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靖 扬州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当前传媒产业迈进融媒体时代,多元化、动态化、联动化的信息架构可以在各类媒介中进 行广域的传播,传统媒体的内容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时空、全地域的输出。社会大众对于媒 体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针对公众对于传媒业的新需求,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的路径方式也 面临来自新媒体技术的巨大冲击,尤其在电视媒体方面,更要积极主动地迎合时代浪潮,做出创新和 改革。
一、引言 如今,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 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爱奇艺、优酷等网络直播平台的出现, 在大幅冲击着传统形式的媒体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很多 报纸杂志宣布纸质版的出版物停刊,由电子刊物来逐步代 替,而对于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电子化传媒行业,由于 在及时性、互动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等方面与新媒体业态 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劣势,因此收视率和收听率也在大幅 降低,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广播媒体的改革势在 必行。
二、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与传统媒体共建共享 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融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技术传播的 及时性和精准性的优势,组建网络广播电视阵地,将新媒 体的技术优势与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优势充分的结合,实 现短板补充和优势发挥,让传统媒体在传播速率和内容的 广度与深度上发生深刻的创新和变革。 多种信息媒介融合的进程大致会经过三大阶段,早期 阶段是实现文字性传播媒介与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而 进入新的媒体时代后,简单的内容传输媒介融通已经不能 适应受众更深层次的需求,因为各媒介之间的运营机制和 路径还是彼此独立的,不能在理念和思维层面开展更加全 面彻底的交流。融媒体倡导的是传播机制与内容理念的创 新,而不是在各类媒体间抄袭式的借鉴模式,仅是照搬复 制,缺少内在的独立性元素。 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电视媒体是普及率相当高的一 种信息传输形式,但是传统的电视是单向传播的方式,观 众只能被动接受固定时段的电视节目播放,尽管有了回放 和点播,但是电视内容与观众之间缺乏更加有效和宽范围 的交流与沟通,这就不能把观众对于电视内容的观点和想 法更好地表达出来。当前很多地市级的传统电视媒体机构 都创建了多种形式的融媒体平台,涵盖了门户网站,微信 微博客户端,传统电视节目以及广播等,在形式上已经做 出了相应的创新,适应多媒体传播媒介多样化的背景要 求,但是在内容的多样化和深度上仍需要继续进行探索。 怎样让内容的充实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紧密地结合起 来,这方面有些省、市级的广播电视台的做法就较为僵 化,形式主义严重,缺乏独立的内涵,把其他地方电视台 的新闻采访报道和播出形式进行全套的模仿[1]。这样的后 果导致一旦有原创节目诞生,就会有类似的节目形式蜂拥 而上,仅仅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了微调,但是实质性内 容却是基本相同的。比如韩国电视台的很多娱乐节目被搬 上国内地方台,而其他地方台也纷纷效仿,一时间节目过 度泛滥,且泛娱乐化倾向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取向,遭到了大众的诟病。此外同质化的节目内容也给 观众造成了审美和视觉疲劳,而互联网媒体如爱奇艺、优 酷等新媒体客户端则更偏重于客户体验,因此攫取了大量 的电视用户。
三、切实提升全媒体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性 针对以上现实,传统电视媒体一定要在内容实质的创 新上下功夫,实现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主要的依托途 径就是把媒体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做到最大化,通过以多 媒体统一联动的集中式指挥协调中心实现各渠道媒体信息的有效精准采集,高效的传递,高标准的处理,全域的 传播。 在这个途径的建设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就是很好的 范例,是国内其他各级电视台的示范学习引领,它的先 进理念在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高效化,传播方式的多元 化[2]。其他各级电视台都可以以此为参照,特别是市、县 一级的传统媒体,应当重点在新闻类素材内容特点的挖掘 上开始思想理念大讨论,如何实现不同媒体形式与内容 间的有效衔接和充分融合,从而解决目前传统电视媒体传 播内容的广度局限性、形式单一化、采集渠道窄的现实问 题,开始构建综合化的广播电视服务体系。 信息采集方面以新闻素材的收集效率与新闻事件的敏 锐度为突破口,能够实现新闻制作播放前、中、后端全过 程的提质增效,加强记者队伍综合素养提升。能够通过实 地调查,网络渠道观察,分析研判等多种能力掌握最新最 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中段的编辑队伍要做好新闻事件的加 工和润色,保证素材价值观取向在不偏离主线,新闻事实 原则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让其更加 吸引眼球,更加迎合观众口味;在后端的播音主持上,把 新闻打造成老百姓身边的事,让大家都能够站在主人翁的 角度去了解和观看,这就需要主持人、播音员的传媒专 业功底强,语言更加诙谐,更贴近民意,比如央视的主 持人队伍中的朱广权、撒贝宁、尼格买提等,都成为了很 多观众的偶像,这也是传统媒体生产内容转型的一个主要 阵地。
四、传统媒体要打造全民开展共享共建 融媒体布局 无论是新闻节目、娱乐节目还是公益类节目以及广 告,在原有的传统媒介主导下,新闻制片与受众群体之间 存在非常大的隔阂。传媒机构多被认为是党和国家的喉 舌,为组织进行服务,同时加入盈利化的内容,以实现其 可持续运营。但是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短板在于,它并没有 成为广大普通民众的喉舌,所表现的主要文化特色仍然是 在利益追逐下的精英主义。 比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就是在背后利益 团体驱动下,用一些极为成功人士的认知层面和背景经 历来帮助人们去找到择偶的方向,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 绝大多数还都处于中低收入水平,这些节目中的“奇人异 事”并不能代表整个大众的价值方向,因此难免有哗众取 宠的嫌疑。那么,在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要在信息征 收与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加快进度补齐短板,而对于本身拥 有大量民众基础这一巨大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细分客 户群体。在内容编排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丰富百姓文化 娱乐生活为目标,注重将具有接地气、聚人气的节目内容 加入,把广播电视节目打造成为民众与广播电视台的共享 共建,并相互配合支持,促进观众把内心的观点想法通过 广播电视节目向外界更广泛、更清晰地传递。 这些理念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在内容获取节点上的创 新突破,比如以前的新闻都是以国家重大事件和社会的突 出成就来描绘,而共建共享的电视节目,要有普通大众的 身影。比如《星光大道》栏目创办之初就是代表了草根阶 层,是广大中低收入人口实现自身梦想的摇篮,也可以通 过节目形式的亲民,加入更多社科知识,这些内容都可以 为增强国民素质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成为党和国家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五、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实现媒体资源的 精准投放 当前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拟合群体间 的需求结构模型,从而为资源服务者提供更为有力的精 准参考。而对于广播电视台这类传统媒体而言,更要积极 跟上融媒体时代步伐,实现内容资源的高效匹配。该领域 新媒体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大多数的新媒体终 端都可以结合用户的属性,通过用户观看时长、观看时间 点、收藏的内容等来勾勒人物画像,从而精准地推送相关 节目。那么广播电视台的内容也可以借鉴此模式,实现节 目的菜单化和智能化。一方面观众可以把兴趣爱好输入其 中,后台为其匹配相应的节目以及背后对应的编导、记 者、主播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相关联的 节目内容甚至是一些简短的广告,实现节目推送的柔和顺 畅,无违和感与强制感,观众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六、结语 在融媒体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传统媒体要根据自 身特点寻找发展的竞争优势和内生产动力,优化改良内部 生产结构,促进内部生产的健康发展,打造一流媒体平台 交流模式,强化受众与传统媒体的沟通,积极满足他们的 内心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钰.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对策探 究[J].声屏世界,2019,(6):62-63. [2] 王晓宇.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策略 [J].新闻研究导刊,2019,(8):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