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书法家协会(株洲市八中学子武汉研学报告新鲜出炉)

“眼界决定旅行的宽度,心灵决定旅行的深度。”

近日市八中高二学子前往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学生或深入挖掘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或化身美食评论家,为武汉小吃策划营销方案;或展示科技的魅力、人类的智慧和探索精神;或学习红色革命历史,发扬传承革命精神……一份份精心撰写的研学报告新鲜出炉,令人耳目一新。

经过学生发展中心评选,八个小组的研学报告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研学报告。接下来,让我们将为您展示部分优秀研学报告。

优秀研学小组名单

344班夏少聪组(邓芸芸、邹洁、贺妍、何俊林、田柳麟欣、肖贵祥)

344班唐吉祥组(高博文、吴佳程、陈宇翔、李洲、李可欣、林思懿)

345班胡琼丹组(谭可人、吴语彤、李昕怡、宾欣、施旖旎、刘雅仪、何海玲)

346班彭雨鸥组(谭洲、李谦、张理、杨宇辰)

347班沈 菁组(谭茜、马慧子、许心奕、王瑞银、王贺添、刘佳鑫)

348班田 甜组(吕茜茜、廖晴、曹贝、李宛蔚、吴铭、谢锐、黄瑜婷)

349班易俊杰组(易圆、黄宇州、欧志明、龙宇阳、赖成武)

351班张嘉怡组(袁紫轩、旷金萍、刘思懿、罗宝怡、雷梵、陈佳妮)

一、探究湖北武汉古今文化及历史成就

——株洲市八中高二年级 344 班研学报告

研究地点:武汉

研究时间:2019年11月21~23日

小组成员:组长:唐吉祥 组员:高博文、吴佳程、陈宇翔、李洲、李可欣、林思懿

研究过程:1.参观武汉科技馆; 2.武大、华科大名校之旅; 3.参观湖北省博物馆;4. 登临千古名楼--黄鹤楼;5.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 ■ ■ ■ ■

来到武汉科技馆,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体验了许多实验,得到了许多欢乐,也为了探究原理在水钟前长时间摄像,不光得到了知识,也感觉到科学的伟大。在这里,诸多的科技产品令我们眼前一亮,有贴近我们生活的、有关于神秘的宇宙的、也有关于未来的高科技产品。在这里,我们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学习到了很多物理知识。对于未来科技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好奇的心理,科学家们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令我们十分敬佩。这次经历也让我们坚定了刻苦学习的精神,相信未来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天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誉有“小清华”美誉的华中科技大学。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园美景,漫步其间让我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我们聆听了学长们关于华中科大电气的讲座,作为未来新时代的接班人,这次讲座我们收获满满。不仅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什么是电气,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好的规划。我们也参观了华科大的校史馆,回首过去的往事,我们对华科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华科大更加向往,坚定了努力学习的意志和信念。参观完华中科技大学之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了南方最有名的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顶尖的配套设施、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齐聚一堂,武大的每一处地方都令我们向往。漫步在武大的樱花大道上,穿梭于武大的教学楼之间,和师哥师姐亲切的打招呼,在武大的食堂享用了丰盛美味的午餐。武大之旅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令人难忘。




我们下午来到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看着一块块刻满不平等条约的石碑悬挂于空中,想起腐朽的清政府在战场上的失利,想起懦弱的清政府不战而降的屈辱,压抑感愤怒感喷薄而出。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从戊戌六君子到义和团运动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顽强地探索着救亡图存的道路,为我们谱写了一段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乐章。此外,还有一幅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即“孙中山赴檀香山”的复原场景,蔚蓝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从香港驶向夏威夷,站立的少年孙中山和端坐的孙母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海面波光粼粼,没有革命的热血澎湃,只有一片寂静,却是孙中山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他开始他的求学、行医、开创革命的生涯,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祖国面临的危难,是否会想到自己会做出如此一番伟业。

我们看到的是作品,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铭记着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四大镇馆之宝还有无数价值连城的藏品陈立其中,提醒着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过去,以怎样的决心来改造现实,以及用怎样的理想去憧憬未来?作为优秀高中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行作用,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发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努力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千古名楼黄鹤楼,当我们站在黄鹤楼下的时候,它所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令我们沉醉。登临黄鹤楼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美景观一览无余。在热闹繁华、科技感十足的武汉市街头,古色古香的黄鹤楼也许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但它所蕴含的魅力是其他建筑无法相媲美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虽然我们不能体会到像崔颢一样的思乡之愁,但游览黄鹤楼的经历,我们仍是一生难忘。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武汉市上空的景色又令我们沉醉。回首三天的研学之旅,我们感慨万千。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是因为有无数革命志士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成就了如今的安宁。武汉市街头的高楼大厦,又是多少建筑工人用汗水所建成的。以史观今,展望未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代。虽然我们现在仍是学生,但这个世界的未来是要靠我们来创造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勤奋学习、不忘初心,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黄鹤楼的建筑及文化

——株洲市八中高二年级345班研学报告

研究地点:武汉

时间:2019年11月21~23日

小组成员:胡琼丹、谭可人、吴语彤、李昕怡、宾欣、施旖旎、刘雅仪、何海玲

研究过程:

1.查找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在研学过程中询问导师与黄鹤楼的相关概括

3.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一部分组员研究和收集有关黄鹤楼建筑风格等相关资料,另一部分组员研究和收集有关黄鹤楼中诗文及历史由来

4.组内成员一起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资料的整理

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概括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历经多次摧毁,重建多次,历经不同朝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

了解黄鹤楼的由来,观察黄鹤楼的建筑风格,观赏黄鹤楼中的壁画、诗文、书法等。

三、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调查过程及内容:

1.建筑风格特点及蕴含的意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武汉市的标志建筑。黄鹤楼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建筑特点: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宋代黄鹤楼由主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建在城墙高台之上,四周雕栏回护,主楼二层,顶层十字脊歇山顶,周围小亭画廊,主次分明,建筑群布局严谨,以雄浑著称。

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黄鹤楼的遗风,但在布局与内容构成方面有不小的发展,植物配置的出现,更是一大进步,使原来单纯的建筑空间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庭院空间,特点是堂皇。

明代黄鹤楼,楼高三层,顶上加有二个小歇山,楼前小方厅,入口两侧有粉墙环绕,特点是清秀。

清代黄鹤楼的外形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表现出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建制格调以三层八面为特点,主要建筑数据应合“八卦五行”之数,其特点为奇特。


2.人文研究:

诗文: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3.由来与历史:

《 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的说法。 据它所说,市酒者为辛氏,饮酒者为道士,画鹤所用的是桔皮,所建楼为辛氏楼。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 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 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 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 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 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 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 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 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 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 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 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二)调查结果:

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诗文,多种种类的书法形式,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壁画。使得黄鹤楼更加充满浓厚的文化底蕴。

这被称为“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洗磨,那楼中蕴藏的深厚文化却依然保留下来,是件多么让人赞叹的。登上黄鹤楼,看到的不仅仅只是那壮阔的,一座一座山,一条条蜿蜒的河流,那美丽景色,还能领悟到黄鹤楼当中那美丽的神话传说,那精美的壁画,那深浅不一而又产生一种古韵之美的画,那铿锵有力的,豪放的,工整的,不同种类的书法,那情感不一的古诗文,那一个又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使我们领悟到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之美,还有那四角翘起的屋檐上精美的雕刻,富有深刻含义的建筑之美,令人赞叹。登上黄鹤楼,让我们去知道蕴含在其中的深厚文化与它独特之美。

三、武汉美食探寻之旅

——株洲市八中高二年级347班第三组研学报告

研究地点:武汉户部巷

研究时间:2019.11.23

小组成员:沈菁、谭茜、马慧子、许心奕、王瑞银、王贺添、刘佳鑫

研究过程:实地参观、撰写报告

研究成果:

这一周,我们有幸前往武汉研学。一路上,欣赏了名传千古的黄鹤楼,如诗如画的东湖,也参观了人才集聚的华科大、武汉大学。但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条遍布人间烟火气息的美食小巷——户部巷。




前往黄鹤楼时,远远地看到那条著名小巷,它坐落在城市建筑之中,平凡而又简单的释放着一条小巷该有的风情,或许这是一条平静悠长的小巷吧。

但是当我们真正下车前往小巷入口时,才发现我们的想象是如此的经不起推敲。还未走进户部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将这里的热闹展示得非凡,身旁以及远处传来的吆喝声不足以令理智的我心动,但是那若有若无,转身便会消失的美食香味时刻触动着人的心弦。我们不再犹豫,一同冲向了这股通往美食的人流。



目光所及之处有的是小吃店、饮品店、主食店。我们像扑入花丛的蝴蝶,也不知该采哪种花蜜,只好飞来飞去。但这种感觉却令我们很满足,和小伙伴一同走在通向人间烟火的户部美食街上,旅途的奔波劳累近乎淡忘。有的只是简单的幸福。有美食和友人相伴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看着和导游相约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我们总算对自己心中的美食下定了决心。有人选择了串串,也有人喝起了冰粉,藕粉,还有炸年糕烤豆皮……五花八门的美食在人们手中交相辉映。世间最美妙的时刻也不果此刻享受美食和欣赏他人享受美食吧。





不仅仅是因为入口美妙的食物,也不单单是如诗如画的景色。重点是我们这群一起品尝美味,欣赏美景的小伙伴。这是幸福的秘密,也是旅行的意义。旅行重要的不是去哪里,去看什么,去吃什么,而是和谁一起去,我们将共同看到什么,吃到什么。正是看了身边这群可爱的小伙伴,这次旅行才会如此充实,意义非凡。

走在户部美食小巷上,眼前的美食,熙攘的人群和耳旁的吆喝声依旧。而身后可爱的你们俨然成了旅行路上必达的归宿。

四、武汉小吃---三鲜豆皮营销方案

——株洲市八中高二年级351班研学报告

谢锐

研究地点: 武汉

研究时间: 2019年11月21~23日

小组成员: 张嘉怡、袁紫轩、旷金萍、刘思懿、罗宝怡、雷梵、陈佳妮

研究过程: 实地参观武汉户部巷、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撰写方案



一、简要介绍

1、三鲜豆皮简介

三鲜豆皮是湖北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民间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小吃之一。最初是武汉人逢年过节时特制的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三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三鲜豆皮形方而薄,色金而黄,味香而醉。三鲜豆皮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2、产品特点

属于中国传统街头油炸小吃,色泽金黄透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制作方便快捷,价格便宜。

3、目标市场

国内外底层消费领域

4、针对人群

中低收入阶层,尤其为日常时间紧凑的年轻人。

5、广告

广告牌、网络传播。小型食品企业如果通过电视、广播作为广告,价格太高,得不偿失。而我国街头广告牌比较多,可见度高。我国年轻人上网比例非常之高,但是网络传播技术性较强,因此不提倡采用。

二、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产品状况分析

现在小吃的市场很大,绝大多数人出游都会去吃当地特色的小吃,且国家在这个方面也大力扶持。

2、竞争者分析

目前武汉小吃有很多,如: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等。要想完全垄断是不可能的,只有寻求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诉求点才是打开市场的大门光明之道。

3、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已养成到一个城市去就要吃这个城市的特色美食的习惯,一定购买者占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人不会购买,年龄结构明显偏轻。

消费者吃小吃当然会关注制作过程卫生不卫生,对身体有没有不良的影响等等,这都是基础。接下来,消费者关注的不是小吃能保健和能治疗什么疾病,而是主要用来填肚子。

在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上,小吃的功能差别是不大的。消费者只关心它好不好吃。从这个层面上说,小吃的差异化很难通过功能来诉求,而起作用的最好办法是品牌塑造和广告推广。

三、三鲜豆皮的营销策略

1、目标市场选择

三鲜豆皮的目标受众就是普通的大众,以年轻人为主。

2、产品定位

出售三鲜豆皮,同时传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3、产品策略

小吃的核心产品一般都是为消费者解饿,但其提供的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以及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各不相同。另外产品策略是整个营销组合策略的基石,所以应该认识现产品,开发新产品,改进和完善产品性能,因而能顺利占领市场,也成为顺利经营的基础。

产品一定要推陈出新,形成差异化,这对一个小吃来说至关重要。差异化营销必须抓住细分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运用差异化营销之路,以独特的概念和形式迅速吸引消费者群体的注意,同时还可以降低顾客对产品的敏感程度,迅速切入市场。而产品一定可以是一种强大的“销售能量”,一定是打动消费者,并稳定消费群体,引起回头购买的最关键的因素执意。

要获取最大利润,就要使收入尽可能高,成本尽可能低,质量尽可能好。要竞争,价格不能太高,因此从成本入手。好质量的三鲜豆皮,面粉不能用劣质的,油料必须纯正,以免带上“劣质产品”的帽子,这就需要寻找好的厂商,或者经营本地化,减少交通费用来减少支出。我们必须先抓牢年轻客户,才能再通过老客户挖掘潜力客户群,扩大销售量。长期坚持“色香味”的改进,提出“营养健康”的口号,坚持客户对产品的信心。

4、营销策略

①服务:要保证顾客得到三鲜豆皮的最新信息,是否出新口味,是否推出促销活动。可通过日常接待或者街头广告进行这一工作。

②促销:促销活动一定要广而告之。尤其是节日的折扣,不只仅在价钱上给以优惠,还要推广新改良的糕点种类。免费试吃,多买多送,以便了解顾客的口味变化。

③产品形象:要给产品一个客观定位,树立一个廉价、营养、美味的形象,并且同周围的面包坊处理好利益关系,互利经营。

④价格:政府限定最高额,需求,利润目标,根据时期和人群变化,节日折扣、大市场营销,产品形象,公共关系进行调整。

总之,企业还应随时根据自身条件(成本、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外部条件(市场竞争加剧、新替代品发明等)的变化随时调整价格,从而使企业能制定适时适势的价格。且同时一定要弘扬当地的传统精神,以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

五、“镇馆之宝”背后的历史

——株洲市八中高二年级348班研学报告

研究课题:“镇馆之宝”背后的历史

研究地点:湖北省博物馆

时间:2019年11月22日

小组成员:田甜(组长)吕茜茜 廖晴 曹贝李宛蔚 吴铭 谢锐 黄瑜婷

研究过程:

First,全体驾车前往湖北省武汉博物馆参观游览,结合导游的简介确立本次研究课题为文物研究——四大镇馆之宝,并开始进行分工合作研究文物相关历史。

Second,找寻宝物的藏匿之处,并结合历史背景欣赏文物,在过程中有拍照记录。

Last,制作研究报告,结合内容为: 博物馆的所见所感,以及查询相关历史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主要分工为: 主编辑: 田甜

资料查找(文案):吕茜茜 曹贝 廖晴

图片提供:李宛蔚 吴铭 谢锐 黄瑜婷

本次活动圆满完成,大家在学中玩,玩中学,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历史,更添心中的一份文化自信。

研究成果:

四大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宝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

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感悟:

成语“卧薪藏胆”让我们认识了历史人物越王勾践,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相传他十分喜爱铸剑,而至今流传到后代的最有名的就是”越王勾践剑”,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是我国国宝之一,而也因为勾践的历史故事使得此剑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曾侯乙编钟: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进行曾侯乙墓发掘期间,把墓葬打开时,地面水与地下水都混在一起,看到的几乎是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游泳池。考古队长谭维四决定慢慢将墓中的水抽完,随着水面的下降仔细观察水中的遗存,有一天看到黑乎乎的一根木柱浮出水面,接着是3层横梁一样的柱子,梁下悬挂着一件件古钟,这便是曾侯乙编钟。

感悟:听闻湖北省博物馆演奏厅每天都有数场编钟表演,大家可谓是激动万分,当初见编钟的秀美华丽时,大家无不一见倾心,沉醉在它的美妙音韵中,追溯历史,无不让我们对中华文化充满慢慢的骄傲与自豪。


郧县人头骨化石:1975年,在郧县梅铺村沟龙骨洞,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化石、打制石器及20多种动物化石,这些动物化石一部分属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还有距今六十万年至一百万年的更新世的桑化鬣狗。说明郧县猿人的年代早于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郧县猿人洞是我国第五个发现猿人化石的地方。

感悟:武汉博物馆还有一件镇店之宝就是 郧县人头骨化石,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时,都被震惊的吓了一跳。这个化石的眼睛极其深邃。脑袋分布并不均匀,左边有明显的凸起。门牙几颗与我们现代人相似,但中间的门牙。早已不见了。我查资料了解到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初步研究认为是“南方古猿”化石材料。想不到到现在我们竟然还能看到远古时期的化石,真是惊叹啊!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梅瓶属于青花瓷的一种,在明代即明代以前并无梅瓶一词,在清代的《饮流斋说瓷》中说道: “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痩骨相称,故曰梅瓶。 ”小口外撇,短颈丰肩。 纹饰分为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 腹部主体纹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四爱图。 即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陶渊明爱菊。 腹下部绘一圈仰覆莲纹和忍冬纹,器体较厚重,通体施白釉,釉面泛青,器内无釉,具有元代典型特征。

感悟: 当我来到武汉博物馆看到这个精美的花瓶时,第一感受令我非常惊叹。 它上面刻画了很多蓝白相间的色彩斑斓的条纹。 上册有一只凤凰,这只凤凰雕刻极其精美,他还高傲的抬起了头展开翅膀显得极其自信与骄傲。 中间是一位神仙在悠然自得地打坐,凤凰在旁边静静的陪伴着它,我认为它描绘出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意境。 下侧是对仗工整的条文,令人看得心旷神怡,极其舒适。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