创意型项目,合理选择。让用户快思考、凭感觉第一时间选择我们产品。
做用户增长,最大挑战不在于如何做,而是到底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增长项目。
摩拜推出以调度车辆为目的的红包车项目,将红包车停放到红包圈内,就可以得到红包;ofo随后只要产生有效骑行则随机送红包,实现用户量反超;摩拜骑行后奖励虚拟币,可在成就馆内兑换物品。ofo没有当即去做类似成就馆项目。
03 增长组织保障
快速迭代测试,形成增长势能。常见的组织形式
(1)原有职能团队兼作用户增长,如产品团队、运营团队、市场营销团队
(2)成立专门的项目增长团队,团队的职能由增长项目经理负责,制定增长策略、提出增长创意、设计增长方案、同时推动项目落地,并对增长结果负责。
(3)成立专门的用户增长团队,由产品、研发、运营、市场、公关等团队派出BP支持用户增长团队的工作
(4)成立专门的用户增长团队,团队涵盖自有的产品、研发、运营和市场等各种职能,形成小的硬闭环
04 增长曲线跨越
公司业务成熟度或产品发展阶段的不同,避免陷入“经理人窘境”如图。只盯着一条增长曲线,开始增速很快,随着产品不断发展用户增长放缓。待走到C点,再去探索新增长曲线,意愿度很低,成本偏高。
A点在增长曲线早期,投入不超过5%资源在新曲线探索。时间充裕,有很多尝试的机会,不断尝试。聚焦新业务,创新探索。
05 增长项目设计与执行
- 漏斗型增长
把用户在产品中的体验流程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环节,通过优化每个环节的转化效率,提升用户整体生命周期总价值
- 功能型增长
给产品增加某种功能,带来用户的增长或活跃。例如分享、给用户发红包、邀请拼团享低价、砍价
- 策略型增长
单纯固定的发红包功能,肯定对用户增长效用很小的。结合策略,如红包怎么发、发给哪些用户、发多少金额、什么时间场景发怎样的红包等等。红包策略的不断调整,对用户增长的效果更明显。
- 整合型增长
线上产品与线下业务的融合,如教育类线上产品少儿课程教学,线下组织少儿活动交流。以互联网背景人员为主,线下业务人员为辅,在限定的物理范围和一定的资源投入下,以MVP最简化可实行产品的方式快速试错迭代。
作者:杨瀚清 《我在一线做用户增长:存量时代的用户运营之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