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最爱大北京的亲,
不知不觉间,
宣武和崇文这老哥俩“离开”大伙,
已经8年了。
8年以前,
甭管是入学填档案,
还是入职写简历,
在身份证号一栏,
姆们提笔就会写下“110103”或者“110104”
2010年7月,
国务院批准:
北京市政府撤销宣武、崇文的政令,
从此,崇宣不复,无问西东!
8年前,
崇文、宣武还在,
80后们刚刚成为职场中坚,
如今自家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吧?
8年前,
崇文、宣武还在,
90后们还沉浸于初入大学的兴奋,
如今都该理解了挣钱糊口的不易。
8年前,
崇文、宣武还在,
北京还不用摇号买车,
至今还没拿到京牌的北京土著们,
求心里的阴影面积有多大?
8年前,
崇文、宣武还在,
富贵园的房价也就4000元/平米上下,
如今单价低过10万/平米,免谈;
8年前,
崇文、宣武还在,
通州副城市中心的规划尚在酝酿,
雄安的千年大计谁又能猜?
8年前,
北京奥运会的余温未凉,
世博会却已经绚烂了黄浦江畔,
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展示给世界;
8年前,
“双十一”抢购的狂欢刚刚掀起,
当时大家只是玩个新鲜、图个便宜,
可如今在每年的这一天,
却可从中洞悉来年的经济走势;
8年前,
Lady Gaga和贾斯丁比伯都如日中天,
世界杯走进了神秘的非洲大陆,
央5挑大梁的还是——
刘建宏和段暄;
最最关键的是:
8年前,
微信还不存在
小北还没“降生”
如今,
却可以在“最爱大北京”
日日夜夜的陪伴您哟!
曾经,
宣武和崇文的老胡同还都“健在”,
胡同里还没有那么多违建房,
左邻右舍住的都是老街坊,
字正腔圆的“南城音儿”听着就亲切;
曾经,
菜市口还是“丁字路口”,
“菜百”还没搬到白广路,
也还不是“黄金第一家”,
溜达着去南来顺喝面茶是多么惬意;
曾经,
珠市口、栏杆市的路段都不好走,
不是窄不溜丢,
就是沙石遍地,
可23路的老司机们却驾车如履平地;
曾经,
花市百货是崇文人最爱逛的商场,
那里样式全,货品多,夏天门口有卖“炒冰”的,
后来这里变成了金伦大厦,
再后来则成了搜秀;
曾经,
和平门的全聚德,崇文门的便宜坊,
是来北京的旅游团必到的场所,
可老崇文、老宣武吃烤鸭,
还是喜欢去红莲和德缘呐!
曾经,
锦馨的豆汁儿是磁器口的招牌,
锦芳的元宵一到正月十五就卖到脱销,
红桥的炸灌肠一次就要吃三碟儿,
如今这些店面都挪了窝儿;
曾经,
崇文文化馆还没拆呢,
一楼的舞厅里面有带着蛤蟆镜跳霹雳的,
各种兴趣班,辅导班,
周末就被望子成龙的家长和学生填满;
曾经,
吃聚宝源还不用排3个小时的号,
宝记的豆汁儿买回家自己熬,
牛街的小吃那会儿就很时髦,
还少了如今这些商业化烦恼;
曾经,
从官菜园穿过街楼,
能走到陶然亭,
就为了玩上几次“大雪山”,
这么远不辞辛苦也要溜达到;
曾经,
前门大街还不是步行街,
还有第一楼的灌汤包和老正兴的虾饺,
虽然有些乱乱哄哄,
但去逛的欲望比现如今可大多了;
曾经,
天桥电影院都是良心票价,
德云社还没进天桥剧场,
杨老黑卤煮和老金涮肉,
在当地已有很深的群众基础;
曾经,
宣武公园还叫宣武艺园,
是中小学校搞活动的场地,
槐柏树街总是那么安静,
如今已经被广场舞大妈们攻陷;
曾经,
汇泉浴池的拖鞋总是没大没小,
西马特游戏厅一泡就是一个下午,
鹤年堂的山楂丸可以当糖吃,
如今这一片都被夷为平地;
曾经,
珠市口南边那一溜儿都是卖戏服行头的,
惠中大厦的麦当劳还没改成大中电器,
功德林的豆制品能做出红烧肉的味道,
清华池还没搬到虎坊桥;
说到虎坊桥,曾经,
湖广会馆还没完全开放,
凯琳的炒肝包子还能勉强吃下去,
京天红还没有必须排队买的炸糕,
工人俱乐部也没有旅游团才会看的杂技;
曾经,
永安路百货还不是“网红店”,
蛤蜊油和郁美净就是最好的护肤品,
回力鞋结实耐用赛耐克,
搪瓷脸盆更是家家户户必备;
图片来自“光影骑士王”的博客
曾经,
南横街绝对能“秒”簋街,
小肠陈的卤煮,
老满爆肚的烧饼夹肉,
好吃到没够;
曾经,
游泳场馆还没有那么多,
陶然亭东边的游泳池,
想报班学游泳的就去这里,
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欢在里面扑腾;
曾经,
北京的冬天还会下雪,
没有雾霾,
家家户户手头没有这么富裕,
但日子却过的有滋有味;
曾经,
看冯小刚的电影你会开怀大笑,
这几年再看他的片子你却痛哭流涕,
是生活的压力大了么?
曾经,
小北的家还在四九城内没拆,
生活悠哉游哉;
如今,已搬到了五环外,
“进”趟城万分无奈;
4号线、5号线、7号线.....
随着一条条地铁线的开通,
南城越变越规整,
交通越来越方便了;
可老街坊们越搬越少了,
北京的味道,
也越来越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