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米业吉林市销售点(我的天!这是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村?有木有搞错?)

来到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一片现代化住宅区让人眼前一亮:十几栋楼都是装着大落地窗的小洋楼,楼下停着一排排小轿车,小区里还有各种健身设施,跟城里的高档小区一个样。

推开大荒地村农民张庆龙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装修时尚的两室两厅,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都穿着单衣短袖。

张庆龙告诉记者,当地农民的土地几乎都流转给了东福米业的稻米基地,不但能旱涝保收拿到土地流转的钱,还能到公司打工再领一份工资。现在,他和妻子、女儿、女婿都在东福米业工作,年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

对有些人来说,孤店子镇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这里出产的“大荒地”大米却闻名全国。大荒地大米的成功,正是孤店子镇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水稻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和机械化的创新之路,这也是让张庆龙一家实现离土不离乡、上楼不失地,就业、就医、入学、养老、购物不出村的幸福起点。

早在1998年,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就开始引进绿色大米

2000年,张庆龙所说的“东福米业”——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刚刚成立,当时企业还只是一个磨米小作坊,搞的是订单农业

从2010年开始,企业和大荒地村推行村企共建、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农民在土地流转后集中居住楼房,转化为产业工人。

之后又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科技研发、工厂化运营、全程机械化耕种,让“大荒地”品牌带动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通过神农温泉、北方农业博物馆、采摘园带动农业观光旅游。

2013年,东福米业自有品牌“大荒地”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东福米业开设天猫旗舰店,实现电商销售;2017年,大荒地村被评为吉林市首批淘宝村试点,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现如今,东福米业已建成4380公顷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和600公顷的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从种子、化肥到水、土全程可控,水稻生产的整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

孤店子镇属于北方寒地稻作区,秋天收完粮食到第二年开春都是农民的农闲时节,不过农闲的时间却越来越短。

在孤家子村的吉林市意禾田生态家庭农场,企业以生产高钙、富硒以及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农产品为特色,积极拓展发展空间。2017年,农场建成一条可视化稻米观光生产线,供游客现场参观;2018年又新建了一座由万余米草坪和10座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大营”,游客不但可以体验蒙古美食,还能参加篝火晚会,参与骑马、射箭等蒙古族特色体育活动。

近年来,孤店子镇不但推进绿色及有机稻米综合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还依托地热温泉、雾凇冰雪、生态农业等资源,积极带动农业观光、农耕文化、温泉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等乡村旅游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春新家庭农场捕蟹节

吉林东福米业电商运营模式

吉雨田源家庭农场采摘

东福米业兴建的神农温泉度假村

近年来,孤店子镇已经成为长吉一体化、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重要节点城镇。2013年,孤店子镇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城镇化试点镇之一;2014年其现代农业园区被纳入省级开发区备案管理;2015年被列为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先导区;2017年被确定为吉林省第一批特色小镇;2018年,经过5年规划设计建设的镇核心区颇具规模。

截至2017年末,孤店子镇实施土地流转3500公顷,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户,各类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达109家,粮食产量持续稳定5.3万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孤店子镇每一年都有新成绩新面貌,每一年都在续写幸福故事。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商越洋

编辑:马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