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是什么意思(“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咋说?“阵”是什么?)

#三农创作挑战赛#5月5日是2021年立夏交节的日子,立夏一到,也就意味着春季所有的节气都一一走完了各自的行程,属于夏季首个节气的时间随之开启。再过3个夜晚之后立夏即将到来,随着立夏的迫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的农谚式说法。至于说这句农谚所要表达的意思和它背后所暗含的科学道理到底是什么?其中的“阵”具体指的又是啥?你可以往下看!


雷阵雨

立夏虽然是夏季当中的首个节气,但即便是立夏来临,也并不代表气象意义上的夏季就已经真正开始。立夏之后,除了华南之外的国内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会稳定在18——20℃,而气候学上的入夏标准却是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22℃以上。


为了便于说明农谚“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背后的现实及科学依据,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阵”的意思。虽说“阵”字本身有多种释义,但在这句农谚说法中,“阵”的具体释义应该是适用“雷阵雨来临前乌云翻滚,雷雨交加的现象”。照此说来,农谚“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立夏一般不容易打雷下雨,但如果立夏真的打雷下雨了,那就说明年景不错,等到日后夏秋两季的庄稼收获时,农民渴望的丰收基本上是有所保障的。而要把这背后所包含的科学道理讲清楚,那就需要我们联系我国的气候特点加以说明。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上的显著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也决定着国内各地的降雨必然会受到季风活动和所处季风区内的具体地理位置的影响。立夏之后,在夏季风的作用和左右下,国内各地出现的降雨,主要由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水汽吹送到大陆而生成。只不过因地理位置不同,即便立夏后国内大部分地区在降雨上呈现的多是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地区入夏的时间不同,降雨上的年际变化也不一样,在季风的影响下,各自进入雨季的时间也有相当明显的前后差异。


立夏前后的4月末——5月初,暖湿的夏季风只会推进到南岭及以南地区,并在5月中旬左右使华南地区的降雨迅速增多,进入前期汛的盛期。待时间进入6月夏季风才会携带着暖湿空气影响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进入雨季。及至7——8月间,当暖湿空气在季风的作用下推进到秦岭——淮河以北时,华北、西北、华东、东北才会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内进入雨季,或者是得到季节性融水和冰川融水的补给。


总体上说,国内南方雨季的时间开始早,结束晚,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而北方雨季的时间开始晚,结束早,主要集中在7——8月。立夏来临时,国内50毫米等雨量线只会北移到江苏东台、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一线,尽管说明此时北方的降水开始有所增加,不过此时华北、西北等地的气温回升速度快,白天温度高,相对来说降水依然不多,再加上春末夏初为哪里的多风时节,蒸腾强烈,天干物燥也就因此成了不少地方的明显季节性气候特征,田间作物时常会遭受干热风的伤害和影响,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都同时表现为缺水。所以对雨的渴望也相当强烈,这正是农谚“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所产生的地域基础和环境沃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