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日本(细说日本三月三女儿节)

3月3日是日本的女儿节。“女儿节”在日语中写作“雏祭”(雛祭ひなまつり)。“雏”原是幼鸟之意,在“雏祭”一词中指的是女性的人偶,因此女儿节也被称为“人偶节”。三月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又有“桃花节”一说。

◆女儿节要装饰人偶

有女孩子的家庭,这一天会摆上做工精湛造型华美的宫装人偶(日语为“雛人形”)、桃花、菱餅等,以祝福女儿健康成长并获得幸福。


平安时代,在贵族子女间盛行一种“人偶”的游戏。最初仅仅是种玩具,与节日仪式毫无关系。而当时三月的“上巳节”有净身去污的习俗,据说是从中国流传而来。到日本后,将身上的污秽转移到一种用纸制作的“人形”上,并放到河里冲走,寓意是驱邪去污。到了江户时代,“人偶”游戏与“上巳节”的习俗相结合,不再将人偶放进河中,而是装饰在家,便有了现在“女儿节”的雏形。

一般摆人形娃娃分为七个阶级,分别是:

第一阶是一对天皇与皇后的宫廷人形。 第二阶是三名宫女,手执酒、酒杯及酒壶。 第三阶是演奏音乐的五人乐队。 第四阶是随从,外貌为一老一少的大臣。 第五阶是三名仆人。 第六阶通常摆些小型嫁妆用家具。 第七阶是牛车、笼、轿子等 一般需要15个人形娃娃,七阶的台子,加上其他饰品的话,价钱不菲。不过,也就选择阶数较少的台子。如:5阶、3阶或1阶。和中国不同,日本人视奇数为吉数。在摆放人偶的同时,还要装饰桃花、灯笼、梳妆台、日用品等,放上白酒和菱饼等食品。

女儿节人偶很多是长辈赠送的,甚至成为女性出嫁时重要的嫁妆。以前,从女儿节的人偶规格往往可以判断出某个家庭的富庶程度和社会地位,如果祖先是声名显赫的世家,家中摆放的人偶甚至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现如今,人们的住宅空间变小,尤其对于住在公寓的家庭,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摆放和收纳人偶与雏坛,于是就简化了摆放。倒是不少商家会在女儿节期间,摆出超豪华人偶展台,吸引顾客。

玩偶的摆放时间:通常都在3月3日之前一、二个星期里的吉日开始做准备。最重要的是,一过3月3日就要赶紧把人形收起来,否则,人们相信,这会影响到女孩子的婚期,将来女孩子很难嫁出去。

女儿节的食物

对于日本人来说,提到“女儿节”,除了人偶,恐怕就是“散寿司”了。除此以外还有菱饼、白酒等,地区不同习俗也略有差异。

1、散寿司(ちらし寿司)


传统的“散寿司”就是在白米饭上整齐地放上提前各种配料。现在人们发挥想象力进行改良,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散寿司。


主要食材&寓意:

虾:健康长寿到腰都直不起来

莲藕:未来事事顺利

豆:健康,勤劳地工作认真生活

2、蛤蜊汤(はまぐりのお吸い物)


蛤蜊的贝壳,只能是唯一的一对,象征着女孩子的贞操。

3、菱餅(菱餅)


粉、白、绿相间、菱形的和式点心。

绿色:长寿 健康

白色:纯洁

女儿节

粉色:驱邪

4、雏霰(雛霰ひなあられ)


将糯米、大豆等炒熟裹上砂糖,做成粉色、白色和绿色。各地在形状、颜色上稍有不同。

5、白酒


最初这天是要饮桃花酒。据说“桃”有驱邪、强身的功效。江户时期,演变为白酒。现在商家还面向儿童推出了不含酒精的甜酒。

“女儿节”过到几岁?

女儿节过到几岁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据调查,大部分在小学毕业之前,都会在家中摆放人偶。小学毕业之后,只吃菱饼、蛋糕等庆祝。结婚之后基本就不过女儿节了。

日本的女儿节来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当时人们有在三月最初的巳日举行「无病息灾」的祈祷活动的习惯,这个时候,人们叫来阴阳师(占卦师)向天地的诸神祈祷,供奉时令食品,在河流,大海里漂游一些纸做成偶人。以期望自己的厄运寄付在假人身上,随之带走.而且那个时代的贵族少女有玩偶人的习惯,方法类似我们现在的过家家,时间一长,慢慢地,这两种习俗重叠,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女儿节。

  • 内容来自《日本邦》:ribenbang.com

  • 走近陌生却不遥远的邻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eetj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