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弦的意思是什么(人与人之间 缺少一条心弦)


年关将至,听闻去年跟我一起合作过的朋友意外离世,今年才47岁,倍感惋惜,之前一直觉得他身体壮实,这人,说没就没了。又在网上看到外卖小哥被逼杀人的新闻,真是让人觉得,这世道惊人的冷酷。


今晚就静下心来复盘一下不断修行的人生吧。

我记的鲁迅先生曾说过:

古往今来的时代只有两种:

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另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现在大家都争着去做奴才。而在清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奴才”的——只有满族人才能自称“奴才”,汉人不配。虽然这个称呼后来统一改为“臣”,但仍旧有很多人为了表示跟皇帝亲近和表忠心,依然前俯后拥上赶着自称“奴才”。

因此,“奴才”就成了限量版的VI屁中屁。

就像我一位身在官场的朋友所说:他的人生就像一棵树,树上都是猴子,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而人人都想往上爬,谄上欺下,可很少有人想过,从那棵树上跳下来。

我也是长叹一声:生活真TM没劲,人间不值得。


人与人之间缺一条心弦

当下的人正逐步缺失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是我们生而俱来的,但我们还是把它弄丢了。这种能力,就是一个人是会为另一个人感动、落泪的那种能力。不知道怎么说,但我觉得你们懂我在说什么。现实中的我们,正逐步缺乏这项能力。这样的缺失,让我觉得人生越发无趣。

例如,当我谈及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微妙的“牵连”时,大家面无表情。而我想说的“牵连”其实就是,作为人,你会为你同类所经历的一些事,感同身受。而这样的感同身受的情感,是需要一种“介质”去传导的,我把这种“介质”叫“心弦”。

人与人之间,有一条心弦。

你与父母,你与朋友,你与陌生人之间,其实都有一条心弦。我原来是能看到每个人与外界的那根心弦的,但最近这些日子,我是越来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那条心弦了。这一点,但凡想起,都很遗憾。

其实,心弦很简单,就是他/她也可以与你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你单纯作为同类,你希望他好,你念他好,你关心他,你被他感动或鼓舞,这就是心弦之力,心弦之上的,是那支代表勇气、正义和能量的的箭。箭在弦上,是我们始终蓄势待发又不断修行的人生。

说到心弦,有一个词叫“撼人心弦”。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说得多做得少,而撼人心弦的意思就是,你做得足够认真足够努力,最终把身边的人都撼动了。你不需要说什么道理和废话,你只需要做,直到做到撼动了身边人的情感。

或许,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它用最直白的行为,直戳人心,撼动心弦。只是这个这么简单的道理呀,越来越少人明白,也越来越少人愿意相信了。

所以说,其实这个时代,但凡你稍微仔细点观察,你就会发现,满嘴道理的人实在太多,实际行动的人真的太少。由此看来,“撼人心弦”因为稀缺而显得珍贵和奢侈。

心弦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社会上的人越发自顾自,愈发冰冷的根源。


爱是慈悲的统一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是提纯过的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有一个词叫“母慈父悲”。这个词很有意思。在日本很多建筑中,都有阴阳一说。男性是阳,而女性是阴。

那么,如何区分“阴阳”呢?

在日本的审美意识里,有一个认知,但凡能被创造出来的物品,都是“阳”;而但凡不能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叫“阴”。所以,建筑本身是“阳”,而建筑周边的那个气息是“阴”。

母亲的爱,是柔软的,无法创造出来的,母亲的角色定义是走心的温暖,母亲是“阴”;而父亲的爱,是直接的,更多偏重物质的,这是“阳”。

在了解了阴阳一说后,最简单的建筑形态,就是一根柱子。一个柱子,意味着人有了依靠的时空,所以柱子本身,是“父”,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物质,是阳。而以柱子为中心,柱子周边一米的空间,是“母”,是你所认为的与柱子有关的时空。这就是最基本的建筑形态。

在这个形态里,被柱子所保护的空间,一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空间,也一如洞穴,是母性的,是和子宫一样温暖、可靠、柔软的地方。于是,在这样的建筑里,也就有了慈悲。慈与悲,都是好的东西。

只不过慈悲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慈悲,在佛教里是怎么解释的,慈,是母爱,是所有一切“带来快乐的爱”,慈代表你的收获与得到;而悲,是父爱,是“去除苦难的爱”。

因此,在一根柱子构成的建筑形态里,慈如同避风港,是母亲的包容;而柱子本身,是支撑、是力量、是沉默地感受着世事的一切,是悲。所以,但凡优雅的建筑,在它的结构里,都有慈悲。

想到此,突然想起另一个词,“悲欣交集”。我想,大概是感受过慈与悲,才感受过真正的对于万物的爱吧。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懂慈悲。

感受过爱,才懂得慈悲。懂得慈悲,才激活爱。爱是慈悲的统一。

洗洗睡吧,晚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