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3折才有可能申请通过一次性兑付通道。
撰文 | 子卿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自年初点融网关闭现金退出通道后,近日,点融又重新现上线了类似功能“一次性兑付”,使用该功能一次性兑付完成后,将不再与点融网有任何债权关系。根据点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最新内容,出借人通过APP点击“一次性兑付”,设置期望的一次性兑付比例,系统根据账户情况、资金情况、资产处置等因素进行评估,审核通过后兑付成功,兑付资金到账户可用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点融网在公告中提到“设置兑付比例越低,越容易审核成功“并且“一次性兑付申请且审核成功后不可恢复”。这意味着,该方式由出借人自己对所持债权进行打折,达到点融网满意的折扣才会被审核通过。而从以往点融网打折通道力度来看,至少要达到3折以下才有可能通过。
收割开始
去年11月点融网发布的平台清退通知,是大面积停止兑付一年以来第一次正面回应。一共给出了三种兑付方式:现金退出、商城积分兑换退出和属地化债权置换退出。但仅仅3个月后,点融网就关闭了现金退出通道,做出的解释是第三方平台所收购的债权处置不畅,回款不及预期,需暂停相关业务。
上个月点融网高管开了直播和出借人交流,提到股东的资金已用于多轮垫付,已没有剩余资金,后续也不会要求股东继续偿还借款人。如今清退资金只能通过借款人还钱。
该直播又提到点融网逾期率已超过95%,第三方资管平台退出催收合作导致借款人的钱也难以催回,因此兑付会越来越困难。结合此次一次性兑付功能的上线,很难不认为点融网是想通过渲染公司困境来让出借人自认倒霉。
点融网此番操作很可能是换一种方式割韭菜,其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兑付资金有限,请广大出借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审慎选择,也希望大家别盲目申请,把有限的资金留给有紧急资金需求的人”,给出借人营造一种资金十分紧缺、先到先得的氛围,让部分出借人在大量心理博弈后,为快速回笼资金,会在一次性兑付通道中填入非常低的本金兑付,而从出借人提供的之前点融现金通道打折力度来看,此次折扣很可能要达到3折以下。
因为是出借人主动提交的折扣,点融网方没有任何的法律风险,也不存在强制清退的行为,且还能再收割一波出借人,降存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等待平台立案的出借人,点融高管曾公开表示不立案更有利于退款。其称:不立案,平台在,资产在,有人催收;立案后,平台和资产端被查,没人催收。借款人回款只能靠借款人自觉。 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是打击经济犯罪,并非为出借人追债。这让出借人陷入两难境地,要么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回款方式,要么可能无法回款。
目前,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三批申明清退的P2P网贷机构,结合此前公布的两批,上海已经清退了180家相关平台,剩下不多的平台日子更不好过。对于还未下车的点融网,可能已经收到监管的警告,一次性兑付是为在立案之前完成良退的最后挣扎。
截至2021年3月底,点融网累计贷款592.91亿元,贷款632.7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点融网的贷款余额为69.44亿元,但逾期金额已达58.47亿元。
P2P行业多位高管被判刑
3月最高法发布新修改的非法集资刑事司法解释,对P2P清退僵局带来一个转折点。此次司法解释增加规定网络借贷、虚拟币交易、融资租赁等新型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方式,为依法惩治P2P、虚拟币交易、养老领域等非法集资犯罪提供依据。
相应的管理部门开始对辖区内的P2P平台态度发生了改变。此前一直没有回应的PPmony最近传来消息,有出借人在收到相关信访回复里称广州市政府已专门成立工作组对PPmoney网贷平台开展整治工作,并对其是否涉嫌经济犯罪正在进行全面的核查。目前,广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正在接受该平台公司出借人现场递交或邮寄递交的报案材料,并对出借人反映的该平台公司涉嫌经济犯罪的相关问题开展调查。
目前各地方对于P2P的打击力度不同,但都属于严监管态势,海南目前仅剩一家凤凰智信为清退,在海南省网贷风险处置专班接管处理后,1月份又追回缴涉案资金5700万;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在频繁约谈玖富等平台,点名对一些违规清退行为进行了批评;自去年起,深圳就开始对境内P2P平台进行立案,目前已经对上百家平台的资金进行追缴,并发布上线了“深圳市网贷统一还款平台”小程序。
对于还未清退完成和未立案的P2P平台高管们日子不好过。已经立案并抓捕的部分P2P高管已被审判,十几年的刑期让那些坚持不兑付和转移资产的高管们开始害怕。上海夸客金融的法人郭震洲只判了9年,其余高管判了5-7年;金粮宝高管被判19年;而在P2P平台做过品牌公关人员的甚至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无期徒刑,即使是在暴雷前逃往国外的施建祥等人员也被引渡回国进行审判。这种严查的态势下,一旦被认定是非吸罪,那么牢狱之灾不可免。
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这意味着作为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领域之一的P2P平台,在未来将会被重点关注,今年P2P平台退出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