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召开的2021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局做了《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探测器的任务概况、总体方案、相关数据和视频,以及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计划。该报告提出,中国预计在2030年进行火星采样返回计划,在2033年后,开展火星载人登陆计划。
登火难度在登陆火星方面,全世界的国家都在努力,使其达成目标,但是很显然,载人登陆火星的难度太大太大。在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后,美国计划于1977年进行载人登陆火星,结果在冷战结束后,这项计划也变得不闻不问。那么载人登陆火星和探测器登陆火星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载人登陆火星,那么我们肯定需要使用载人飞船进行登陆,和超大比冲的载人运载火箭,这都要牵扯到一个载荷的问题,和探索月球不同,地月相隔38万公里,但是地火却平均距离5500万公里,在这相差如此之大的距离下,向火星发射载人登陆任务,可想难度有多大。
三步走计划
其实,在进行火星载人登陆任务前,我们的前置工作还要做,国家航天局设想将火星载人计划分为三步走的形式,第一步:无人探测器登陆火星,火星采样返回以及火星基地的选址考察和原位资源的利用和系统建设。第二步:实施载人环火,轨道探测,载人火星着陆探测以及火星基地建设等。第三步:火星经济圈的形成,包括大规模地火运输舰队,大规模开发与应用等。
第一步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祝融号登陆火星的任务,预计下一步的任务计划,那就是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火星的采样返回意味着我们必须给,向火星反射的探测器中,装载一个返回器。类似嫦娥五号的那样返回器一样,但是同理,由于距离相差太大,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步在实现火星采样返回技术后,我们将会发射大量的环火卫星,对火星的地质构造进行考察,然后选取火星基地的建造选址,并且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对火星的原位资源开展和利用,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将火星的地下水弄上来,然后进行电解制氧等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在这些任务都完成后,我们就要进行火星载人登陆,火星载人登陆前以及火星基地建设前,我们需要有相应的设备来完成需求,就如同天宫空间站一样,我们需要向火星一步一步的发射部分零件,然后在航天员登陆后进行组装,当然了未来很有可能会实施自动对接和组装,那样,航天员在登陆火星后,就不用在费时费力的进行火星临时基地的组装。
第三步
最后一步的形式,那就是火星基地的商业化模式,在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到达这一阶段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实现火星旅游、太空餐厅等多项太空项目,到那时候,我们也能够买上一艘前往火星的船票,去亲眼目睹一下,红色星球的真实面貌。
热核推进在大会上,中国航天局还透露了,预计在2033年、2035年、2037年、2041年、2043年进行火星载人登陆的计划。由于火星载人登陆计划,需要超大功率的比冲火箭,因此在未来的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有限考虑采用热核推进,这意味着在那时候,中国在核裂变这一领域将会有新的突破。当然了从长远的方向来看,人类想要进行更远的深空探索,可控核聚变的推进将会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主要方式。
火星三步走计划任务描述
进入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组装+地火转移+火星登陆与上升+火星轨道对接+返回地球
飞行时间:往返数百天
飞行距离:数百万公里到数亿公里
轨道交会对接:数次甚至10余次
设计参数
地球上升段:7枚重型运载火箭和1枚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化学推进剂。
地球空间摆渡地火转移阶段:基于高比冲核电推进技术的摆渡级,以及基于高比冲大推力核热推进技术的地火转移运载器。
火星空间:基于化学推进的火星着陆与上升器。
地火转移运载器:采用核热核电双模式,以三台10吨级推力的核热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利用核电系统为各分系统提供电源。
载人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246吨,加注108吨液氢,可以运送包括深空居住舱、载人飞船等共65吨的有效载荷。
载货型转移运载器:总质量为328吨,加注76吨液氢,有效载荷质量为206吨。
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