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rich(他的名字你们可能不熟,但是看画一眼就认识)

《雾海上的漫游者》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1840,德国),《雾海上的漫游者》,1818年,布面油彩,作品尺寸94.8厘米x74.8厘米,现藏于汉堡美术馆。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1774年9月5日出生于德国格雷夫斯瓦德港市,早年在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学习,后来定居德累斯顿。那里他过着平静的生活,有时会去波西米亚的山区和湖泊旅行。


直到1807年才进行 油画创作。他的题材开辟了风景绘画新的领域,发现了人们从未发现的新的自然:无穷无尽的海洋或山脉、大雪覆盖的山地,以及照在上面的阳光或月光。他很少用宗教形象,但是风景画传达了崇高的精神力量。19世纪晚期随着象征主义的兴起,他的艺术受到人们高度评价。



《雾海上的漫游者》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以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中一个一个年轻男子站在悬崖上,身着一件深绿色大衣,右手撑着一根拐杖,风吹着他的头发。他的背影正好覆盖住了画面透视的灭点,显然,这不是巧合,这种安排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专注于感受人物的精神状态。这种构图令人遐思无限,仿佛一时间,观者变成了画中主角置身其中,面对云雾缭绕的山峰沉思喟叹。


画中的风景并不是真实的风景,由画家弗里德里希将他在德国和瑞士写生途中的所见结合到一起,整合而成的景象。


他很多作品中的风景可以在他的家乡找到原型,但又不完全与现实中的原型相同,都是经过了一番主观改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家乡“德国”前波莫瑞州的“格莱斯瓦尔德”那幽静旷远的风景给予了他很多创作灵感,也在性格塑造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弗里德里希的童年十分悲惨,在他20岁之前,他的母亲以及兄弟姐妹都接连去世,这造就了他忧郁、孤僻的性格。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同时,他将自己的这种性格融入到了画中,他的风景画总是能将孤独感、悲壮感与崇高感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他画中的人物或在大海的边缘,森林的深处,山谷的尽头,但无一例外,他们总是在凝视着远方,沉思着些什么。



"The Stages of Life", 1835



"Moonrise over the Sea", 1822

fried



"Two Men Contemplating the Moon", 1825-30


人物背对观众的画作也被称为”Rückenfigur”,《雾海上的漫游者》中的人物也是如此。




这幅画也被称为画家弗里德里希的自我反省之作。人物背对观众可以更好地将观众的心境与画中人物联系起来,正如弗里德里希所说:“艺术家不仅应该画出他面前的东西,也应该画出他在自己内心看到的东西。”


弗里德里希希望观众也能体验到站在悬崖之上的感觉,俯视浓雾的浩荡与自然的壮丽。





弗里德里希在这幅画的构图上花费心思,他想构造出一个动人心弦的壮观场景。


为此,弗里德里希运用了卢卡·帕乔利在《比例论》中阐述的美学原则,将黄金比例与景色相结合。


两个倾斜的山脊刚好在水平分割线的位置,同时两个脊线的从左到右向内微微倾斜,集中在男子的胸部,因此也有人称,弗里德里希似乎在表达“人心是宇宙的中心”


我曾说这幅画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即使你没有精通艺术,你也能感受到这幅画的感情······你会觉得,雾中的山峰并非出自艺术家的凭空想象;反而,画中每一个山峰和山谷,每一块岩石,每棵树,都如亲眼所见一般,然后在这幅画中被重新再现。


在弗里德里希完成画作的两百年之后,自然世界梦幻般的线条与轮廓,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都通过画布与颜料使我们再次为之感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