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内特 Burnet,Frank Macfarlane (1899-09-03~1985-08-31)
澳大利亚病毒学家和免疫学家。
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特拉拉尔根,卒于墨尔本。
血液、抗体艺术图
1923年获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27年在英国李斯特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1944~1965年任墨尔本皇家医院沃尔特-伊莱扎·霍尔医学研究所所长。194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65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
1960年因发现了免疫耐受现象而与梅达沃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伯内特自30年代起即从事病毒学方面的研究,是首先研究噬菌体繁殖的学者之一。在病毒的研究方法上,先后发表了《鸡胚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1936)和《应用鸡胚培养病毒和立克次氏体》(1946)等专著,成为病毒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1937年他分离出Q热病原体和伯内特立克次氏体。1940年他利用鸡胚羊膜腔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并对流感病毒的生长及其遗传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对免疫学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关于获得性免疫耐受的理论,认为在胚胎期给动物注射抗原,该动物不能产生抗体而是对该抗原获得了耐受性。这种看法在1953年已为英国科学家P,B.梅达沃等人的实验所证实。
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抗体生成的理论。他基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实验观察,于1957年提出了有关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认为机体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淋巴细胞,每种细胞可由遗传决定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当抗原侵入时,刺激某种特定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产生出一群遗传性相同的子代细胞,形成此种淋巴细胞的克隆(即由无性繁殖产生的细胞系)产生出一种特异性相同的抗体。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促进了免疫学从血流抗体的研究转向细胞生成抗体的研究。
60年代后他又转入自身免疫问题的研究,发表了《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1972)等专著,为自身免疫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自1924~1979年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30余部,其中《抗体的产生》(1949)、《获得性免疫的克隆选择学说》(1959)、《自己与非己——细胞免疫学》(1969)、《免疫监视》(1970)等专著在免疫学上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2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