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距离“双减”政策发布及执行,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
在三个月以前,政策刚开始释放消息的时候,就有好事者反对,原因无非是校外培训机构也有其巨大的作用,培优补差,作为学校教育的积极补充,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让许多差生的成绩得到了提升,考入了自己心仪的中学、大学;另外,校外培训机构解决了大量人的就业问题,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因此,不建议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管之类。
可实际上呢?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自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跑路的大型机构就数不胜数,像韦博英语、树童英语、学霸君补习、精锐教育、爱贝斯英语、芝麻街英语、福瑞斯轮滑、天一阁艺术、橡皮筋艺术······几乎每天都有机构爆雷的消息传来,而消息的那头,则是惊慌失措的家长。
除了一些机构确实因为经营不善、创业失败,不得不关门歇业之外,更多的机构,则是咎由自取、自食恶果而已。
为什么被称为最干净、最纯粹的教育事业,会走到今天这一地步呢?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首先,从业者的问题。
绝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的老板、创业者、负责人,都是之前公立学校的优秀老师或者老师出身。
他们一方面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将知识转化为金钱,另一方面又以教书育人的道德楷模自居。
于是,有的兼职在校外办辅导班,有的干脆辞职,全职在校外办辅导班。
但核心就是他们都在利用自身之前的学校资源进行大张旗鼓地开班办学,有的甚至成立专门的“渠道部”、“公关部”去学校勾兑,在升学、择校、掐尖上,和一些学校勾结在一起,进行招生、辅导,而费用也是出奇的贵。
但由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们有苦难言,只好就范。
因此,动辄数万、数十万的缴费,只为得到一个机会,否则,连试一下的可能性都没有。
长此以往,哪有老师在学校、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呢?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其次,教学效果的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服务及体验感,和效果是两个概念。
大部分培训机构由于要投入大量的前期资金在校区装修、设备、消防、人员、宣传等项目上,因此,一旦进入正常招生经营,首要目的就是填补资金漏洞,找回投资,甚至尽快实现利润,多开校区,抢占市场。
而教学效果的实现,又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漫长的事情,容不得慢慢等待。
因此,预收费、提升服务流程(套路优化)、促销等手段就成为了行业潜规则,在这种销售驱动的主导下,怎么可能用心做好教育呢?
但为了让家长满意、孩子开心,于是就采用“朝三暮四”式的手段,让家长误以为效果明显、服务优质、价格实惠,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变相的营销手段罢了。
不信,你随便走进一家培训机构,看看他们到底是教学主导型还是营销主导型,不就明白了么?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再次,团队建设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实际上是这样来的,一个优秀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他的第一择业绝对不是进培训机构任教,而是事业单位。
其次,才慢慢是留校、公务员、大型企业、合资企业、中小学·······最后才有可能进入培训机构任教,那么,这一批从业者的素质是有一定问题的。
但为什么家长发现不了呢?
包装!还是包装!
正如曾经发生的一人分饰多个科目老师进行网络广告宣传一样,培训机构的老师也承担着教学、宣传、销售、管理、售后等多种职能。
一人身兼数职,他的重点一定不在客户这头,而是在金钱回报最大的那头。
因此,收费才是培训机构的核心任务。
所以,家长相信培训机构能够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这不是一厢情愿的问题,而是异想天开。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反对者,其实绝大部分是从业者,也就是利益关联人。
但是,我们的家长,只要你去培训机构上一段时间的班,一切就都清楚了。
极少有培训机构把教育孩子当成头等大事——真正这么做的机构,垮得更快。
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家庭及学校的事儿,怎么能够交给商人呢
"双减"的反对者们,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