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网时代星湖印记(本色端城!一座来了就值得好好爱的城市!)

因了李邕一篇《端州石室记》,多少文人为端城而驻足而咏叹。且不说每个文字后的分量,单看城里的古楼塔影、岩崖洞穴、湖光山色,已叫人妙笔生花了。


砚都三行摄

的确,评价一方水土是否蕴含深厚的人文渊薮,是否造化出千年的钟灵毓秀,那该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去观望,去追溯,去细味。


出动摄

自秦开灵渠,西江边便诞生了一个商贾云集、物盛民丰的贸易中心,成为中原与岭南水陆交通的必由之路。滔滔西江水又浸染了秦汉自明清千年文化的底蕴,沉淀出一个历史浑厚,人文荟萃的岭南名郡。


伫立端州古城墙,抚摸青灰的坚厚砖墙,我仿佛听见历史的心音,在向人细诉她的往昔。

她源于南越国属国,沾过隋设端州,永历帝登位之地的光宠;又曾品尝过汉设盐官,宋置兴庆军节度的滋味。虽及不上扬州烟花之地的妩媚,苏杭的绝色竞华,但她静静地吐纳着逝水年华,以其婉和之气招来不薄的福分。有墨客的千古佳篇为之缀色,有久远的史迹为之添光,更有近代可歌可泣的革命逸事令其扬名。而自古的佛气贯盈令民风谆朴,源远流长的教化更使之孕育出岭南第一状元,历代文人学士涉迹于此,开学术研习之先声,播文礼尊崇之风气,兼之有端砚之不衰盛名,更令端城蜚声古今,闻名遐迩。


乘着深深的暮色,我登上高高的崇禧塔,回望万家灿烂灯火簇拥下的古端城。迎面而来的是羚羊峡吹来的习习清风,耳边响起的是西江航道上嘟嘟的鸣笛和塔檐垂下的风铃清脆的叮叮声。呵,古城,入睡了吗,连同披云楼,丽樵楼上的乾宁铜钟,还有宝月荷塘,千年梅庵……不,她一定未曾睡,夜阑人静时分,是否对谁动情低诉如烟往事?


出动摄

这是一座历史斑驳的城。古城是好客的,千百年来日夜目送那西江上的船只和往来如云的商旅羁客。几曾何时,她深情地将一个个翩然少年送离自己的怀抱,不管归来是是否已白发苍苍,不管对与不对,悔与不悔,她总是以其母性的宽厚,如一地迎纳她的儿女;她更不会忘却,那些背负着文化使命的正直文人,不论显赫还是无闻,他们于此倾注了才学与智慧,他们定与端城有着某种渊源,不是今生便是前世。


出动摄

苍茫暮色中,回望历史的深处,我仿佛看见巡视中的宋包拯在古城里与民众畅谈,王泮与意大利人利玛窦正专注地研绘世界上第一张华文地图;我似乎看见孙中山先生独立船头凝望涛涛江水,在构思着鸿图大业;叶挺元帅带领北伐军从阅江楼浩荡出发;我仿佛目睹,僧人荣睿与东渡日本的鉴真依依惜别,全祖望在端溪书院内不倦地授书讲学……


出动摄

肇庆市旅游局微信号

春秋迭代,兵家攘扰,浪淘沉戟,风物长存。历史在这片土地上流过,带走了一切的争斗荣辱。所幸的是,它驻留下来的东西永不褪色。如果说北京那帝王之气太咄咄逼人,金陵就沾上太多的金粉之气,而西安则拴上了历史的枷琐,过于苍凉的意味了。而端城,它偏于一隅,虽弥漫过兵家的征尘,有过忧患慷慨的岁月,但上天却是那般地垂爱,赋予她一片难得的清秀山水,没有过多的炫耀与喧赫,御却了往日的刀光剑影,历史的重负,荣辱兴衰已被现实的恬淡荡涤得清澈无华了。在这里,城与青山相依,绿水与城相伴,古城纳群山之灵气,汲西江之青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因为没有过多的旧日的牵扯,使得她平和兼达之气得以延续下来。


谢永平摄

这更是一座祥和之城。

浩翰星湖水不仅滋润了这座城灵性的城市,连城里的人,也兼有水的兼容与平和。今日的端城人,以一贯的平和淡定经营着生活。闲时,你会看见老太太们携着小菜篮,脸挂着祥足的笑,悠悠出入于市井小巷。而晨雾里刚健身完的主妇们则三五相约礼拜天的去处,是星岩还是仙女湖,亦或是庆云寺盘龙峡……


出动摄

的确,与端城千百年酿成的情感,是不能一旦消除的。端城人骨子里有一种放逸闲情,他们会忙里偷闲,相聚于茶楼食肆,拾缀恬淡的方言,听听清雅的乐曲,吃过裹蒸粽,喝过鼎湖山泉泡的紫背天葵鸡蛋花茶后,或赏摩岩唐碑,喷泉宝鼎,登岩崖洞穴,或沐氧弄瀑戏水或自驾船游星湖,得满怀意趣,沐浴于山光,忘情于山水,得半日之悠闲,品一园意趣,将繁缛俗务暂置脑后。


出动摄

随着渐拥渐攘的人汇流在夜市中,但见街道两旁各色的档位琳琅满目,而小贩的叫卖声则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不管是买与不买,或是讨价还价时争得脸红耳赤,走出夜市的人们总会心满意足,脸带笑意。周围闪烁的霓虹,动感的音乐,纷涌的人头,时尚的名词,悦目的丽人,诱人的小吃,分明地让人感受到这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和谐交汇处的鲜活律动。


曾伟坚摄

看到一年轻的父亲给孩子买个大鱼汽球,看到一老伯甜甜地吃着儿孙们端过的豆腐花,看到一菜贩认真地一张张数着零钱,我心底被久久地感染着。在我身边的,是个活生生的城市,我能看到每个生命背后折射出的真实的光。尽管她有过悲歌寂寥,沧桑变幻,甚于一度徘徊不前,但她的豁达兼容,日新月异,使南来北往的来客相汇于此,为这个城市的繁荣倾注他们的每一分活力与热忱。你看,不论是狗不理,兰州拉面,还是温州鸭,肯德基,一一 安然落户了。这样活色生香的城市,谁能不被吸引呢。


李镜明摄

身居端州城的日子,我常喜欢到城里四处悠转。喜欢站在木棉树下感受暖暖的春意,喜欢在遮阳蔽日的树荫下看叶间透过的斑点星光,喜欢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游走在这座城市,时常感叹于这里的人平实认真的日子。一个个小小的庭院被拾缀得干干净净,许多植物无不茂盛可喜。老人坐在老藤椅上晒太阳,或怀里拥一只慷懒的猫,一边手里织着毛线活,絮絮叨叨地对身边的人讲一些闲话,怀着对小院主人近乎嫉妒的欢喜,每每这时候便会幻想自己老去,这是否是将来的自己呢。一边讥笑着自己的愚笨,而不知不觉已来到了红楼前。


刘晓敏摄

“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

积淀在血脉中的情感便不知觉地撞击起来。这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传统手工艺的砚石之都,这是流传着包拯离官不持一砚动人传说的地方。我就知道,自己是生活在端砚的故乡里了。端砚是中国四大文房四宝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石质细腻娇嫩、坚实致密,自唐起便被列为贡品。唐李贺有诗云:端砚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神州之大,四海之广,能自古便获美誉且经久不衰的,恐少之又少,这该是端城与生修来之莫大福泽了。


周忠明摄

平和地走在大街上,树木花草一派安定从容,徐徐吹来的润润的风,缠绵着行人的脚步。滤过了白天的喧哗,入夜,端城开始了夜的浪漫。浸在夜色里的530公顷美如西湖的星湖水,依旧绿波四漾 。七座秀如阳溯之山鬼斧神工般的秀峰倒影在幽幽湖中,七彩环湖灯光将诺大一个湖璀灿成织绵,令夜星湖恍若人间仙境。啊,这难得的水天共有的宽广,不知曾牵住了多少游人的衣袖,润泽了多少诗人涌动的诗泉。空气是湿漉漉的,漂浮的满是自由松闲的快乐粒子。这时候,江畔湖边的酒吧和咖啡馆是最好的去处。或三五知已,或萍水相逢,一杯钟情的饮品,一种宽松闲适的格调,一份陶然自娱的情致,不必多说,已是人生一大乐事。




率性网

出动摄

一路走来,发现这座城市是文化气息四处流溢的,散布在各街哪怕是小小窄巷的报亭小摊便是明证。大小的书店并不比各色精品店落寞,无论是戴老花镱的老伯,还是稚童,站的蹲的,面对阅读,都是那样认真全神,毫无理会是闹市还是该掌灯用饭时分,仿佛已融入书的世界里了。心里一直认为,一个人文底蕴丰实,认真阅读的地方比起那些急利恬燥的都市更有魅力。历史成就了端城昨天的底蕴,而今天的人们对美的虔诚与追慕又让她的风姿多了几分充实与宽度。


胡兴华摄


何异能摄

热爱生活的端城人,更使得浓郁的人文意识注入生活的美中。不要说大街小巷绿盖如云,亭台楼阁处处闪耀着绿意,播送着啁啁鸟语,即便是道路两旁的树也多是有花的,加之点缀在街道两旁的颇具人文风格的或华丽或简洁的或古朴的路灯,这个花园式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便不是徒得虚名了。四月天,一下火车,那一排排开得恣意红火的夹竹桃便指引着你走向城市的喧嚣;五月凤凰花当道时,树树繁花,红得耀目,红得让人惊叹;你若是秋天来,正是洋紫荆烂漫之季,漫天紫云映衬下,真有花重锦官城之妙,你就不能不油然艳羡起四季在花香装扮下生活的端城人了。


谢永平摄


三耳摄


谢永平摄


枫叶诗情摄

01

今日端城,本色端城

白云千载风雨悠悠,风云流转时过境迁。今日的端城,已桑田碧海,非同旧日了。城里各式的建筑掩映在绿萌中,或新颖或古朴,并不千篇一律地堆砌,而是错落有致,无一不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城市的设计师们能很好地捕捉每个地方的特质和风貌,或依水而筑或环景而建,或大气华贵,或婉约简洁,或精巧实用,衬上园林亭榭,小桥流水,城市中有了山水清音,古意装饰融入了生活,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并不冲突。城市依旧车水马龙,人流如鲫,百业兴旺,端城人用灵巧的双手,精妙的构思,拓出了一个古今相融,人天合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都市。


四哥摄

平和的端城

这样的城市注定不是轻浮的,这里的人也注定了是平和的,与大都会的频忙高速,啃着面包看着时钟过马路的生活节拍相比,这里的惯性多少会让习惯于风风火火走马初来乍到的人有点无所适从。人们都是自若淡定,从容不迫地工作,学习、生活,没有凝重如标签般的神情,但又绝不同于悠闲之都成都那般闲散。在这里,我能真切地领会到一份安然平和,城市每分每秒在有节律地跳动,人们在自己的秩序中享受着生活。这里的宁静宽容确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这里是一座最适宜人居的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大城市。


砚都三行摄

杏花春雨里,我驻立在星湖边,烟雨在朦胧中晕开,面对一湖的绿,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都一一被推翻了。我相信,在新一轮发展大潮的淘洗下,过去端城人的固守不前,安于现状的旧意识一定会得到转变,如同污垢尘埃,经过广阔星湖水的淘涤,一定会慢慢消散,待她以一贯的兼容宏大接纳新的雨水的注入,明天,新的面貌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时鲁东摄

在洋紫荆盛放,凤凰花满树的暖暖日色里,青石板仍叩响着古朴的清音,街上仍车流如注。回想在端城里走过的日日夜夜,她的认真平和真实是给我的最深的体会,这并非刻意追求的平心静气,也并非不思进取的平庸,而是一种本色的使然,一种延续,一种率性,这无可比拟....


肥文摄


砚都三行摄

本文作者伊苏,来源:肇庆文艺网,配图/编辑:肇庆市旅游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