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双巧手或轻剪微挑、或凝气细刻,行云流水中,令彩凤翩舞、蛟龙腾空、百花争春……这就是中国传统剪纸的魅力所在,更是安秀侠的热爱之源。
通榆县的安秀侠,从事剪纸技艺术40余年,是白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安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曾获得省文化厅授予的“民间文化艺术突出人才”等荣誉。其创办的剪纸工作室先后被省、市授予“安秀侠师徒工作室”“安秀侠师徒工作间”。2021年,安秀侠开始申报“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原定于2021年12月底的采访,因为安秀侠工作的繁忙一再推迟。1月24日22时已过,许多人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安秀侠才放下手中的刻刀,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挚爱——剪纸。长期开展公益授课,让安秀侠患上了慢性咽炎,嗓音有些沙哑。她说,一幅好的剪纸作品,要掌握大量相关资料归纳构思后完成画稿,再反复推敲,最后才能拿起剪刀进入实际创作。自己此时手中的作品,是应吉林省民协文艺家协会之邀,为 “民艺剪纸助冬奥 吉林冰雪迎寅虎”主题剪纸艺术展创作的剪纸作品。为了不耽误每天的日常工作,工作到凌晨已成为她的常态。
1973年出生于通榆县的安秀侠,其剪纸技艺源于百年的家族传承。6岁那年,她已能完成姑姑所教的剪纸花样。尽管剪纸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安秀侠更享受随手剪出的花样带来的成功愉悦。参加工作后,安秀侠在通榆县针织厂从事过设计工作。后来,创办了个体针织厂。但,因为粉尘过敏,她忍痛放弃了针织厂。在家休养期间,剪纸成为她最好的陪伴。
安秀侠介绍,“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一直以家族传承为基础,由家族长辈口手传授。到自己这儿,传承方式逐渐向家庭传承与社会传承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使这一技艺得到了有效扩大和发展。安秀侠还把中国传统篆书文化融入剪纸,配合融入刀剪并用的新技法,在选材上涉及宣纸、美工纸、日常用纸等,其作品呈现出中原文化的隽永婉约与独特满族文化交融,又兼具东北民风粗犷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有《鹤乡传说》《长吉人家》《鹿王仙子与人参姑娘》等。
创作时,安秀侠将内心细腻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丹顶鹤,或引颈长鸣或轻拍双翅,神态安然、身姿秀美,呼之欲出。她还有一些作品以民间传说、当地民俗物产为题材,赞美自然、赞美生活、讴歌凡人善举……安秀侠以高超的剪纸技艺诠释了生命中的真、善、美,弘扬了正能量。
无限的热爱和不断提高的剪纸技艺,为安秀侠开拓了更宽广的学习平台与机遇。她先后参加了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东丰县农民画特色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提升学习,并在学习期间曾被通化师范学院邀请为大学生授课;2021年加参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开展的“第三期全国市县文联文艺骨干(造型艺术领域)培训”获得优秀班干部奖,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农民画一线创作者培训班”,并代表学习小组作了毕业发言。
为让自己在创作上保持灵感、技艺不断提升,安秀侠先后自费赴外地拜师学艺,收获颇丰。其剪纸作品曾荣获吉林省首届剪纸艺术大赛暨精品展铜奖,吉林省传统工艺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暨工艺美术大展“现代创意优秀奖”;2018年,作品《鹤乡传说》在全国剪纸大赛获“优秀奖”并被评为“最优秀指导老师”。安秀侠的《向海天工》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作品《百法图》、叶雕《法学院标识》、多色立体剪纸《法学院LOGO》被吉林检察官学院收藏;《喜迎校庆60周年》被吉林建筑大学收藏;《长吉人家》《大吉年》《鹿王仙子与人参姑娘》等作品被吉林通化非遗博物馆收藏;《舞鹤》《小康村》系列作品被通榆县宣传部选做家乡宣传名片广泛推广。
2013年,安秀侠应邀赴通榆县的什花道乡学校传授剪纸技艺。自此,正式开辟了白城市“非遗传承培训基地”的先河。安秀侠基于多年在农村基层学校和通榆县校外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及省文化阳光工程的剪纸教学经验和实践,目前已自主完善了一套剪纸教学的传承教材体系,并将其运用到更广泛的教学中,为剪纸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来,在通榆县文化馆工作的安秀侠,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及学校普及传授剪纸技艺是其工作重点。安秀侠向记者展示了一幅作品,该作品是居住在通榆县八区街道一名69岁的老人张继红创作的。这位居民自从听了安秀侠在社区的公益课,就喜欢上了剪纸,常与安秀侠分享创作喜悦。如今,跟着安秀侠学习剪纸的学生多达数千人。
安秀侠欣慰地说,传授剪纸这么多年,青少年学生的进步令人高兴。学生李春天、于杨等人的多幅剪纸作品入选天津2018年“西岸”剪纸艺术展,并在第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师生剪纸大展赛上获优秀作品奖,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自2016年至今,安秀侠成立的通榆县侠刀绣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其完整的产业链,积极为通榆文化作品走向市场衔接搭建平台。
采访快结束时,安秀侠告诉记者,自己参加“民艺剪纸助冬奥 吉林冰雪迎寅虎”展览的作品为黑白红三色套纸剪纸,篇幅为66cmx66cm,这幅作品需要一周时间完成。提及手中的剪纸创作,安秀侠仿如一位母亲在讲述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欢喜更是自豪。她说,在该幅作品中,以冬奥会的两个吉祥物为轴,融入了虎头、雪花、五环等诸多相关元素。老虎耳朵、如意、蝴蝶儿用的都是“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技法,增添了作品的灵动之感,活泼中不失厚重。
安秀侠表示,剪纸虽为老一辈人传承,但更需要与时俱进及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谈及未来的发展,她说,她渴望自己的剪纸技艺有更大的展示平台,尽己特长让更多人掌握这项传统技艺,让剪纸这一民族瑰宝,为家乡的振兴蓝图绘上绚丽的一笔。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薄秀芳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